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楚汉争霸。在垓下之战中,项羽兵败,于乌江处自刎。
当时有船家摆渡,项羽本可渡船离开乌江前往江东。那是他的家乡,可以召集兵马从头再来,就算不敌也可保留一条性命。
可项羽宁死也不愿过乌江,他为何不愿?
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但制度严苛,统治残酷,赋税繁重。百姓处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每日小心翼翼,苦不堪言。
待到秦始皇去世,赵高等人修改遗嘱,立秦二世胡亥为帝。此后变本加厉,对百姓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
苦难之中,强者自渡。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起义在各地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秦朝。
乱世之中,必有英雄出现。此时,项羽跟随自己的叔父项梁起兵。两人经过商议后,决定先从江东发展。
项羽和陈胜、吴广二人不一样,那两人地位较低,并且面临绝境,不起义就是死。而项羽出生在世家名门,家境优渥。
他年少时,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但是他力能扛鼎,勇猛无比。在同辈中令人敬畏,不少人认为他有着气运加身。
一日,项羽听闻家中长辈讲述家族历史,每每说到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桥段,项羽都心潮澎湃,心中生出一股豪气。
长辈问他有没有什么感想,项羽回道:“先祖建功立业,令人心生向往。总有一日,我项羽也可问鼎中原,带领家族走上新的道路。”
项羽和项梁起义时,项羽看到了机会,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他深知,唯有推翻暴秦,方能解救苍生,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人本打算徐徐图之。然而,在一日早晨,项梁突然在偶然间听闻,当地官员听闻各地起义,要发兵剿灭。
项梁怀疑有人泄密,官员要杀他。他当即将掌握核心秘密的众人叫到一起,分析官员的意图。
这时,项梁发现少了一人,问到众人他去了哪里,众人皆不知。
好在那人住处离此地不远,项梁带着项羽骑马过去。他们见那人住处家人尚在,说自从昨天下午便不见踪影。
项梁听后,立刻断定此人已经向官府告密,若是赴会,自己必定凶多吉少。可是若是逃走,多日谋划便付之一炬。
此时,项羽见项梁为难,便说道:“叔父,今日官府喊您前去,并不知道您已经识破了诡计。不如将计就计,我随您一同前往,保护您的安全。”
原来,项羽打算深入虎穴,今日直接起义。然后将信的过的兄弟悄悄埋伏到官府周围,听见喊杀声立即攻入官府,进行救援。
项梁思考了一番,决定接受项羽的建议。两人一同到了府衙处,见到时不时有衙卫走过,心中凛然,最终动了刀。项羽的传奇自此开始。
当时作战拼杀时,项羽有无敌之姿。他一人杀了近百人,令起义队伍对他敬畏有加。此后,项梁接管此地,召集精兵八千人。
项梁与项羽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他们在首战成功之后,招兵买马,训练新兵。另外购买武器,积蓄力量。二人时常看着地图,密谋一些事情。
待到兵强马壮之后,项梁派项羽领兵出战,计划夺取周边地区,扩大己方地盘。在项羽的武力下,军队屡战屡胜,项羽因此多了一个“霸王”的称号。
就在二人高歌猛进之时,发现各地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他们说项梁项羽的军队是反贼,只为他们项姓一家而战。
这些传闻势如猛虎,导致他们在百姓之间的声望受损。因为这样,他们在攻城略地时,遭遇的反抗也更加凶猛。
之前,项羽带兵打仗,许多城池见到他们军队数量众多,纷纷不战而降。如今却誓死抵抗,或者逃往其他势力。
项梁知道,这是因为师出无名,长久下去便失了民心。到时候没等打仗,自己的军队就先散了。
于是他找到之前楚国国君的后代,拥他为楚怀王,以此来号令军队。至此之后,军心振奋,有不少人来投奔他们。
可惜的是,项梁在不久后兵败身死。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并没有太多实权。项羽成为了实际上的领导者。
项羽管理军队时纪律严明,对于有功者赏赐丰厚,军队凝聚力很强。对于领兵打仗,他有着一定的天赋,时常打赢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战争。
随着项羽成为反秦军队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秦国盯上了他,想要出兵剿灭。于是派了数十万大军前去围困。
面对比自己多出数倍的敌军,项羽毫不胆怯。他暗中派人联络自己之前放在其他地方的骑兵,昼夜兼程,迅速驰援。
之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夜晚发动突袭,从多个方向同时攻击秦军军队,将敌军阵型打乱。与此同时,他在城中动员着自己的士兵。
项羽对着军队众人喊道:“秦朝暴虐,你们都受过他们的不公对待。我问诸位,哪个人没有被秦国官吏的鞭子抽打过?没有被他们压榨过钱财和土地?”
士兵一片沉默,但是眼中有着怒火燃起。项羽继续说道:“不止如此,他们还要来杀掉你们。现在,用你们手中的剑告诉他们,该灭亡的是他们。”
所有士兵听完都热血沸腾。等到项羽打开城门后,将士们无不奋勇上前,与秦军决一死战。
项羽身先士卒,手持武器,宛如战神在世,杀得敌军胆寒。将士们看到如此画面,军心大振,杀得敌人丢盔弃甲。
在战斗期间,项羽经常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告诉他们秦朝的命数已亡,天下即将易主。到时他们都能封王拜相,过上好日子,战士们备受鼓舞。
经过多日的激战,秦军被断了供给,人心惶惶,有了撤退的念头。楚军见此,一鼓作气,最终击溃了秦军主力。
可是,此时的刘邦也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甚至已经将项羽当做了最大的敌人。
而项羽心高气傲,并没有将刘邦放在眼中,这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
项羽虽然作战勇猛,但却时常做出屠城、坑杀降军的事情,渐渐在百姓中有了非议。
他在进入咸阳之后,杀戮城内士兵百姓,又一把火烧了秦王宫。这件事情引得天怒人怨,不少军队都对此表示不满。
而项羽此时已经自封为西楚霸王,对其不屑一顾。
在项羽手底下效命的范增见此,心中认为项羽已经走向灭亡的道路。因此便时常奉劝他,不要大意。一定要顺应民心,小心刘邦。
几年后,被项羽派到偏远之地的刘邦不满,发动了战争。
两者局势胶着,范增劝项羽秘密派出精锐骑兵,袭击刘邦的粮草重地。
项羽听后,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远胜于刘邦,若是在此情况下,仍是采取偷袭的伎俩,传出去,岂不是毁了西楚霸王的名声。
范增见此,心急如焚,只能联合其他谋士和将领一同劝谏项羽。而项羽固执己见,认为正面击溃刘邦大军才是大丈夫所为。
此事之后,两人产生嫌隙。项羽认为范增喧宾夺主,甚至有了不臣之心。而范增认为项羽刚愎自用,迟早要付出代价。
在小人的谗言下,项羽彻底疏远了范增。之后,项羽错失良机,输了与刘邦的战争。至此之后,两人之间的攻防之势开始改变。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韩信、彭越、英布等能臣良将的帮助,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
项羽这位昔日的西楚霸王,粮草断绝,兵力衰微,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是他仍不服输,打算进行最后一搏。
他召集精兵,率军突围,最终逃到了乌江河畔。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摆渡的船家。那人劝他先行逃离,以图日后东山再起,可是项羽拒绝了他的好意。
在乌江边,项羽大发神威,一人杀了汉军数百人,最后连手中的宝剑都拿不稳了。他的血勇令汉军畏惧,不敢向前。
刘邦无奈下发布重赏,谁杀了项羽或者可以砍下他的身体四肢,直接拜将封侯。项羽见此,自刎于乌江,尸体被众人抢夺。
一代西楚霸王,落得个自刎的下场。有些人因此说他蠢,不知道从头再来。
可是,项羽领兵打仗多年,就算不善谋划,也比一般人强出许多。那么,项羽如此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民心。项羽在乌江河畔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一路走来,屠城、坑杀降军、用人失误、刚愎自用等行为已经令他渐渐丧失了民心。
刘邦成为天下之主已成定势,光复早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就算回到江东也无济于事。
因此,英雄一世的西楚霸王,绝不愿意引颈受戮,最终选择自刎身亡。
常言道,得民心者的天下。项羽虽然神勇无比,但是所作所为失去了民心,最终兵败如山倒,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只能说,项羽也许是个万人敌的英雄将军,却不是一个优秀的王朝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