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年底,特朗普赢得大选,再次入主白宫,这一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他的执政理念 “美国优先”,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而此次再度执政,更是让美国社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他宣布重筑边境墙,取消非法移民子女 “出生公民权”,终结 “绿色新政”,南部边境与能源行业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这些政策的实施,让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变得愈发紧张。曾经在他首个任期内就激烈反对他的群体,这次更是反应强烈。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多家媒体报道,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在特朗普赢得大选后,迅速提议民主党通过一项法案,即此前被称为 “防特朗普” 法案。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纽森签署法案,拨款 5000 万美元保护加州政策和移民。其中 2500 万美元分配给加州司法部,用于支持针对特朗普联邦政策的法律斗争,涉及环境法规和非法移民等问题;另外 2500 万美元用于支持法律援助团体,帮助可能被驱逐的非法移民。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的公然挑战。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他与加州就气候法案、水资源政策、移民权利等问题就争执不断,加州曾提出或加入了 100 多起法律诉讼。如今,随着特朗普再次执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加州的这一法案,是民主党对特朗普的有力回击,也反映出美国两党之间的分歧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从政治层面来看,两党政治的极化和激烈党争,使得美国的政治生态变得极为脆弱。拜登在交接权力的最后一刻行使赦免权,以 “预防性保护” 他的家人免遭政治报复式诉讼。而特朗普上任首日就赦免约 1500 名 “国会山骚乱” 参与者。这种政治报复和赦免行为,让美国的政治规范不断被打破。
民众抗议,社会矛盾全面爆发特朗普的政策不仅引发了政治层面的对抗,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他签署的移民驱逐命令,给社会移民群体带来了沉重打击。美国洛杉矶市区民众针对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政策的大规模抗议进入第三天,此前的抗议已经造成多名警员受伤,一度有数百名抗议者被捕。美国第二大学区 —— 洛杉矶联合学区的学生们也参与了连日来的抗议活动。
2017 年 1 月特朗普首次就职时,近 60 万抗议者涌入华盛顿特区。今年特朗普宣誓就职时,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虽然 “规模显著缩小”,但全美仍约 80 个城市发生了反特朗普抗议活动。这表明,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
特朗普的 “2025 计划” 被视为一份极端的社会变革方案,目的是将美国推向 “伟大” 的方向,但实际上却被认为是对民众基本利益的剥夺。他的政策在移民、工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直接威胁到了民众的生活和福祉。例如,他对非法移民的强硬态度,使得许多移民家庭面临分离的困境;终结 “绿色新政”,则让环保人士担忧美国的环境未来。
媒体分化,舆论场陷入混乱美国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态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美联社指出,美媒对特朗普就职首日的报道 “呈现强烈的党派分歧”。这种媒体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不同媒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对特朗普的政策进行不同解读,使得民众难以获得客观、全面的信息。
一些支持特朗普的媒体,强调他的政策能够重振美国经济,保护美国本土利益;而反对他的媒体,则聚焦于他的政策对弱势群体的伤害,以及对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这种舆论的分裂,让美国民众在信息的洪流中更加迷茫,也让社会矛盾更加难以调和。
国际影响,美国形象遭遇挑战特朗普的执政不仅对美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引发了诸多关注。他推行的 “美国优先” 外交政策和贸易政策,让美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变得紧张。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这些行为都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移民问题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指责拉美国家,古巴方面随后对其言论予以抨击。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这种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美国曾经作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形象逐渐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私自利、不顾国际责任的形象。
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的美国,正处于一场深刻的政治风暴和社会冲突之中。党派纷争、民众抗议、媒体分化以及国际形象受损,这些问题相互交织,让美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社会的撕裂,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而特朗普的政策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能否走出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