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十个兄弟个个成才,尤其是老八刘纯炜,堪称一代清官能吏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9-16 20:03:03

提到山东诸城刘氏家族,御史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毫不客气地讲,有清一代汉人士族中,诸城刘氏要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有数据为证,有清一代诸城刘氏共出了11个进士,42个举人,149个监生,如果加上秀才,总共有261个功名。而刘氏族谱中记载,截至清末刘家的男丁只有822人,科名占总人口比例的近32%。这样的成绩单,试问哪个家族能拿得出来。

诸城刘氏名气最大的当属刘统勋、刘墉父子,但鲜为人知的是,刘统勋的八弟刘纯炜,也是乾隆朝著名的清官能吏。

刘纯炜其人

刘统勋的父亲刘棨大概是清代教子有方的典型代表,他生了十个儿子,分别为缙炤、綋熙、绶烺、綎煜、统勋、组焕、维焯、纯炜、绂焜、经焘。

其中缙炤、綋熙、绶烺、綎煜、绂焜考中举人,统勋、维焯、纯炜高中进士,组焕本来学习也不错,但因刘棨身为二品大员,可以免去科举考试获得荫生资格,最小的经焘入国子监学习,身份是监生。

刘统勋等兄弟十人,没有一个是吃素的,个个都是有才之士,所以当时人们盛赞刘棨“十子成才”。

御史查阅了很多资料,很遗憾没有找到刘统勋兄弟的具体信息,只知道他们全部入仕,但具体担任什么职务不得而知。大致推算,除了刘统勋和刘纯炜外,级别应该不高。

刘纯炜,行八,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比哥哥刘统勋小8岁。雍正四年,时年18岁的刘纯炜考中举人,乾隆四年,即31岁时高中进士。整体来说,刘纯炜的科举之路还是十分顺利的。

刘纯炜因为官居二品,留下的资料相对较多,文献中记载刘纯炜的学问很扎实。侄儿刘墉年幼时,由于父亲刘统勋经常奉旨外出办差,刘纯炜承担起了教育刘墉的重任。

清廉且能干

刘纯炜是乾隆四年二甲第35名进士,这个成绩是很容易在朝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庶吉士的。不巧的是,他考中进士的几日后,母亲因病去世。时任刑部侍郎的刘统勋和刘纯炜,按照规定要回籍守孝三年。

这次变故,让刘纯炜失去了进入翰林院的机会,他的仕途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守孝期满后,刘纯炜被在吏部铨选时被定为山西壶关知县,在引见过程中,乾隆将其转为江西分宜知县。

在分宜任上,刘纯炜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上任不久就出台了种种措施,禁止县衙低价采购,倚势欺人,废除了这种搜刮民脂民膏的做法。

此外,分宜县常平仓(民办粮仓)的管理十分混乱、贪腐严重。刘纯炜上任后将斗斛更正划一,有效杜绝了胥吏为奸的漏洞。

刘纯炜担任分宜知县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他的治理下,原本治安混乱的分宜,重归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分宜任满后,刘纯炜调任浙江平湖知县,平湖县属于大县,虽然级别不变,但在官场上这种以小县调大县的做法,通常也被认为是升迁。

平湖富庶但百姓负担很重,田赋繁重,政府征调、四处拉壮丁服役的情况十分多见,百姓深受其害。刘纯炜到任后,立即废除了以往的做法,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二十年,刘纯炜升任杭州知府。杭州作为省城,问题更多而且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或许是因为刘统勋之故,刘纯炜在杭州知府任上干得有声有色,仅两年时间,当地的百姓就为他立了生祠。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清代各级官员受到处分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乾隆二十三年,刘纯炜因失查被免官。

按照规定,免官之后要返回原籍,刘纯炜入仕近二十年,没想到当他落难时却是两手空空,连回山东老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浙江巡抚很看重刘纯炜,他出面为了刘纯炜谋了一个差事,让他主持书院的工作。

刘家有一项祖传秘诀——水利。从父亲刘棨开始,刘家就经常与水利打交道,刘统勋在水利方面就有突出的成就,刘纯炜在这方面也毫不示弱。

乾隆二十四年,浙江的海塘工程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杭州将军和浙江巡抚因不懂水利,将石坝建在尖山、塌山之间,结果,潮汐直趋坝根。

刘纯炜认为,石坝一旦被破话,那么周边七个县将岌岌可危。因此他主张核计坝身长短,周围密布竹落,用以抵挡潮汐的冲击。

浙江巡抚采用了这个办法,仅仅用了四十天的时间,便大功告成了,事实证明刘纯炜的办法是可行的,不堵住了潮汐和钱塘江大潮,使得常受水患的海宁等县,避免了极大的损失。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南巡视察海塘,当他看到刘纯炜所修的海塘工程是惊叹不已,当即赐刘纯炜绸缎、貂皮等,升他做东塘同知。

又过了三年,乾隆再次南巡浙江,他下旨召见刘纯炜并赐宴,仍赐貂皮等珍罕之物,授海宁道,晋升浙江布政使。可见,刘纯炜因为海塘工程给乾隆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除了政绩以外,刘纯炜的社会声望也很高,他爱民如子,每次离任时,当地百姓都要相送。

乾隆四十三年,刘纯炜因病去世,享年71岁。在刘氏家族中,刘纯炜的地位比较高,仅次于刘统勋、刘墉、刘镮之。然而刘统勋父子的名气太大,才让刘纯炜显得不是那么出众。

0 阅读:19
左都御史有料

左都御史有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