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否也有这样的宝贝:
他们从早打闹到晚,家里一刻不得安宁
难得的休息日,你刚想好好睡一觉,就被他们吵着要出去玩
玩了整整一天,好不容易在回家的车上累得睡着了,他们到家就醒,又活蹦乱跳地了……
不少爸爸妈妈对此直呼受不了“真想把他们充电线拔了”,好奇孩子是天生如此还是缺少陪伴?
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精力过剩”,那么家长得留心了!
为什么精力旺盛?
孩子抗疲劳能力更高
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不容易被骑行运动累倒,与专业运动员的疲劳程度相当。
他们分析,这或许因为孩子们个头较小,肌肉离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血液较近,能更有效利用氧气。
孩子们更多动用有氧新陈代谢,因而在高强度运动中比较不容易感到疲劳。
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能更快从身体疲劳中恢复,甚至可以恢复得比受过训练的成年耐力运动员快。
前庭功能失调
前庭器官是指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其余的三个部分(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当我们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包括正、负加速度)会刺激三个半规管、椭圆囊或椭圆囊中的感受细胞。
当头的位置和地球引力的作用方向出现相对关系的改变时,就会刺激球囊中的感受细胞。
这些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沿第八脑神经的前庭神经通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感受和其他效应。
因此,前庭对我们感觉处理和运动控制起着支持作用。
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很差,太多的信息进入孩子大脑,孩子处理不过来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孩子坐不住,一直跑来跑去,动来动去,也是因为前庭刺激需求量高,而并非故意调皮。
没有正确宣泄渠道
除了前面两点原因,另外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孩子正常的精力没有正确的、足够的渠道发泄。
出于安全的考虑,加上工作忙、家务事缠身,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能长久待在家里。家的空间有限,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宣泄,他们只好“拆家”。
每天把家里的玩具、物品丢得到处都是;
乱涂乱画更是常态,桌面,墙壁和镜子,处处是他们“大作”……
孩子表现出的状态,反映出他们的需求。当我们注意到孩子需要释放天性,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用健康的方式满足他们。
解决办法
多动动
越是静不下来的孩子,越是要让他们动个够。
前庭系统是在运动中发展的,如果你想要孩子静坐,你就要让他多动。
● 小兔子跳
双脚离地跳是2岁孩子重要的发展任务,多跳跃可以帮助孩子肌肉骨骼发展,促进下肢肌力的提升,并且让双侧协调与感觉统合发展地更好。
让孩子沿着一个绳子或地板缝隙,双手撑地,双脚并拢向前跳跃,可以锻炼孩子的上下身体分化能力,促进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发展。
如果孩子能力提升后,可以鼓励孩子从低一些的台阶上跳跃,或者跳跃障碍物、跳过圆圈等,都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好方法,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视动统合能力。
● 小螃蟹运球
运送物品前进的游戏,能增加孩子上肢与肩关节的稳定度,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的专注力与动作控制能力。
刚开始可以先让孩子运送重量轻且不会移动的东西,比如娃娃、积木、卡片等。
等孩子能力提升后,可以让孩子运送重量较重,或是会移动的物品,比如海洋球、乒乓球、弹珠等。
当然还可以把运送方式升级,让孩子面朝上,手脚撑地,腹部放置一个篮球,然后慢慢前进运输篮球。
这种方式更能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感受肢体控制的力量感,促进本体觉和前庭觉的发展。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一天至少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进行游戏和体育锻炼。睡前尽量不要激烈运动,以免孩子兴奋地睡不着。
● 多出去走走
孩子生长时,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弱。
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今天”去公园,“明天”去植物园、动物园,“后天”去海洋馆、科技馆、博物馆……
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安静下来了。
他们被花花草草、可萌可猛的动物、底蕴深厚的人文科学所吸引,他们不再专注“拆家”,他们的心灵被万千世界装满,眼界逐渐广阔,兴趣更加广泛。
● 玩益智游戏
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
每天雷打不动出门放风不现实,在家就能玩的益智游戏,同样适合“放电”。
但是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甚至依赖电子游戏。越小的孩子,辨别力和自控力越差。
美名曰“益智游戏”的电子游戏,也要保持一定警惕。不要为了图清净、图省事,把孩子丢给APP。时间长了,孩子和父母都会“上瘾”。
益智游戏的挑选,应当注重其趣味、创造与教育目的。
益智游戏可以是利用积木、积塑、砂、石等材料建筑,用以发展孩子的设计创造才能,培养有关的技能技巧,如积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