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庭失调的9大表现,家长须注意(建议收藏)

跟着叶子学感统 2025-01-23 03:14:03

前庭系统是大脑的“门槛”,它有促进身体协调、眼球协调、姿势控制 、空间知觉、语言发展、情绪稳定、身体平衡等功能。

个体前庭系统的发展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形成与获得极为相关。

生活中孩子很多看起来“气人”的表现,都跟前庭失调有关。

比如身体力量不足、整天懒洋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语言表达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等。

下面这几个前庭失调的表现,大家一定要注意辨别。

01

前庭失调的表现

❶ 学习困难,容易马虎小错误多,讨厌写字,不喜欢阅读和背诵。上课时分心,爱做小动作,缺乏自制力,做作业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常写错字,反字;常把阅读颠倒,做事丢三落四;

❷ 有些儿童可能有语言发展缓慢,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或不清楚等表现,或说不了长句子、语言逻辑混乱等。

❸ 姿势控制能力不足,身体特别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身体松松垮垮的感觉。

❹ 平衡能力不好,经常容易摔跤,不敢骑平衡车、走独木桥,不喜欢运动类活动。对高度敏感过度,怕越水沟、不喜欢被高举、不敢玩秋千等。

❺ 无理由的好动。特别活跃,无法安静,严重时会出现没有危险意识地疯跑。

❻ 不喜欢与人对视。眼睛有神但恍惚,眼睛总是左瞧瞧右看看,与人说话交流时也不喜欢对视。

❼ 社交能力弱。与他人共处能力弱,人际交往和团队意识不足。

难以与人合作同乐,难以与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❽ 缺乏指令回馈。听而不闻闻而不动,好像没听到他人说话一样,只回应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❾ 逻辑思维不足。做事虎头蛇尾,缺乏计划性,没有目的。

02

前庭失调的原因

哪些原因会造成孩子前庭失调?或者说,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为,可以帮助孩子预防感统失调呢?

儿童前庭系统是否能够得到良好发展,都藏在父母带养的细节里。

① 孕期活动量不足

儿童的前庭觉是先天在母体内初步形成的,胎儿在五个月大时,就可以在母体中感受到妈妈的身体活动。在此后的一个月,他的前庭器官——半规管将达到成人的尺寸。

出生后的被抱、被摇晃、自己翻身抬头、爬行、走动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为个体的视知觉中的空间关系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母亲怀孕期间,运动不足、保胎、胎儿胎位不正、羊水过多等都会导致胎儿前庭平衡机能发育迟缓。

因此,这个阶段孕妈妈适当运动,对于胎儿前庭的发育至关重要。如果长期久坐不动,活动量匮乏,则容易造成孩子早期前庭刺激不足。

② 儿童早期活动不足

宝宝在出生后,随着抬头、翻身和坐姿的运用,到七八个月左右,会逐渐学会爬行。儿童从仰卧向俯卧过度的过程是儿童练习颈部肌肉的过程,

儿童不断的抬头促使颈部肌肉不断发展,而颈部肌肉的发展又是个体保持头部平衡的前提,头部的平衡又是个体前庭平衡觉发展的前提。

宝宝七八个月的爬行是前庭系统刺激最强烈的一次机会。爬行过程对颈部、肩部、腰部肌肉都是很好的训练,早期爬行时间较少或者没有爬行,都会影响前庭系统发育。

实践证明翻身抬头越好、爬得越多、越好的孩子,在后天的学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小。

但现在,宝宝的爬行时间却一直被压缩,让他白白错过了一次前庭训练机会。

③过早过久使用电子产品

只有外界持续和丰富刺激,使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等产生反应后,才可以影响孩子大脑回路产生自觉注意力,而这种自觉注意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看电视是单向刺激,大脑无法建立神经回路,这种刺激长期下去是没有功能的刺激;

另外,孩子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只是利用视动神经单纯地被动接收信息,而没有使用到更高阶的前额叶进行整合。

长此以往,前额叶部的功能就得不到发展并会逐渐衰退,大脑被训练成了只对电视或游戏机发生反应的“机械脑”。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④ 缺乏户外运动

运动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剂”,前庭系统的发展需要依赖空间位移和足量的户外运动,2周岁运动元年,儿童逐渐学会蹦跳、攀爬、蹦跑、翻滚等游戏,这些运动形式都是对前庭系统的激活。

假如带养人在养育过程中,过度保护限制孩子,不让跑、不让跳、不让外出,时常宅家,很少有到户外的机会,前庭系统的发展就会非常受限。

庭感觉失调对孩子的注意力、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行为等,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

为了避免对孩子未来的生活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发现孩子明显有这些情况,虽不代表百分之百是前庭感觉失调,但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建议找专业机构进行测评。

当然即使确诊是前庭感觉失调,家长们也不必过分焦虑,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情况。

0 阅读:97
跟着叶子学感统

跟着叶子学感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