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Yes! We Can End TB: Commit, Invest, Deliver(是的!我们可以终结结核病流行:承诺、投入、行动)”不仅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古老传染病,更提示我们: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结核病防治与健康养老的“治未病”理念需深度融合,构建起“防患未然”的健康屏障。
结核病:老年群体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新发感染,其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超过20%。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多、症状不典型等因素,往往成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和重症高危群体。数据显示,老年结核病患者死亡率是青壮年的3倍以上,且易合并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形成恶性循环。
健康养老新视角:以“治未病”筑牢防结核防线
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结核病防治的“早发现、早治疗”原则高度契合。针对老年人,需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切断传播链
疫苗接种:卡介苗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可降低重症风险,体弱老人可咨询医生评估补种必要性。
环境管理:养老机构需定期通风消毒,避免密闭空间交叉感染;家庭成员若患活动性结核,应严格隔离治疗。
营养支持: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蛋、豆制品)和维生素D,增强黏膜免疫力,降低潜伏感染转为活动性结核的风险。
二级预防:精准筛查与干预
高危人群重点监测:糖尿病、矽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胸部X光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潜伏感染管理: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发现潜伏感染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预防性服药(如异烟肼)。
症状预警教育:培训养老护理人员识别“持续咳嗽2周以上、低热、夜间盗汗”等不典型症状,避免误诊。
三级预防:规范化治疗与康复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原则,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避免耐药性产生。愈后老人可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度运动改善肺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多方协作:构建“防结核型”健康养老生态
社区-家庭-机构联动
在结核病防控实践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设立老年筛查绿色通道提升效率,养老机构则需完善传染病应急预案并配备基础消毒设施。京麒源科技基于智慧健康管理技术研发经验,为社区提供可落地的辅助工具:其开发的AI亚健康检测仪,能够尽早发现身体的细微变化,辅助基层医护人员筛查实现早期预警;同时,通过“麒源智康”社区服务平台的数据管理模块,实现筛查记录电子化存档与高危人群动态跟踪,为老年群体亚健康以及疾病筛查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构建“筛查-预警-干预”的基层防控闭环。
智慧医疗赋能推广AI辅助读片技术提升基层医院诊断效率;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老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实现异常数据预警。
政策保障与科普宣传将老年结核病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咳嗽礼仪”“口罩防护”等知识,破除“结核病已消失”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