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怀被污蔑假装生活简朴,张治中:谁又能伪装一生呢?

侯哥谈历史 2025-04-12 11:10:49

1947年那会儿,王震是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头儿,他在陕北碰巧遇见了老朋友师哲。师哲晓得王震这大半年来一直在陕北到处打仗,挺辛苦的,就特意准备了一桌好吃的给他补补。王震也不跟师哲客气,坐下来就开吃,一边嚼着一边跟师哲聊上了:

老是啃高粱和小米,吃得胃里直冒火,真心馋肉了!

“你们老在村子里晃悠,总不能连点鸡肉或羊肉都搞不到吧?”师哲疑惑地问。没想到王震直接就说:

“嘿,彭总,您怎么不动筷子呀?”

王震简单一句话,师哲立马明白了啥叫不言而喻的指示,同时对彭德怀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彭德怀从小家里穷,没读多少书。在投身革命之前,他虽然待在老式的军队里,但心里早就向着老百姓了,他觉得军队的存在就是要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他这种看法也被他带到了管理军队上,手下要是敢欺负老百姓,他绝对不会放过。

有一次,彭德怀瞧见自己的副官手里拎着只老母鸡,立马就大声问起他这鸡是从哪儿弄来的。副官一脸轻松地说:“就花了一块零五百搞定的。”言下之意,他是亲手逮住的。彭德怀一听,火一下就上来了,狠狠地训斥副官这是败坏军规,让他赶紧把鸡给人还回去,并且直接撤了他的职。

彭德怀的行为,在老式的军队里真的是很少见。杨尚昆曾夸过彭德怀,说他在那种旧军队里待了12年,却能保持清白,不被环境带坏。别的军官都在想办法搜刮老百姓的钱财,扣下士兵的军饷,而他却省吃俭用,把自己的薪水都攒起来,最后拿来当作起义的资金。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亲手拉起了一支队伍,那就是工农红军第五军,他特别看重的一点就是,官兵之间得一条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没想到,没多久,第五军里的一大队队长,私下里偷偷吃了只鸡,这事儿还偏偏让彭德怀给撞上了。彭德怀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当场就把那队长一顿狠批。这位大队长呢,以前是个旧军官,哪里受得了这种委屈,他觉得吃只鸡又不是啥大事儿,至于发这么大火吗?心里头一合计,干脆一拍大腿,走人,不干了,从此就跟革命队伍说了拜拜。

1929年那会儿,彭德怀带着队伍又回到了井冈山。他的警卫员心里惦记着给他补补身子,就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买了只鸡回来炖。本想着给彭德怀好好补补,结果彭德怀一看,反倒问起警卫员来了,他说你想没想过现在咱们的战士们都在吃啥?我要是今天吃了这只鸡,不就跟那些老旧的军官一个样了吗?

警卫员一个劲儿地劝彭德怀就破例这一回,可彭德怀就是不肯松口。他不仅自己掏腰包把钱补给警卫员,还吩咐警卫员把鸡送到后勤那儿,给受伤的战士们补补身子。

彭德怀不仅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标准高,对待部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一个样,不偏不倚。当彭德怀提出批评时,手下们起初可能会觉得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但日子一长,他们越来越敬重彭德怀那种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的好品质。

1938年那会儿,彭德怀在去往延安开会的路上,路过山西高平。当地的县长是个挺开明的人,一听说彭德怀要经过这儿,就张罗了一场挺像样的宴席。桌子上摆了8个凉碟和8个热菜,挺丰盛的。县长在一旁不停地劝菜,可彭德怀呢,就是光吃米饭不吃那些菜。

吃完饭,彭德怀直接就问县长,他一个月工资到底有多少。县长有点为难,支支吾吾地说没多少。彭德怀不依不饶,又问起今天的饭菜花了多少钱,是他自己付账还是老百姓出的,这让县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特别难堪。

过了一会儿,和彭德怀一起的那位同志就跟县长说了,彭老总对自己的生活标准可高了,特别严格。要是今天是八路军的哪个干部来,估计批评得更厉害呢。县长也实实在在地说,他以前接待过不少国民党的大官,那些人都嫌招待得不够好。要是像彭老总这样不挑剔的大官能多一些,那他可就真是心满意足了。

1940年,朱德回到延安继续工作后,彭德怀就接过了八路军总部的所有重活。有次,他跑到黄崖洞兵工厂去检查工作,总务科的同事考虑到他胃不太好,就特意准备了面条,还炒了点鸡蛋、豆腐啥的,东拼西凑整了四个菜。彭德怀一到那儿,先没看桌上的吃的,而是开口问:

“咱们吃的跟那些工人是不是一样呢?”

“差不多吧。”厂长回了句。谁承想,彭德怀立马起身,迈步就往外走。他到工人用餐的地儿瞅了瞅,见大伙儿吃的全是小米饭配炒白菜。他立刻转头问厂长,自己那顿饭是谁安排做的。

厂长说明,这是考虑到他胃不好,伙食委员会商量后做的安排。可彭德怀一听,脸一沉,直接就问:“工厂里难道就没人胃也不舒服吗?还是给我上小米饭吧,我不想吃面条。”

厂长心里明白,跟彭总争不过,就只好把面条拿去给了生病的工人,然后给彭总换上了跟大家伙儿一样的伙食,就是小米饭配炒白菜。

1943年那会儿,彭德怀接到命令得回延安去学习。这一路上,他们得闯过五道敌人的封锁线,任务可不轻。蒲路支队的副头儿王立岗,他亲自带人负责保护彭德怀他们。说来也巧,那时候正好是中秋节,王立岗就想着买点月饼,再简单炒几个菜,打算和首长们一起过个节,乐呵乐呵。

彭德怀瞅了一眼,脸上瞬间布满了严肃,他赶紧叫人把王立岗叫过来,直接问道:“你是不是城里头的人啊?”王立岗摇了摇头,说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彭德怀接着追问:“那你是不是读过很多书,算是个文化人?”王立岗想了想,说自己上过中学。

彭德怀开口说道:“在那些八路军战士里头,中学生就算是挺有文化的人了。”然后他问:“这些饭菜究竟是从哪儿弄来的?”王立岗答道,是买回来的。彭德怀继续问:“是用你自己的钱买的吗?”因为这是王立岗头一回和彭德怀打交道,他还不大摸得清彭德怀的性子,所以就解释了一下,说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得吃月饼,吃饱了肚子,才好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可能彭德怀体谅到王立岗一路奔波护送确实不易,加上现在身处敌人地盘,他便没再多加责备。转头对身边的人员吩咐道,吃饭就得给钱,按价结算。接着,他耐心地跟王立岗讲,老百姓现在活在敌占区,日本人、国民党都在搜刮他们,八路军要是再去拿,老百姓哪里还承受得了。

彭德怀的指导和激励,给王立岗上了深刻的一课,让他铭记于心,一辈子都忘不了。

不过彭德怀在“拒宴”这事儿上是有分寸的,他不是啥饭局都不参加。有回,彭德怀到了太岳军区,陈赓他们几个合伙买了点肉,本意是想好好招待下彭德怀,可谁心里都没底,怕请了反而让彭德怀不痛快,到头来还得挨一顿训。

刚好彭德怀撞见了这一幕,就逗陈赓说,吃肉也不带上他。陈赓笑着回应,都说彭老总一见到肉就唠叨,谁敢喊你来啊。彭德怀立马“回嘴”道:“谁说我不爱吃肉?谁不知道肉好吃着呢?”

战争那会儿,彭德怀对自己生活管控得很严,哪怕后来新中国成立,日子越过越宽裕,他也一点没放松,还是坚持着那股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头。

1957年那会儿,彭德怀大将军去南边进行工作检查,完了事儿回北京的路上,顺便去许世友家里串门儿。到了许世友家,桌子上摆着简简单单四碟菜:豆芽儿小炒、土豆细丝、家常豆腐还有一盘炒肉。彭德怀一看,心里头挺乐呵,就说:

咱们都是“圈里人”,都得心疼国家的钱,在意百姓的财。管“公家”事儿的人得记住三条规矩:首先自己得干净,不沾便宜;其次呢,不送人好处;最后,得敢于对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上司、熟人说不。做到这三点,才能守好“公家”的东西!

1959年,彭德怀在坐火车去庐山开会的路上,路过武汉火车站。他往车窗外一瞧,发现好多农民都挤在那儿,一个个看起来又瘦又黄,手抓着站台的栏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火车。那会儿彭德怀正吃着饭呢,一看到这场景,饭都吃不下去了,眼眶里直接涌出了两行泪水。

后来传到庐山那边,有人说彭德怀过得朴素是故意做样子。这话传到张治中耳朵里,他直摇头:“装模作样一阵还行,哪能一辈子都装啊?”

2 阅读:126
侯哥谈历史

侯哥谈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