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引领能源转型,全球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

辉学说科技 2024-12-25 05:09:48

近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加速调整和气候变化应对的迫切需求,储能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高速发展,中国、北美和欧洲依然是全球储能市场的主要区域,三者新增装机规模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8%。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热储能、化学储能和电储能三大类,其中电储能应用更为广泛。电储能包括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抽水蓄能作为传统的机械储能方式,其装机规模虽然仍占据一定比重,但受环保要求升级和项目建设条件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其比重正在快速下降。而新型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方式,以及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机械储能方式,正在迅速发展。

据蓝皮书分析,2023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52.0GW(吉瓦),同比增长69.5%,其中新型储能增长45.6GW,占新增装机规模的87.7%。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占比超过99.6%,年增长率为105.3%,总装机规模达到88.5GW。

在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21年底的400余万千

瓦,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5852万千瓦,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速,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

新型储能电站不仅在装机规模上实现了快速增长,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24年入冬以来,新疆频频受到大范围寒潮侵袭,电网负荷大幅增加。遍布全疆的170座新型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有效弥补了电力缺口,展现出强大的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

然而,新型储能领域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瓶颈、成本偏高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新型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储能行业的盈利模式也尚待完善,主要围绕电力市场交易、容量租赁服务以及政府政策补贴三大支柱来构建,但盈利潜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为了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学研各界已经达成共识,必须加大基础研究力度,着力从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载体,有望在未来成为储能系统的关键,为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 阅读:22

辉学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