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过往的悠悠岁月,还是在当下,中国书画的鉴定都是一门深难见底的学问。自古以来,中国人最信赖的书画鉴定方法迄今为止仍然是目鉴——主要是凭借鉴赏家的阅历、经验甚至是天分来鉴定。而目鉴的方法,由于主观因素强烈,难免经常出错。再加上中国的书画收藏市场,向来是一个名利场,熙来攘往,于是乱象丛生。金运昌先生在书画鉴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对中国书画的鉴定意见,常常为业界所尊重。他在表述当下这种鉴定的乱象时,充满了诙谐的意味。
他说,“郭德纲说,相声界人人都能当演员,是因为没有门槛。而收藏界的某些专家与相声界的演员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们擅长表演,乱开鉴定证书收费,其人数上绝对超过了相声演员,堪称是盛世奇观。”不过,这也算不得是灾难。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说明中国收藏市场的繁荣。他援引前辈徐邦达先生的话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很幸运,生逢其时——目前是学习书画鉴定的最好时期。”古时候的人们搞收藏,由于受鉴定手段和资讯不发达等条件的限制,常常是糊涂收藏糊涂卖,而今天,我们要比古人的条件好了许多,幸运得多了。
金运昌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鉴定活动中,他坚持实行“两不为”:一、不收费;二、不开证书。因为一旦鉴定收了费,就很难确保自己处于客观公正的位置,所以无论是去当鉴宝电视节目的嘉宾,还是为收藏爱好者掌眼,都可以说是一种公益活动,从不收费。其次,他从来不给个人开具鉴定证书。“中国书画的鉴定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的研究过程,特别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其实是很难下一个严谨的结论的。”他坦诚说。
金运昌常常看到一些人,摆出包打天下的模样,动辄就给人家开出所谓的鉴定证书。其实,只要稍懂一些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种表演而已,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自明。如今,在某些古玩市场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由“金运昌”签署的所谓“鉴定证书”,其实那都是伪造的。
由于金运昌的知名度,找他讨教相关知识的人自然很多。他在鼓励人们收藏的同时,总会提醒说,“关键是你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同时还要小心呵护好自己的钱包,当心上当。”
——本文编者有修改
书 法 家 简 介
金运昌,1957年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1982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十五年;1997年调入故宫博物院专职从事古代书画、碑帖的鉴定、研究、保管工作,多年受聘古书画部副主任;长期担任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国宝档案》《一槌定音》等栏目的鉴定专家。
书法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二王、李邕行草。坚持“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理念,在端庄雄健的传统书风中融进清新典雅的现代审美意识,风格独具。作品得到艺术品收藏界的广泛青睐。
作 品 欣 赏
▲《苏东坡诗》34x103cm
▲《落霞与孤鹜齐飞》34.5x34.5cm
▲《元人 李存诗》34.5x34.5cm
▲《唐人诗》69x46cm
▲《不经一番寒彻骨》51x25cm
▲《事能知足句》51x25cm
▲《日暖华堂来紫燕》51x25cm
▲《不薄今人爱古人》51x25cm
▲《元人刘永之题画之作》51x34.5cm
▲《伟人题诗》46x35cm
▲《古诗》52x26cm
▲《长松》52x2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