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在城市土地项目勾地中,如何有效规划拿地策略和设置条件?

波哥看楼市 2020-03-11 23:44:56

|投拓解读·睿诚研究院|

文|罗乾波

一、勾地中各主体的需求和三大基本模式介绍

睿诚研究院在投拓实操中发现,在产业勾地中或各城市中的一级招拍挂市场中,如何有效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并保证土地落到开发商身上,而不会产生土地旁落他人手上,和能够按照原初设定的价格拿到手,这是很多开发商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城市多年来的实践、磨合与发展,各地政府与房企,基本都知道怎么去锁定资源和设置条件,以保证土地按预定轨道运行。

其中,在此类项目中,政府和企业各有不同需求,有时更多需要产业方一起来参与,才可完成一宗土地的正常招拍挂和摘牌等工作。

第一、政府的需求:优质或空白型产业资源落地辖区,带来人力资源、税收,和激活周边地块和区域的发展;

第二、产业方的需求:合适地段、能满足自己产业在某一经济圈或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需要,同时当地政府给予足够的各类优惠政策支持和方便,并配备适量的商住开发用地,以平衡该地块的资金等;

第三、房企的需求:优质地段的核心地块,产、商和住的配比合理,自持比例和时间合适等,保证整体开发的利润可期等。

经睿诚研究院梳理,上述产业勾地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城市中主要区域土地的勾地模式:这是指在各城市中比较核心或主流的区域,基本都是以商住用地形式为载体来操作,其产业需求主要以酒店、购物中心、金融及产业总部大厦形式来进行落地,区别于传统产业园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勾地模式,因为在城市中的生活区,不能引进传统的重工业类项目,与区域的发展规划不相一致。这里的产业更多是指,商贸型、总部经济型产业,和只依赖写字楼和商业物业就能实现的产业。

2、城市远郊区域的勾地模式:一般来讲,随着一个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前那种在城市远郊区域布局纯产业如制造、物流等业态的形式,目前在国内众多城市都遭遇了新的问题,城市的功能规划和设计也在不断进化。在这类区域,当今主流的方式,是引进学校、文旅、军民融合、研发基地等,走的也基本是无烟环保、轻型能有效聚集人气的业态。

3、产业园区的勾地模式: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产业落地为主的开发拿地模式,先需要产业方,更多是各类新型优质制造业等,在满足其产业投产规模、产值、税收等指标的要求上,为了激励产业方能下定决心和尽快启动项目和投产等,政府会根据其投资规模等来匹配相应数量的商住用地,以满足产业方的员工商住和平衡其财务等。这是普遍的模式,在本文里就不重点阐述了。

本文重点来说一说,第一类涉及房企拿地和勾地中的主要问题,以便我们能快速有效拿到心仪的土地。

二、招拍挂市场中勾地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一级招拍挂市场中,主要是为了拿到足够面积和规模的商住用地,房企皆是心向往之,可政府也是严把其关,“放长线钓大鱼”一样地,其青睐优质资源和实力型企业品牌来进驻,对于那些无甚优势资源的房企,只能观望和聆听他人的故事。

普遍来说,这类地块基本处于城市的比较核心的位置,或在商业及文化区域或在居住区域等,规模有大有小,是众多开发商紧盯的项目,只要放出来,大家都会闻风而动。但由于不同政府单位对该地块的期望等不同,不同地块对产业和企业资源的要求会有所差异,有的需要导入金融类机构、有的需要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有的需要抓住国际顶级酒店品牌、有的需要生物科技研发中心等等。

睿诚研究院认为,具体而言,在此类项目的勾地实操中,房企需要从三个方面去了解清晰的要求,而避免走弯路:

其一、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层面,如在一个被规划为文化中心的区域,政府首选是文化方面的资源,你搞一个物流总部大厦可能就不合适,也不能打动政府。城市功能布局要求为基础条件,具体到城市中的不同区级政府,省市政府的大方向下会做一些变化,一般来讲不会太大和发生颠覆性改变。

目前,各项目在招商过程中,基本已被区级类的控规锁定了。另外,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在了解清楚区级类规划时,可回过头去观察一下省市的规划要求,以甄别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地块的功能属性、规划条件会不会有大的变化,以免影响未来的开发,尤其是那些体量比较大开发时间比较长的项目。

如在长沙天心区,有块500多亩的综合性商住地块(含学校、医院和额体育馆等配套要求),其开发的时间会比较长,2020年为新老城市控规交替之际,不搞清楚的话,也许会导致一些障碍。

其二、在区本级和项目本体层面,需要弄清楚政府的方向性和具体的产业资源期望,以免发生南辕北辙的现象而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如政府目的是想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你说你有新能源产业总部资源,牛头不对马嘴,肯定是希望渺茫。

其三、要考察一下政府对产业的具体要求,如是否需要知名品牌、是否要自持、以及自持的体量与年限、是否需要税收对赌等,最后在全盘搞清楚之后,意向房企要对项目做整体的投资和财务测算,在满足政府、产业方和开发方三者要求之下才可考虑正式参与项目的招拍挂事宜。

三、勾地中的重要核心条件设置的策略思考

勾地执行中,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没有绝对的保障让你拿到这块地,谁也不敢说这句话。由于众多国土政策和招拍挂市场中各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如可以协议出让给你等等,必须在新的各类政策的要求下,才能相对地锁定这块土地,保证最后摘牌成功,一旦有人搅局,也会产生变化。

譬如,在长沙湘江新区金融中心的一块地,当初是政府已答应了三湘银行的拿地要求,政企双方都已达成共识。可是,在当天的举牌竞价中,湖南碧桂园以不怕死的精神携风雷硬抗之势高价获得该地块,导致湘江新区政府很难堪,最后碧桂园好像觉悟了,把这块地交给了三湘银行方。

不怕神一样的队友,就怕狼一样的敌军。

睿诚研究院观察,认为:

以前可以设置8-10个独家条件的方式,已被各地市场所淘汰,因为这太明显了,有一些反作用。

我们认为,按条件锁定的深浅程度,核心拿地条件的设置有以下几类:

1、独家资源锁定。如政府要求,有9-15年轨道交通开发和运营经验,并需拿出政府给予的相关证明来,这只能让众多开发商抓狂吧;这是垄断性资源,房企不可能有。或者是要求,全国百强中的排名前十位的商业运营品牌,且需有在运管项目商业面积达到100万平米以上,于是又干翻一地房企和商业品牌等。

2、自持商业面积和年限锁定。比如很多项目在挂牌条件中设定,自持10万方商业物业且不低于10年等,造成很多房企爱莫能助,只能看着他人举杯庆贺。

3、税收对赌锁定。你想要政府给一大片地,原来可以谈到2000-3000余亩,现在已大幅缩水,超过500亩,在一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就不太可能了,政府的要求会非常高。其中,对税收这一条件特别重视,以带动区域内GDP等指标的增长。政府一般会讲,土地和规模没问题,但要求的税收指标一分不能少,要实行对赌,做不到就按比例砍掉,而且是逐步按计划供地和进行考核。

上述三个方式,为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方式,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差不多。

还需补充一下,在不同的城市、不同性质的地块和不同的区位等,上述勾地条件和模式会发生一些改变,需要因城、因事和因地而异。

注:本文为本账号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在下面留言和交流探讨。

1 阅读:12
波哥看楼市

波哥看楼市

中国房地产+财经独立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