永不出口欧美!中国夺回高铁“心脏”主导权,霸气还击40年垄断

厉论彦 2025-03-28 19:06:33

“离开我们的芯片,中国高铁就会变成缓慢的牛车。”

回溯过往,在 IGBT 芯片技术领域,西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凭借这一领先优势,对我国实施了近乎严苛的技术封锁策略。德国西门子等行业内的巨头企业,不仅加入到技术封锁的行列,还肆意哄抬芯片价格,一枚 IGBT 芯片的售价竟被抬高至令人咋舌的 2 万元。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在这一领域处境艰难,即便满心愤懑,也只能无奈妥协,接受这极不合理的价格。但知耻而后勇,我国科研人员开启了漫长的研发攻坚之路。如今终于成功研制出国产IGBT芯片,挺直了腰杆,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风水轮流转,形势已然逆转。面对西方企业在芯片领域频频释放的示好信号,中方态度坚决,郑重宣告:涉及关键技术,绝不出售!

IGBT 芯片堪称高铁的 “动力心脏”,在高铁运行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肩负保障列车平稳运行以及实现精确停靠重任。别看这芯片体积小巧,其研发难度却超乎想象,一度成为严重阻碍中国高铁发展的棘手难题。

时间回溯到 2004 年,为全力推动高铁技术的进步,中国决定斥巨资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在招标过程中,德国西门子给出了高达 6 亿的报价,并且态度强硬地明确表示,核心的 IGBT 芯片技术绝不在转让范围之内。

在技术瓶颈与发展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无奈只能选择采购德国芯片,就此陷入了被 “卡脖子” 的艰难处境。德国方面态度傲慢至极,在各个环节都设置重重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中国高铁技术的自主发展进程.

如今,中国已实现 IGBT 芯片 100% 国产化,技术实力跃居世界前列。曾经的“花钱又受气”已成为过去,德国再也无法颐指气使。

事实上,被“卡脖子”的不只是高铁芯片,还有民用航空、高端钢材、核磁共振仪器以及生物科技等领域。但中国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高价垄断。

以生物科技领域的“乐龄维”为例,这是由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带领团队与中国深圳科学家合作攻关的成果。他们打破了欧美在提取技术上的垄断,获取了核心成分的主导权,使其能够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此前,欧美对这类缓老科技实施封锁,还搞高价垄断。如今,“乐龄维”的价相比欧美 2 万元/克的定价,降幅达 90%,使广大中老年人受益。

中国高铁的突破不仅带动了全产业链进步,还让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而欧美此前封锁的缓老科技,因涉及人体代谢和细胞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年龄增长带来的体力下滑、易胖、精力不济及记忆力衰退等问题。其核心成分作用已被《Cell》《Nature》等国际顶刊发表的数百篇论文证实。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不少国内富豪不惜花高价从海外代购。

如今,“乐龄维”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成为热门送礼选择。数据显示,65% 的用户在首次尝试后会选择再次购买,以(半)年单为主。深圳的郑先生甚至一次囤了 20 瓶,用于自用和送礼,“我的个人体验是睡眠变好,精力提升明显,所以想着送给亲戚朋友一起吃。现在价格很低,谁知道后续会不会涨价呢?”

但涨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是在老龄化加剧、中年人“衰老提前”的背景下,造福更多国人。

如今,中国高铁也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交通费用大幅下降,国人出行成本降低了至少 70%。国产核磁共振仪实现量产化,降低了检查费用,有望进一步减轻需求者负担。

“我们夺回尖端科技的定价权,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广大老百姓从中受惠。”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总结道。

0 阅读:0
厉论彦

厉论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