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如今在中国人特定的节日春节,对联还在被广泛地应用。
每当春节,人们就专门选好对联,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了在春节等这种特定的节日,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也会经常看到对联的存在。
在古代,有一则有关对联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因为对联而结识,最终走在了一起。
“这位女子出了上联: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不久之后,小伙就对出了下联。”
小伙是怎么对出的下联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对联在古代的应用对联最初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后来在唐朝得以推广。
唐朝的诗歌发展兴盛,人们非常喜欢赋诗作曲,舞文弄墨,文学创作之风兴起。
对联的写作,不仅要求简短扼要,还要能够表达出创作者心中的意图。
最是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因此,人们也十分热衷于对联的写作。
到了宋朝时期,对联在民间变得更为普及。
对联刚开始应用时,更多的是许多的文人墨客在写作吟诵。
后来到了宋朝,对联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人们对对联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不再将对对联认为是以前达官贵人的专属活动。
也不再过分讲究对联文字的辞藻华丽,而是将对联的语言变得更加通俗化,人人都能说出一副对联。
明清时期,对联在民间的应用基本上就变得非常普遍。
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会自己写对联,也有人会找当地的读书人写对联。
然后将对联贴在自己家的门上,这成了当时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得当,两联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对联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字数并不多,大多是篇幅较短的对联。
字数都在5个字,或者7个字。
后来随着对联的逐渐普及,字数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对联也不再局限于字数的限制,人们认为对联字数的越多,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
于是,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长对联。
在这些长对联中,有一些甚至因为篇幅过长而闻名。
后来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仍然有迹可循。
对联招亲在清朝末年,还有人们通过对对联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儿女定亲的说法。
当时的人们认为,对对联不仅考验一个人的文采。
读书多少,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看问题的方式。
因此,这种通过现场对对联的方式来定亲,在当时很是流行。
有一户人家,女子的父亲是一个地位显赫的人物。
在当地小有名气,随着自己女儿年龄的增长,父亲就想为女儿择一门亲事。
这件事可令这位父亲犯了难,自己女儿的性格比较执拗,不善于与人交际。
而找一个一般的人家,又担心女儿会不适应,父亲生怕女儿嫁出去之后会过得不好。
除此之外,在父亲看来,自己的女儿虽然性格比较内向。
但是又有自己的主意,一定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余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儿迟迟没有出嫁。
于是,有一天,父亲就有了一个想法。
父亲与女儿商量,想采用现场对对联的方式,吸引未成亲的男子前来对对联。
谁对的对联获得了女儿的认可,女儿就与谁成亲。
面对父亲费尽心思想的这个主意,女儿也很是赞同。
于是,父亲就把选择亲事这个主动权交到了自己的女儿手里,女儿也开始筹备起来。
这位女子从小饱读诗书,又会吟诗作赋。
在对对联这件事上,这位女子胜券在握,非常有信心。
一则对联成就了一门亲事终于在这一天,这场公开招亲的活动正式开始了。
女子也准备了很多的对联,自己家楼下也集聚了很多人。
有的人是来看热闹,有的人是来参加招亲的活动。
面对十分热闹的场面,这位女子一点也不惧怕。
看着下面的人越来越多,女子就说出了第一联:月朗星稀,今夜怎能有雨。
在女子说出第一联之后,没想到过了一会,就有一男子很快地对出了第二联。
这位男子说道:山呼海啸,明朝岂会无风。
此语一出,引得人们对他连连夸赞。
众人纷纷说这位男子不仅文采极好,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出下联。
可见他才思敏捷,年少有为。
楼上的这位女子对男子对出的下联也十分满意,父亲也是连连点头。
过了一会,女子就抛出了第二联:银枪虽利,难破千年草地。
听了这则上联之后,现场陷入了一片沉寂。
众人一时间没有了头绪,刚才的那位男子也沉默不语。
就当人们都不知道怎么应对时,刚才的那位男子终于脱口而出。
他对道:“灯火本微,能烧万里江山。”
听到男子对出的下联,楼下的人们不禁称赞男子真是才学过人。
这么难对的上联都没有难倒他。
女子听了男子说的下联之后,也是非常喜出望外。
觉得男子的确是文采斐然,她感到很是高兴。
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自己的不能出来见人的习俗。
这位女子突然之间走了出来,与这位男子四目相对,男子与她相视而笑。
这令女子感到非常害羞,脸上泛起了红晕。
经过这场公开的对联招亲,成就了这位男子和女子的姻缘。
男子的才华获得了女子的青睐,女子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如意夫君。
这令女子的父亲也非常满意。
不久之后,两人就结为了夫妻,共同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对对联,成就了一门圆满的亲事,双方都很满意。
这种通过对联结亲的方式,让一对新人喜结连理。
可以看出对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
对联从最初流行于达官贵人的阶层,到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
如今,对联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在社会上流行。
人们有时手写,有时去市场上购入。
总之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必须要有一副对联,这样在人们看来,过年才有仪式感。
人们还将采买对联、贴对联视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并且乐在其中,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我觉得不行,因为那女的一语双关,还有开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