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
“身体健康”是一个十分珍贵的祝福,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生命中最难得的财富,就是有一副健康的身体。

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脑梗正在呈现出一种年轻化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了这种患病的风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疾病,冷不丁就会给健康以致命一击。
很多人觉得脑梗发病迅猛,毫无预兆,一旦降临,患者及其家庭便会陷入痛苦与损失的深渊。

然而,上海交通大学通过解剖300名脑梗患者后,惊讶的发现,原来患脑梗的人,是有着六大共性的。
那么,这六大共性都是什么呢?

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脑梗,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对300名脑梗患者进行了解剖,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六大共性。
第一就是高血压。
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脑梗患者都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的一大特点就是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早期毫无不适,这就导致他们极易忽视血压问题。
有些人甚至直到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才发现血压已经高得吓人。
这种对高血压的忽视,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大压力,变厚、变硬甚至是失去弹性。

当血管不堪重负,就容易破裂或堵塞,进而引发脑梗。
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定期监测血压。
现在家用血压计的款式很多,操作也大多都很简单,人们在家里就可以随时测量血压,及时掌握血压状况。

第二是血脂高。
血脂高,就好比血液中变成了浓稠的“粥样汤”,流动不畅,极易形成血栓。
上海交大研究发现,脑梗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
那什么会导致血脂升高呢?这和饮食习惯紧密相关,现在很多人高油、高糖的饮食,这些食物会不断在人体内堆积脂肪和糖分,导致血脂上升。

长期的血脂异常,就会增加患脑梗、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
幸运的是,血脂异常并非无法改善。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能够有效调整血脂状况。
在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高油高盐的东西。

同时,养成适量运动的习惯,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运动。坚持这些好习惯,或许就能让人们远离高血脂。
第三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是脑梗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脑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血管内皮就像是血管内壁的一层保护膜,一旦受损,血管壁就会变得粗糙,血小板等物质容易聚集形成血栓。
同时,高血糖还会改变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更易凝固,进一步加大血栓形成风险。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要谨遵医嘱,积极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定期监测血脂和血压,只有全面控制好“三高”,才能有效降低脑梗风险。
第四是吸烟。
在这些患者中,有超过70%的人长期吸烟,或者老是处于二手烟的环境中。
这是因为,烟里面有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这些会侵蚀血管的健康。

血管内壁原本富有弹性,就像一根有韧性的橡皮筋,能伸缩自如,保证血液顺畅流动,而吸烟造成的伤害,就会把原本富有弹性的血管内壁变得又硬又脆。
这样一来,血管里形成血栓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吸烟的人要格外注重这一情况,不吸烟的也要尽量远离二手烟的环境。

第五是缺乏运动。
在研究中,还有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在这300名脑梗死者中,超过80%的人生前都缺乏规律的运动习惯。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久坐不动”。

无论是工作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还是休息时瘫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身体长期处于低活动状态,这对健康极为不利。
缺乏运动使得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又进一步加重了身体各器官的负担。
同时,运动不足还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血液循环,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上升。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要适度增加一些运动。
比如在工作之余站起来多活动,周末有时间时尝试一些骑自行车、散步等活动,以此来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六是心理压力。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同时,压力还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一步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要想避免心理压力带来的身体问题,学会有效地应对和缓解压力至关重要。
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方式来放松身心,比如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

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对于维护血管健康和预防脑梗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调整状态从这些原因当中可以发现,如果生活习惯不够健康,那么脑梗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疾病。
如今越来越多的脑梗患者是中青年人,甚至有些患者还不到40岁。

这意味着,年轻人已经不能再仗着年轻丝毫不顾及身体,过着昼夜颠倒、抽烟酗酒、吃高油高糖食物等不健康的生活。
所以,要是想远离脑梗,就要从多个角度注意和防范,合理饮食、作息健康、积极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预防脑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