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的性格,我们隔壁邻居都看在眼里,那是丫鬟里面出了名的不粘锅、自保王,作者在标题里给她定的考语为一个“贤”字。
纵观整部小说,袭人也的确对得起这个“贤”字,不仅常常对宝玉尽到规劝义务,而且从来不见她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然而,袭人姐姐要么不犯错,一犯就是要命的错。
作为宁荣两府的活“宝贝”(贾母语),贾府最害怕的就是宝玉和姑娘、丫头乱搞,可袭人偏偏就和宝玉越轨。
而且,宝玉在强拉着袭人要求“云雨”的时候,袭人竟然没有丝毫拒绝的意思,反而还“掩面伏身而笑”,这是什么谜之操作?
要知道,但凡袭人拒绝一下,宝玉是不会对姑娘用强的,这一点袭人不可能不知道。可向来含蓄的袭人,这一次竟然连半推半就就没有,直接就顺从了。
那么,袭人姑奶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01袭人之所以敢干这样的事情,是有她自己的逻辑的。
她认为,她从小就被贾母给了宝玉,自然就算是宝玉的“房里人”了,做点什么“云”啊“雨”啊的也不为过。
房里人,是古代婚姻制度里的一个专有名词,《红楼梦》里经常用到这个词,意思是非正式的侍妾——非正式的以后是可以转正的。
古代士大夫施行的是一妻两妾制,有官职的可以有两个正妾,没有官职的只能有一个正妾,正妾又被称为副妻、副室、侧室,小说当中又称作姨太太。
袭人认为,贾母让她给宝玉当“房里人”,以后自然就会转正成为姨太太,就像是赵姨娘一样。
贾政的妾赵姨娘,最初就是贾母送给贾政的“房里人”,也就是通房大丫头,后来转正成了贾府的姨太太。
但,这到底是贾母的意思,还是袭人一厢情愿呢?
当然是一厢情愿,试想,以袭人的性格,如果贾母真的将她给了宝玉,或者透露过这样的意思,那向来稳重的袭人还敢做这样的事吗?
第六十五回,兴儿跟尤二姐嚼舌头,提起了贾府的规矩,他说道:
“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注意,贾府的规矩是,等爷们“大了”以后,才会放两个人在房里服侍,这两人也就是所谓的通房丫头。
然而, 贾母把袭人给宝玉的时候,袭人不过才是个六七岁的毛丫头(李嬷嬷语),宝玉那就更小了,贾母显然不是把她当通房丫头安排的。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也说,“好不好拉出去配个小子”,李嬷嬷作为宝玉的总负责人,贾母的心腹,如果贾母把袭人当作通房丫头,自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第十九回,袭人和家里人闹别扭,因为袭人的娘和哥哥要给她赎身,袭人不愿意,所以在家里又哭又闹。袭人的娘家当初穷的卖女儿,多亏袭人在贾家这么多年,一家人才算是翻了身。
如果袭人在贾府能有个归宿,花自芳母子岂会给盘算着给袭人赎身?果然,后来她们看到宝玉对袭人很好,母子二人心里“更明白了,越发石头落了地”。
可知,能给宝玉作妾是花家求之不得的事,如果袭人真的得到过贾母的暗示,只需要和家里人说清楚就可以,又怎么会又哭又闹?
由此可见,所谓贾母把她“给了”宝玉,不过是袭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不,应该说是明知故犯。
02既然贾母没有透露过那个意思,袭人怎么可能一厢情愿的认为,贾母已经把自己“给了”宝玉呢?
当然不会。
也就是说,在明知和宝玉发生关系是大错的情况下,袭人还是那么做了。
要知道,那样做是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的,看日后晴雯和芳官的下场就知道了,她俩只是被王夫人怀疑,结果就落得一死一出家。如果让王夫人知道袭人的所作所为,岂不是要剥了她的皮?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肯定是有所图谋。
想要知道袭人到底图什么,我们可以反向推论,看看袭人这样做了之后,到底得到了什么。
对此,小说中交待的很清楚了,原文道:
“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袭人要的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因为宝玉的婚事虽然由贾母决定,但在纳妾这件事情上,贾母肯定会顺从宝玉的意思。
也就是说,宝玉在借机上位。
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时候呢?仔细想想会发现,这个时间段其实是非常巧妙的。
宝钗一家进贾府的时候,宝玉大概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在此之前作者略过了很多年没写。东府赏梅,是宝玉十一二岁以后,小说中的第一场大戏。
不要忘了,贾府是有规矩的,爷们“大了”以后要放两个人在房里。而警幻仙子传授宝玉“雨云”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宝玉已经长大了,已经懂得男女之事了。
也就是说,贾府马上就会跟宝玉安排“房里人”。
袭人在这个时候和宝玉“云雨”,作者是在告诉我们,袭人是多么的急不可待,在宝玉刚刚通男女之情的时候,就霸占了宝玉的“第一次”。
如此不惜代价,着急赶着上位,说明袭人面临着强烈的危机感。
危机感来自谁?当然是晴雯。
第七十七回以前,只要有晴雯和袭人同时出现的场景,两个人必然会拌嘴,而且每次都是晴雯寻衅。
为什么?因为晴雯看不惯袭人的不正当竞争。宝玉姨娘的人选,如果真的有内定,这个人只能是晴雯,晴雯是在宝玉十岁左右才跟他的,贾母在这个时候突然把她给宝玉,本身就有把她当“房里人”的意味。
小结袭人和宝玉“初试云雨”,并非是贾母对她有所许诺,而是因为她急着上位,所以才不得已使出的下策。
“初试云雨”只是第一步,她跟晴雯的竞争,从这以后就再也没停过。
明面上讨好,背地里下刀子,不惜后来投靠王夫人,最终将晴雯置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