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年前一幅古画,放大发现一样现代物品,难道作者穿越了?

秦风淡史 2023-05-13 15:08:13

一笔一墨一印泥,有韵有趣笔墨也。

中国书画起源悠久,应物象形绘之气韵,随类赋彩映其雅趣。

美学上的造诣让这些艺术品得以保留至今,文化上的契合更是跨越时间鸿沟,从中便能窥见历史的真相。

大批“收藏家”的涌现,也将古画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但却有一幅古画竟成了“收藏界”的“爆炸新闻”,放大30倍让人大惊失色,直呼时空错位。

千年前的古画竟出现现代之物,“真穿越”还是“纯巧合”,古画背后的真相又到底是什么?

千年古画竟惊现“现代物品”

春秋末年,先秦儒学的伦理纲常为几近礼乐崩坏的王朝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集大成者的主导文化,更是成为诸子百家的翘楚,深受历代统治者推崇。

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在儒学大家董仲舒的推动下,走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绝对统治地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荡的时局,也让人们愈发渴望精神上的慰藉,原产于南亚的佛教就这样拥有了国内的第一批信徒。

人们日益苏醒的思想,也让佛教的地位水涨船高,占据大宗地位。

到了宋朝,已然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合流的新局面。

商品经济的发展更是导致空前的繁荣,百姓文化生活也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也更为贴近现实。

除了常见的风俗画和文人画,宗教画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服务于宗教宣传。

作为占据宋朝主流思想的佛教,自然留下宗教画无数,其中空前绝后的《五百罗汉图》让人不得不提。

这个起于南宋,耗时十年之久,流经多位妙手画家的画作,其实并非单幅,而是高达百幅。

其中营造的然祥佛门与婆娑世界,都令世人连连称绝。

作为迄今为止现存幅数最多,阵容最大,制作也最为精彩绝伦的宁波地区佛教题材的画作,《五百罗汉图》的文化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画中用精道线条汇出的一个个叙事空间,都对研究佛教教义与僧人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但当人们回望历史,放大30多倍正欲研究之际,却意外发现。

千年前的僧人,竟人脚一双“人字拖”,让人不禁怀疑,莫不是“穿越了”?

大有来头的“人字拖”

事实上,木屐可能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晚期或者更早的时期。

1987年考古学家在浙江宁波发现的两只属于良渚文化的木屐,也充分佐证了这一说法。

但这种只有松树木板与麻绳简易组合的“古董级别”木屐,与后期现代意义上的木屐形制上大为不同。

僧人脚上的“人字拖”,其实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庄子·天下》曾记载到“使后世之墨者,以跂蹻为服”,这里墨者自苦所穿的木屐便是最早的“人字拖原型”。

这种由草鞋改良而成的轻便鞋履,很快便风靡于全国各地,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成为民间的普遍衣着。

在汉代时期,更是成为女子的“嫁妆之一”。

“始嫁至,做漆画屐”,五彩的木屐成为婚礼风潮,身份象征。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趋势下,木屐也作为中原产物流入当时较为落后的南方。

能用于雨天行路和穿着凉爽的木屐,在烟雨天气频多的江南之地,深受大众喜爱。

此时的木屐不仅用于出行,还是家中“必备好物”,颇有现代“拖鞋”的家居特性。

随着丝绸之路将西域的棉花不断引入中原,棉纺织品的日渐增多。

到了宋代,面料更为舒适与结实的的布鞋成为了普通百姓的首选鞋履。

但寺庙内却依旧选择保持旧习,僧人们为何如此“特殊”?

一方面出于“自身需求考虑”,僧人们整日于寺中潜心修行,不必深耕于田间劳作。

加之不断改良后的木屐鞋底更为平浅,绳子也更为粗实,日常出行足矣。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苦行”的佛门教训,艰苦之境更能磨砺心智,所以深受佛门子弟偏爱。

据传在唐朝时期,宁波东钱湖青山顶及天台山有罗汉显现,罗汉信仰便在此地扎根兴起。

时间来到南宋,应义绍主持的邀约,民间画家周季常、林庭珪联手开始以这些传说为蓝本,绘制佛教巨作《五百罗汉图》。

树下参禅,僧俗供养,百副的画册生动展现佛门元素,细腻的画工甚至将香鼎衣饰也描摹至纸上。

绘制完成后的作品最初被供奉在惠安院内,但随着中国禅宗“发达于唐代而繁荣于宋代”。

同一时期的中日两国交流频繁,僧侣往来,入宋求法更是空前活跃。

东渡的日本僧人也慕名而来,来到天童禅寺潜心取经,其虔诚之心也最终打动了义绍主持。

大千世界,佛日同辉,宗教的信仰跨越了地域的鸿沟,这些图册最终被赠予给了这位日本求法僧。

流入日本国内的《五百罗汉图》先后藏于镰仓寿福寺,箱根早云寺等寺庙,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瑰宝。

中日文化密切的交流也让木屐在日本大肆流行,直到如今,依旧作为大和民族传统服饰保留了下来。

由于日本保留完好的和服木屐文化,所以常常会给人一种“木屐是日本才有的”错觉。

其实木屐文化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

夸张明艳的色彩让人们一眼发现这幅1100年前古画的“不对劲”。

平日里的人字拖有朝一日竟出现出现在古代僧人的脚上,显得十分戏剧。

与其说是人字拖“穿越了”,不如说是木屐“变了身”。

作为宋代僧人普遍的鞋履,木屐出现在画中无可厚非,形似“拖鞋”的形制,也让人们难免误会作者是穿越者。

也正因《五百罗汉图》的保留,在了解罗汉文化的同时,也得以知晓我们如今很多的现代之物其实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0 阅读:610
秦风淡史

秦风淡史

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解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