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会议,这个汇聚全球政治和军事精英的年度盛会,今年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俄罗斯,这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竟然缺席了。
不是不想来,而是没被邀请。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番话,更是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他说,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的高级代表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
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却明确表示,俄罗斯官员不会参加。
这无疑给特朗普的“和平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顾问也表示,乌方不会在慕尼黑与俄方举行会谈。
在与莫斯科谈判前,美国、欧洲和乌克兰需要先达成共同立场。
这似乎暗示着,乌克兰对于与俄罗斯直接对话,仍然心存疑虑。
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显示,此次会议规模空前,超过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约150位部长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嘉宾,参加约350余场会议。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更是直言:“这次慕安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然而,俄罗斯的缺席,却让这次会议的意义大打折扣。
在俄乌问题上,中国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单刀赴会”。
面对来自美西方的压力,恐怕不会小。
美西方国家显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借此施压中国,要求中国出面斡旋冲突。
特朗普就曾表示,希望中国在化解战争上出力。
“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发挥作用。”
中国在斡旋俄乌停火止战一事上,从未缺席,一直在积极作出贡献。
但现实是,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美欧的实力也在这场冲突中被逐渐消耗。
乌克兰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乌军大规模投降。
俄美博弈,美国似乎已经落败,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俄罗斯不参加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或许正说明了其在俄乌战场上占据的绝对优势。
他们不愿和美西方坐在一起谈判。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特朗普推动俄乌谈判过程时会动用各种手段,“有经济手段,当然也有军事手段”。
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我们从没听到过这类方案。他们从没说过……我方希望获得进一步解释。”
美国一直将俄罗斯视为眼中钉、战略对手,就盼着找机会打压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这次俄罗斯缺席,简直正中美国下怀。
美国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主导会议议程。
在表达对俄乌问题的观点时,也不用担心会被俄方当面反驳。
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缺席的态度,则显得有些复杂。
作为北约盟友,它们按道理说要和美国保持一致,维持对俄统一战线。
但它们心里也清楚,俄罗斯的缺席让会议失去了关键的平衡力量,这会议搞不好就变成美西方的“独角戏”了。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参加了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
这次会议的焦点事实上也是应当如何结束这场已经绵延了接近三年的俄乌冲突。
泽连斯基之所以这次选择亲自参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今的乌克兰事实上是在欧盟的支持以及美国庞大援助体系的政策惯性下坚持下来的,而这次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可以说是自从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高级官员和基辅方面直接对话的首次机会。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甚至讽刺地问道,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面对记者露出的奇怪表情的原因,是否会被再次否认。
扎哈罗娃在自己的电报频道中发布了泽连斯基在会场上的视频链接。
在这段视频中,他在听记者问题时,不断转移目光,不时改变双手和头部的位置,改变面部表情,张合嘴巴。
扎哈罗娃写道:“难道(他们)会再次否认所有人肉眼可见的事实吗?”
乌克兰面临着艰难抉择:是接受部分领土“冻结”换取安全保障与北约“入场券”,还是继续在战火中挣扎?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曾表示,乌克兰将战争定义为“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保卫战,其民族意识在抵抗中进一步强化,接受割让领土或中立化的可能性极低。
然而,面对特朗普的“和平计划”,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这或许表明乌克兰内部正在权衡利弊,考虑是否接受这一计划。
俄乌冲突发展到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俄罗斯坚守安全底线,对西方的小把戏看得清清楚楚,坚决拒绝临时停火。
乌克兰在战场上瞎折腾,还拼命抱紧美国大腿,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美国在这场冲突里,扮演着搅屎棍的角色,表面上装好人,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这场冲突削弱俄罗斯,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
王毅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国一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是承担起大国责任和义务,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是同志同道合的国家一道,携手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平稳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