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虫害全攻略:这些绿色防控技巧你不能错过!
郑瑞华等
近年来果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绿色果品已成为人们的一致追求。为减少农药残留,首先要在生产环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合防治。目前,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污染,提升果品质量已成为果树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
根据生产实践,笔者总结了当前较为实用的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下对这 3 项技术分别进行阐述说明。
1.农业防治技术
1.1 休眠期果园清理 在果树休眠期清除园内的落叶、残果、枯枝等,收集带出后集中销毁。这样可显著减少褐斑病、白粉病、叶螨、金纹细蛾、绿盲蝽等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对树龄较大的苹果、梨的树体刮老粗皮还能减少轮纹病、炭疽病的传染源,减轻次年的防治压力。
1.2 树干绑草把诱集害虫 秋季幼虫下树前,在树干分枝下 5~10 cm处绑扎草把能诱集多种害虫,如梨小食心虫、美国白蛾、介壳虫、卷叶蛾等,在冬季诱集完后集中销毁。
1.3 翻耕地面消灭害虫 桃小食心虫是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蛀果害虫,如果防治不力损失巨大。该虫有钻入地下冬眠的习性,入土深度 15 cm 左右。在早春结合施肥,深翻树盘30 cm,使害虫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被鸟类啄食,可有效将其消灭。
2.物理防治技术
2.1 杀虫灯 杀虫灯是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利用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诱集并杀灭害虫。诱虫光源主要有白炽灯、汞灯、LED 灯三大类。白炽灯能耗高且光波一般只包括部分可见光,LED灯都是单色光且光谱窄,二者都不适宜作为诱虫光源。汞灯是利用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光,发光效率高,是主要的诱虫光源之一。灯光诱虫的距离大约为 80 m,诱虫有效面积约 2 hm 2 。杀虫灯由集虫、杀虫两部分组成。杀虫方式有电击、水溺、毒杀等。杀虫灯引诱的害虫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杀虫灯悬挂高度要略高于果树高度。杀虫灯的开灯时间应在晚上18:00-23:00时和早上3:00-6:00,这2个时间段是害虫的活动高峰。

2.2 糖醋液诱杀 利用糖醋液能诱杀金龟子、樱桃果蝇、夜蛾等多种害虫,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防虫方法。糖、醋、水、酒配制比例为 3∶4∶2∶1,为更高效杀虫可加入适量 90%敌百虫晶体。糖醋液以挥发出的气味引诱害虫,所以应用向外敞开的容器来盛装。此外害虫对颜色有分辨能力,把容器涂抹成花或果实的颜色,诱捕的虫量会大增。糖醋液应挂在树冠外围无枝叶遮挡处,这样容易被虫子发现。天气有风时,应挂在上风向,以利气味发散。
2.3 果实套袋 果袋能有效防止病虫对果实的侵害,大幅减少果面的农药残留,提高果品的食用安全,现已在苹果、梨、桃等果园大量应用。在套袋时应注意几点:一是在套袋前喷 2 次杀虫杀菌剂对幼果进行保护;二是要在 5 月中旬至 6 月 15 日完成套袋工作,过晚防菌效果降低。三是套袋前补足钙、硼叶面肥防治果树生理病害。
2.4 防虫网和粘虫板 对于价值高的果品在成熟前用网把果园覆盖,能减少虫及鸟的危害。近年来樱桃果蝇发生较多,在果实成熟前 15 d 用 40 目的防虫网覆盖全园,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果园悬挂黄色粘虫板能有效粘住有翅蚜。生产中每667 m 2 果园可挂3~5张40 cm×40 cm的粘虫板。
3.生物防治技术
3.1 保护利用天敌 天敌能有效抑制害虫的繁衍,减少防治成本。因此,要保护和利用好害虫的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草蛉、瓢虫是螨类、蚜虫的天敌,赤眼蜂是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的天敌,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天敌。
生产中要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在果园内种植一些花期长的绿肥如三叶草、苜蓿,可吸引寄生蜂到果园取食、繁殖。同时园内保留有益的杂草如夏至草,使天敌在果园中繁殖。此外,在喷药防治害虫时不用或少用广谱性的杀虫剂,如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
3.2 性诱剂 昆虫的雌雄个体在自然界通过性信息素进行联系,完成交尾、产卵的繁殖过程。科技人员人工合成了昆虫性信息素,将其融入到橡胶等载体中缓慢释放,这就是性诱芯。在果园设置较多的诱芯,使园内充满浓度较高的目标害虫性信息素,从而使雄蛾找不到雌蛾进行交配。不经交尾的雌蛾产下未受精的卵就不能孵化,这样就减少了虫害的发生。生产中每 667 m 2 果园应放置诱芯 60 个以上,并且均匀分布。采用悬挂性诱芯防治鳞翅目害虫成效显著。
在园内悬挂性信息素还可用于诱杀害虫。4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在果园内设置性信息素能有效诱杀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的雄虫,减少种群的数量。
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既可减少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农药残留。积极探索、研发更全面更高效的这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