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首次!延迟退休如何改变我们?

罗sir职话 2024-09-22 17:21:30

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调高退休年龄。

9月13日,酝酿超过10年的延迟退休方案终于落地,许多人悬着的心,也跟着放下。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延迟退休都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但同样的,它的阻力也不小,这一次延迟退休的落地,应当说能够很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减轻养老基金的开支负担。

而这,也是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调高退休年龄。这也标志着,从宏观层面,我国第一次做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举措,显然,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根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来看,从明年1月1日起,我们会用15年的时间,逐步将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至63岁,女干部、女工人退休年龄则从55岁、50岁,分别延迟至58岁、55岁。

《决定》称,推出这项决策是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了人力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

同一天,会议还对延迟退休细则给出了说明,包括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并将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自2030年起实施。

在这之前,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而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实施了70多年,这一次延迟退休推出,不管是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养老金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都在情理之中。

从人口角度来看,自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滑,年均减少了300万以上,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一方面是劳动人口不断减少,一方面是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延迟退休,可以很好满足我国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大环境。

除此之外,自新冠病毒以来,地方财政消耗一直较大,因此也需要更多劳动人口来增加“资金池”,而不是从池中“拿钱”,这也是延迟退休的另一个因素。

养老金的严峻性,此前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2019年社科院发布的养老金精算报告就预测,我国养老金将在2028年之后收不抵支,年度缺口达到千亿,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0万亿。

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增加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人们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因此从集体的角度来看,延迟退休的实际意义是非常大的。

这一新规预计影响的最大群体就是45岁以上、已经缴纳15年社保的上班族。

按照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的说法,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破4亿人,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30%。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将有1000万人口步入60岁,按照城镇职工月均3000元的养老金来计算,这笔费用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那就是双轨制。

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发养老金,而企业则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从企业退休领到的养老金往往比机关退休少得多。

具体有多少呢?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者月均养老金分别为2741.5元和2063.9元,二者差距还不算太大。

但到了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月均养老金高达6099.8元,而企业职工退休月均养老金则只有3148.6元,二者差距扩大近1倍。

从2014年养老金并轨试点开始,十年时间过去,但二者差异反而越拉越大。

养老金双轨制,如同房间里的大象。这个话题过去已经讨论了20年,但这次延迟退休中并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而这,是一个风险。

根据《新京报》报道,以养老金替代率来看,我国企业职工只有40%多,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养老金替代率衡量一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和在职期间的收入之比,40%的养老金替代率,意味着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只有在职期间的40%多,难以覆盖维系我们的日常开销。

反过来,体制内的养老金替代率则在80%以上。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在退休前的月收入为1万元,那么企业职工退休后能拿四千多元,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则能够拿八千以上。

十年前的十月份,也就是2014年10月,我国正式开启养老金并轨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进行“并轨”,按照时间表,今年十月份,正是养老金并轨结束十年过渡期的时间,而这二者的差异能否改变,也备受瞩目。

从实际情况来分析,难点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就是企业职工,很多企业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金,而体制内的养老金则是工作人员的福利,是按照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的,仅此一点就意味着二者很难并轨。

除此之外,在机关事业养老金试点之后,为了保证退休待遇不下降,当时的文件还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在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按照人社部在2019年的数据,当时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由于职业年金并不具备强制性,因此绝大多数普通私企职工则无法享受到职业年金的待遇。

这是提到延迟退休,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当然,我们还有理由担忧另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那就是断缴。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灵活就业者”,为了满足缴费年限通常都需要自己掏钱缴费,而面对延迟退休带来的不确定性,这部分群体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变化,也是值得我们担忧的事情。

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一开始总是手足无措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终都会慢慢习惯这一点。

延迟退休也是类似的趋势。

最终我们都会习惯于延迟退休到63岁,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摆在延迟退休面前的老龄化压力,靠延迟到63岁,能够“一劳永逸”吗?

1970年代我国开始制定退休政策时,1个65岁以上退休老人对应的是11个20至64岁的劳动力。

到了2024年,退休的中位年龄为43岁,1个退休老人仅对应4.3个劳动力。

到了2040年,1个退休老人仅仅只有2个劳动力,这也意味着,在新生儿不大力刺激的举措下,未来上班族赡养老人的压力还会更大。

到了2050年,1个退休者更是对应1.5个劳动力,届时养老金的压力可能会更直观全面地压在每个劳动力身上。

1.5个劳动力缴纳的养老金,能不能维系1个退休老人的生活,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也是我们老龄化社会的最大挑战。

从一开始的计划生育,到后来的育儿成本高涨,都共同导致了今天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叠加国内内需不足,影响到人们的就业和出口,面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和老龄化进程加剧,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也的确足够棘手。

现在我们已经着手推出了延迟退休方案,那么未来的重点,或许是应该放在刺激生育上了,而这,也是当下诸多迫切事情中一项。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0 阅读:123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