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买房子是人生中一大要事。
然而,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有人望而却步,有人不惜背上百万房贷,有人却出谋划策,企图绕过开发商自己盖。
在2006年,温州有256人绕过开发商合作买地盖房,引来了巨大关注。
那么他们的房子结果如何?是否如期进行呢?
居高不下的房价近些年可以观察到,我们国家的房价是越来越高,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下跌的波动,但总体上来说一直是居高不下。
因此关于房价问题,也成为了大多数居民的困扰。
不同于国外租房住就可以的观点态度,我们国家向来讲究一个“安定”。
正所谓“居无定所”这个词语所揭示出来的,安定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房价的升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首先,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很多乡村土地成为了工业用地,而在城市中,一个工厂占据的面积十分庞大,足够容纳很多居民。
但是这是一个必然过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一旦发展工业势必将面临这种问题。
其次,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国土面积辽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事实上,这个“大”不仅仅体现在面积上,我们的人口基数也是非常大的。
曾经我们国家一度进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导致不可能人手一套房,出现了人多房少局面,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升。
第三,进入千禧年以后,国民经济上涨,人均收入与消费都有所提高。
不仅仅是个人的在涨,相应地,物价也在涨。
房子的开发建立在土地价格、建筑材料价格、人工劳动费等等之上,包括开发商也要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因而房价也越来越高。
奇妙的想法面对高昂的房价,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努力挣钱,贷款买房。
还有另外一些人开动脑筋,想出了对抗房价的办法:
通过集资的方式,让大家一起合作买地盖房,绕开房地产开发商。
这样一来,最起码能够省下一大笔针对于开发商的利润钱。
2006年,在温州市一个叫赵智强的人的带领与帮助下,合作买地盖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也许有人会问,是谁这么大胆,敢带着大家涉足房地产领域,毕竟这就像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无底洞,稍有不慎可能会房财两空。
这个人是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
对于市场摸不清头脑且不知道房产门道的众人,无异于锦上添花,带来了很多帮助。
就这样,消息一出,很多温州当地的人纷纷赶来报名。
也不是说大家都缺房子,只不过是赵智强在此之前已经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大家心里也明白这么做确实有好处,所以都愿意试一试。
报名的人多了,不可能人人都加入,所以这第二步就是选择,从中选出一部分人来。
按照他的计划,一定要收入水平中等,高学历的人才才有此机会。
这样选择的一大便利即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能顺利集齐钱,也能良好沟通。
于是,在256个人的将近1亿元的筹集下,他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迈出计划最重要的一步——购买地皮。
为什么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为在这一次合作买地盖房计划之前不是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计划,只不过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而且都是栽到了购买地皮这一项上。
例如,在2003年的时候北京的一次筹集买地活动,就因为资料不完整且土地资源稀少的理由被相关部门驳回。
而在赵智强他们这次计划一年前,也有一位东北的小伙子带领大家筹款买地,结果却不如人意,被房管局拒绝了买地盖房的计划。
所以这一次当众人小心谨慎对待买地等审批的整个过程,没有想到出奇的顺利,比想象中的快了很多就通过了审批。
困难重重有了购买资格,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很多。
但总是赶不上变化。
正如前文所说,大家都不是专业人士,因而对一些相关文件并不是很清楚。
这也就导致他们在建造准备开工时才发现根本拿不到建筑许可证,相关部门也无法判定他们自己筹钱买地盖的究竟属于商品一类还是自建一类。
一直拖拉了两三年,这才给他们定下来。
接下来,考虑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房子的建筑材料,选址位置和风水以及角度,这两百多人进行了多次商议探讨。
一开始大家还挺高兴,一个个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这可是他们自己的房子啊,又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盖的,自然期待。
他们还给将来的房子起了名字“理想佳苑”,满满的都是向往。
但是时间一长,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众口难调,正是由于他们自己是开发商,所以每个出资人都有提出要求的权利。
然而少数要求还好,一多难免出现一对或多对矛盾之处。
这时候该听谁的,具体如何操作就成了麻烦事。
其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他们由于不是专业人士,缺少正经把控施工的团队。
再加上以上矛盾问题,进度严重推迟,施工也总是中断,最后建好房子已经距离筹钱那一刻过去了六年之久。
然而这还不算结束。
在建造完成后,大家发现自己盖的房子居然自己拿不到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按照销售管理条例,开发商,也就是他们这些共同筹款的人员,不可以利用返本销售和包租的方式得到商品房。
也就是说,这意味着他们还需要自掏腰包购买才能住进去。
这样算来,前前后后他们也花费了不少钱,甚至远远超出当时预期。
更何况等到他们住进去的时候,都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不仅耗费了金钱,更耗费了精力与时间。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要明白,这200多个人能把这房子建下来,说明这里面就有能人了,普通人,你连气从哪出你都不知道
要前期规划好,画好建筑图,找什么施工单位,建多少栋,然后每个人抽签选好那一层哪一号房间,最后再开始施工,这样就少很多纠纷了
您算的是成本看得见摸得着的 还有一部分你懂的钱不给能顺利吗?
1.04亿建256套房,算起来每套房子才四十万,还不便宜啊
商品房房子国家赚50%,银行15%,你能自己建吗?
这个质量开发商没得比
说到底,就是想分一杯羹,那有这么容易
不为民生只为资本,国家的路子目地不是需要自己盖房子,怎么能成功呢?不是个人之错,投错了胎罢了。
那你这样讲,囤个几年还好,囤个十几二十年,完蛋,在他旁边的友商死光光,所以某人的行为连同行都没一个能忍的,这是基本概念,别人都给他抬轿子,搞笑来的。
06年拿的地价,现在就是卖个地皮分红都是赔赚的。
最后发现开发商本身赚的就是小头
起码不会烂尾
那是以前,房产高速涨价,看着肯定亏。现在2023年这样子做的话应该可以
其实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操作,有时候我们看着很简单的事情想去做,真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各种手续不是专业人士是很难操作的。不懂规范不懂流程,最后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非常复杂
我买一个大工厂,然后改建成房子,然后一起住可以吗?对外就说是员工宿舍。
我可以不卖啊,自己住进去又没人特意查
什么都不懂,胡说八道,当然可以卖给自己了
集资房知道吗?这个是单位福利,他就是集资房模式,谁都比他聪明,建筑养了多少人,里面有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