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邓颖超接受采访,揭露开国中将前妻隐情,傅连暲:是我的错

侯哥谈历史 2025-04-14 11:53:22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上海康平路上有栋小楼,楼里住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是以前解放军总后勤部傅连暲将军的老婆,名字叫陈真仁。而在这同一栋楼里,还有另外一位老太太,叫刘赐福,她是傅连暲将军之前的老婆,比陈真仁大了十岁。

傅连暲是我军里一位大名鼎鼎的医者,1955年他荣获了开国中将的荣誉,大伙儿都叫他“不带武器的将军”。但遗憾的是,他在60年代就离世了。这么多年以来,他的两位夫人彼此扶持,关系融洽得就像亲姐妹一样,这事儿被大家广为传颂,成了美谈。

【护士与军医的爱情相遇】

1934年春天,陕西省宁强县有个17岁的小姑娘,名叫陈真仁,她跟着亲哥哥一起走出家门,参加了革命。她哥哥是个秘密的共产党员,兄妹俩晚上赶路,白天休息,吃尽苦头,历经风吹雨打,好不容易翻过了秦岭大山,最后到了川北,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陈真仁小学高年级毕业后,肚子里装点墨水,就被安排到团的政治部门干起了宣传的活儿,主要就是写写标语,还有搞些宣传活动。她有个哥哥,以前带头搞过学生运动,后来被分配到了连队,当上了指导员。

那时候,国民党正大力集结军队,对红军的各个根据地实施“围追堵截”,战事连连。兄妹两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很少有机会碰面,也无法彼此帮忙照顾。

第二年春天四月的时候,原来在福建、江西那一带的中央红军,经历了长征,最后来到了贵州。这时候,红四方面军接到命令,往西出发,渡过嘉陵江,去迎接他们。转眼间到了六月,红军的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在毛儿盖这个地方成功会合了。

有一天,陈真仁收到了团里的消息,说红军总医院打算选些女同志去学医术,还让宣传队把卫生打扫干净,准备迎接一位名叫傅连暲的领导。结果陈真仁一不留神,把“傅连暲”给听岔了,听成了“副连长”,心里嘀咕着:怎么一个副连长来,还要搞这么大阵仗呢?

这么说吧,姑娘们还是一丝不苟地把驻地院子和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换上了新衣裳,等着客人来。没过多久,三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人走进了宣传队。团领导一介绍,陈真仁这才明白,原来领头的那位叫傅连暲,是红军总医院里的大夫,经常给毛泽东、董必武、徐特立这些大领导瞧病。傅连暲不仅医术厉害,而且人品也好,忠厚老实,在红军里特别有名。

选拔活动拉开了序幕。一番面谈加上基础的包扎测试后,陈真仁凭借着她那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身手脱颖而出。就这样,她踏进了红军总医院的大门,踏上了成为白衣战士的新征程。

陈真仁脑子灵光,学医的手艺上手特别快。傅连暲老师对她管得挺严,做得好就给好评,做得不好就直接指出来,那叫一个黑白分明。有次,陈真仁洗绷带,因为肥皂不够用,洗得没那么透亮,结果晾的时候被傅连暲瞧见了,说她干活儿不仔细,让她重新来过。陈真仁心里挺不是滋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也没多说什么。

在红军医院那会儿,陈真仁老是能听到人们聊起傅连暲的事儿,而且越说越多。傅连暲老家在福建长汀,他老爹是个深信基督教的信徒。傅连暲还没懂事呢,就被老爹带着受了洗礼。他们家挺有钱,有田有地,还开了家中药铺子。傅连暲打小就跟着老爹学医,内科外科的门道都接触了点,再加上他自己不断摸索,到他老爹去世那会儿,他早就在当地成了个有名望的大夫了。

五卅事件过后,傅连暲接手了长汀福音医院,当上了院长。他不仅管理医院,还自己掏钱开了所医护学校,专门给周边乡镇培训医护人员,而且不收学费。福音医院里常有穷苦的农民来看病,由于家里穷得叮当响,付不起医药费。但傅连暲心肠好,从来都不向他们伸手要钱。

1927年大革命垮台后,中国共产党转战农村,拉起工农红军的队伍,打起了游击战。毛主席带着的中央红军常在长汀周围转悠,一旦有战士受伤生病,就会送到福音医院去治疗。傅连暲二话不说,带着人就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

那时候,红军被国民党的大批军队团团围住,药品和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傅连暲凭借自己在上海亲戚的帮助,搞到了好多西药,支援给了红军。就因为这事儿,在红军的将领和士兵眼里,傅连暲成了一位有进步思想、热爱国家的医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和福建那边开始大转移,那时候,傅连暲下定决心,把家里的东西全卖了,换成了药品和医疗工具,一股脑儿地给了红军。他还跟家里人告别,跟着红军就踏上了长征的路。

傅连暲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清廉正直的性格,还有那不断追求完美的医术,就像是一块强大的磁铁,牢牢抓住了陈真仁的心。对于这位比自己年长十岁的直接上司,陈真仁心里的尊敬和喜爱之情,变得更加深厚了。

陈真仁还从别人那儿了解到,傅连暲在福建老家,遵循父母的意愿,通过媒人介绍,跟一个叫刘赐福的姑娘成了亲,并且有了几个娃。可倒霉的是,红军走后,他们母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给逮了,扔进了牢里。刘赐福在牢里受尽了折磨,没了命,孩子们也不知道去哪儿了。现在,傅连暲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说来也怪,陈真仁一听到那些事儿,心里头就对傅连暲生出了怜悯。她开始时不时地帮傅连暲洗洗衣裳,做做针线活。在她看来,照顾好这位受人尊敬的领导,那是自己分内的事儿。这么一来二去的,时间一长,傅连暲对陈真仁也慢慢有了不同的看法。

缘分到了自然会有回报。当红军抵达岷州那一刻,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大批军队的围困和追击,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有一天,红军的粮食头头何长工,跑到陈真仁那儿去了。事情是这样的,陈真仁有个哥哥,以前是给何长工打工的。那时候过草地,他哥因为太累了,就走不动了,最后牺牲了。在他快不行的时候,跟何长工说,他还有个亲妹子在总医院呢,还没嫁人,希望何长工能帮忙照应一下。话刚说完,人就走了。

何长工心里一直挂着这事儿,一到岷州,立马就去找了陈真仁。陈真仁得知自己哥哥已经不在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何长工见状赶紧劝慰,还表示自己以后愿意当她的大哥,生活上要是遇到啥难题,他都能帮忙。

那时候,陈真仁刚好十八岁,长得特别水灵,就像刚绽放的荷花,吸引了不少年轻干部的目光。

何长工和傅连暲早在中央苏区时就是铁哥们。后来,何长工听说傅连暲的前妻过世了,心里就琢磨着给傅连暲和陈真仁牵个线。没想到,何长工跟两人一提这事儿,他们俩竟然都挺乐意,没咋费劲。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党组织很快就同意了他们结婚的事儿。

红军成功走完长征路,抵达延安后,傅连暲和陈真仁夫妻俩一起在总后卫生部上班,两人配合默契,感情深厚,这些美好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

【前妻的出现让傅连暲自责不已】

1936年年底,轰动全国乃至全球的“西安事变”爆发了,这事儿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个重要的拐点。之前呢,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了好久的内战,一直是死对头。但日本鬼子一来侵略,全国老百姓都恨得牙痒痒,一心想着抗日,这俩党派也就握手言和,开始了第二次联手。共产党这下子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中国工农红军也换了新名头,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有一天,八路军在西安的办事机构从国民党统治区那边得到消息,说傅连暲的前妻刘赐福其实还活着,好好的,而且他们的孩子也都平安无事。得知这个消息后,办事处的人赶紧就告诉了中共中央的副主席周恩来,还有中央组织部,以及傅连暲本人。

听到老婆孩子都挺好的消息,傅连暲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简直没法说。但一想到自己跟陈真仁已经是两口子了,他心里就开始不是滋味。他琢磨着,自己当时也是糊涂,听风就是雨,急急忙忙就娶了陈真仁,现在想想,这事儿办得真是不地道,既坑了前妻,也对不住现在的老婆。该怎么跟陈真仁开口呢,他是一点主意都没有了。

陈真仁一听这事儿,心里头倒是挺平静的。她跟傅连暲讲:“这都是过去的事儿闹的误会,我不往心里去。现在关键的是,咱俩得合计合计,怎么让她们母子俩过得好点儿。”

说实话,党组织其实也想到了这事儿。刘赐福在红军那会儿,为红军出过不少力,还豁出性命保护过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孩子,真的是功不可没啊。为此,周恩来就让中央组织部安排人,隔三差五地给刘赐福寄钱,确保她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和陈真仁一块儿来到了北京,夫妻俩都在解放军后勤部管医疗的部门做事。傅连暲心里还惦记着老家的亲人,后来得到上面的同意,他就和陈真仁坐车回了福建,特意去探望了刘赐福和他的孩子们。

碰到前妻,傅连暲真心实意地讲:“那时候我太糊涂,信了外面的瞎话,以为你没了,其实都是我的问题。”

刘赐福没对傅连暲心生怨气,反倒是选择了宽容对待。

陈真仁和刘赐福一见就合得来,陈真仁管刘赐福叫“福姐”,刘赐福呢,就叫陈真仁“小真”。俩人坐下来聊了好久,晚上还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家乡的事儿聊不完,姐妹之间的感情也深得很。

傅连暲和陈真仁回了趟老家,待了整整七天,过得那叫一个舒心,感情也升温了不少。要走的那天,陈真仁悄悄给刘赐福塞了五百块钱,让她手头宽裕点。而傅连暲呢,带着孩子们回了北京,让孩子们在身边接受教育。打那以后,一家子就住一块儿了,和和美美的,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那滋味儿。

之前咱说过,傅连暲的前任老婆刘赐福,她曾经照顾过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小宝贝小毛。就因为这事儿,她和贺子珍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1952年11月底,29号那天,住在上海的贺子珍意外地收到了傅连暲寄来的一封信。信里头提到,刘赐福过段时间会来上海玩几天。贺子珍一看这消息,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立马提笔给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念书的傅维康写了封信。傅维康是傅连暲的儿子嘛。贺子珍在信里跟傅维康说了这事儿,还让他有空就来家里,跟他妈妈好好聚聚。

傅维康接到了贺子珍派人捎来的消息,下午一上完课,他就跟着送信的人匆匆赶到老妈刘赐福那儿。接着,他们一块儿去了贺子珍家,一见面,大家都乐开了花。贺子珍热情挽留刘赐福,在家里住了整整两个星期,才依依不舍地让她回了自己家。

六十年代初那会儿,傅维康一毕业,就被安排到上海的一个研究所上班。与此同时,刘赐福也被认定是党的红军干部,从福建老家调到上海来,享受着离职休养的待遇,每个月有八十块生活费。打那以后,她就跟儿子住在一块儿了。没过多久,儿子娶了老婆,生了娃,一家三代人过得和和美美,特别幸福。这一切,都是刘赐福为革命立功,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应有的回报。

刘赐福不光跟贺子珍交情很深,跟邓颖超也是老朋友了,两人认识了好多年。

1934年春天那会儿,邓颖超因为在中央苏区工作累出了肺结核,便在傅连暲家里头养病。那段日子,刘赐福天天给邓颖超炖香喷喷的鸡汤,变着法儿地做营养好吃的给她补身子。傅连暲的妈妈对邓颖超也是疼爱有加,邓颖超便亲热地管她叫“干妈”,傅妈妈一听,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新中国一建立,邓颖超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刘赐福。后来听说刘赐福接受了傅连暲再娶的决定,她对这个实在的农村妇女更加怜爱了。在邓颖超看来,刘赐福心地善良得跟金子似的,哪怕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她对党和红军的那份感情还是特别深。要想好好安慰刘赐福那颗受伤害的心,只能跟她处得跟一家人一样亲近才行!

刘赐福那时候在苏区过得挺不容易。1935年夏天,她带着三个娃回到了福建长汀,在小学里当起了老师。可外面有流言说她没了,孩子们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这样一来,傅连暲就在宁夏同心城另组了家庭。这都是战争时候闹的,让这个家遭了不少罪。刘赐福听说了这事儿,倒是挺能体谅的。

到现在,大家这才了解到了这位开国中将的前任妻子的经历。

【陈真仁毅然把户口迁到上海】

1968年的时候,傅连暲离开了人世。

老公走后,陈真仁在北京就没了亲人,心里头憋得慌,也不想再待在这儿了。她跟刘赐福商量了一下,刘赐福也同意,于是她下定决心,把户口从北京转到了上海,跟老姐妹刘赐福住在了一块儿,互相有个照应。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1978年。就在那一年快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开了个重要的会,叫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定了要坚持说实话、办实事的原则。根据上面的安排,有关部门给已经去世的傅连暲补发了工资和抚恤金,总共是二万四千元。

这笔钱饱含辛酸,既算是对傅连暲将军在天之灵的安慰,也是对他妻儿所受苦难的弥补。

老俩口合计了一下,打算把那笔钱分成四份,每个孩子都能拿到一份。同时,她们还想给两个孩子留一份作为备用。不过,当陈真仁和刘赐福听说这事儿后,都表示自己每个月有工资,死活不肯要那份钱。

1988年5月份,刘赐福因为生病,在上海离开了人世。到了2006年,陈真仁同样在北京逝世。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眼下的情况正好应了那句老话:事情恰恰是这样的:说白了,就是这么个理儿:此情此景,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事实摆在眼前,正是如此:这事儿,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

一夫有两妻不算奇,都是历史闹的乌龙事。

丈夫离家妻子守,两人安心度日长,老婆深情被众赞。

0 阅读:8
侯哥谈历史

侯哥谈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