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和同学起冲突被要求道歉,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值得一看

兰妈谈育儿 2023-12-17 21:06:31

文/兰妈谈育儿

学校是孩子离开家后的第一个小社会,也是他们历练人生的大舞台

当孩子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或者被欺负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对孩子的影响很深

一个读初二的女生,有次上晚自习的时候被后边男同学故意弹内衣肩带玩儿

对方弹一次后,女孩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又被弹了一次

这种情况下,女孩瞬间恼怒,她觉得后面同学极度不尊重人

当时,气恼了,回头就对那个同学随手扇了一下

而被扇后的同学,也觉得自己不应该被打,拿起书本就朝女孩头上狠磕了一下

随后,两个孩子就互相拿一把椅子开始互殴模式,教室也变得一片混乱

这件事最后还上升到学校的德育主任那里,两个孩子的家长也被请到学校调解

女孩妈妈赶到学校后,第一时间把闺女拉到门外了解事情经过

得知事情原委后,妈妈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抱住她的女儿

接着,回到办公室,那个男孩的爸爸不开心地说“把我儿子打成这样,你们应该道歉”

德育主任也说:“你看你把人家都打成这样了,道一下歉怎么了”

听到这里,女孩就直接说:“就算我不读书了,我也不会道歉”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看到这样的场景并没有跟着要求自己女儿道歉

她转过头对德育主任和男孩爸爸说:“你看,我们这里有位美女老师,要不你们去弹弹她的肩带,你看美女老师会不会生气”

结果,男孩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就是上纲上线了,有意思吗”

妈妈丝毫不让步,接着说:“你的儿子无缘无故弹我女儿的肩带玩,我没有让他道歉,没有上报到教育局说他骚扰,没有说他的人品有问题就算是很好了,实在不行我们就把这件事上报,看看最后会怎么处理”

不得不说,这位女孩的妈妈确实很聪明、也很霸气

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或许没有对错,也或许对方都有问题,但你孩子身上的勇气绝对是来自父母的第一反应

如果我们在孩子受委屈的时候怕麻烦,选择小事化了地息事宁人,那给孩子的感觉也是“认认错、道道歉就行了”

可时间一久呢,孩子就没有反抗的底气,也会被别人真正当成软柿子捏

所以,正确面对孩子和同伴起冲突的方式,就是把事情和情感本身分开

正如例子中的妈妈,她就成为了女孩的情感后盾

先不管孩子是被欺负、还是犯了什么大错,父母在情感上支持孩子

即便是孩子真的犯了什么大错,你告诉他“你只是某件事没做好,但情感上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这样再硬的石头心也会被慢慢感化吧

也就是说,孩子若是和别人起冲突了,我们只需要做好把事情和情感本身分开就行了

包括以下几个经验,大家记得拿起小本本记好了哦☟

01

抱一抱孩子

把“没关系”改成“你还好吗”

孩子被欺负伤害了,最难受的不是来自别人的欺凌,而是父母那“没关系”的淡然回应

有一个北漂女孩,从小就被父母教导:“凡事不要怕吃亏,忍一忍就风平浪静,没关系的”

如爸妈所愿,女孩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还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两个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女孩发现她的男朋友一喝酒就会打人

而每一次犯浑后,就会跪在身边又是惭愧又是哭地述说着自己的悔意

女孩呢,每一次都善解人意地原谅了男朋友

周而复始,女孩刚原谅没几天,男朋友又对她下狠手

身边的朋友见状都纷纷劝说“早点分手”,女孩却一直犹豫不决

她觉得“只要自己多一些包容就行了,没事的”

可结果呢,两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又迎来了重重一击

仅因为女孩父亲多要了一点彩礼,男孩就借着酒劲儿,把女孩父亲揍进了医院

近代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

一个事事忍让的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没有自我价值感的,哪怕被伤害了,也会连说个“不”的胆量都没有

可见,你让孩子忍一时风平浪静,看似让一件事情得到了解决

事实上,在忍退模式下孩子最后只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胆小

还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骑自行车上学途中遇到了“开门杀”

轿车打开的一扇车门把女孩撞倒后,她痛苦地站在墙边默默忍受着

几十秒过去了,轿车上没有一个人下车询问,女孩也不敢上前找司机理论

最后,还是好心的路人将她送到医院检查

再后来,面对大家的关怀时女孩妈妈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

“没事,右关节半脱位,已经手法复位了,用肩带一个月就可以了”

表面上来看,女孩妈妈是那么的和善大度

可她却忘记了一句“没事”对孩子的情感忽略

如果你在孩子受到伤害时表现得那么淡然,孩子又哪里有为自己发声的勇气呢

所以,孩子受到伤害时一定要足够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要知道,不管当前事件到底是谁的责任,孩子确实是受到惊吓了,而父母当前要做的也是用你的温暖抱一抱孩子,等到情绪平复之后再对孩子说“你还好吗”

而这种只在乎孩子当前感受的情感关注,也是填补他们内心安全感的最有效力量

02

重视亲子对话

别忽略孩子的“求救信号”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外边受欺负了就赶紧回家告状,而有的孩子默不作声

其实,每一个孩子最开始受欺负的时候都是有向父母求助的

遇到过这样一位爸爸,他在朋友聚会时为自己叫屈

原因是他的儿子在学校被孤立,还因为这件事闹得不愿意去上学了

爸爸觉得孩子根本就是玻璃心,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

为了让娃多成长一些,还估计激孩子说:“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被孤立,就你被孤立了,遇到问题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总想着把责任推给别人”

没想到,就因为这句话,一向温和听话的儿子直接崩溃了,他吵着闹着说“再也不上学了”

这是什么?这是不信任、也是泼凉水

孩子为什么回家后跟父母抱怨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呢?这就是他们的“求救信号”

一个孩子,如果遇到委屈的事情连爸爸妈妈都不相信,还反过来质问:“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那孩子的内心是何其脆弱,他们在遇到困难又岂会跟父母分享

因为在孩子看来,父母根本不会维护、也不会相信,所以哪怕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也独自吞咽

设计部的同事小雨,就是深受其害的一个女孩

听她说,小时侯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她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两个人还经常去对方家里写作业玩耍

可小雨因为成绩优秀却被那个朋友排斥了,如果她没有按照朋友的要求来,就会联合其他同学一起冷落小雨

有一次大扫除,几个人还故意把脏活累活都丢给小雨

那天晚上,小雨回家很晚被妈妈骂了一顿,她委屈地说出被针对的事实

可妈妈一点也不相信,还瞪着小雨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之前关系那么要好,人家怎么可能欺负你,肯定是你哪里做得不好让人烦了,要不然她为啥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听完妈妈的一番话,小雨红红的眼眶直接啪打啪打地流出眼泪

从那以后,小雨不管是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从来不跟妈妈提一个字

妈妈也永远不知道,一句“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就是在往孩子的心口捅刀子

所以,一个孩子愿不愿意跟父母分享只言片语,那是在于前期的“信号求助”

你在孩子最需要维护、信任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情感支柱,那孩子自然也会把你当成人生最重要的那个分享者

03

调整好情绪

和孩子一起了解事情经过

小朋友的心智都发育不成熟,对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也比较弱

你想让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优雅转身,那身后自然少不了一个诸葛亮父母

有一个复旦女教授,她的儿子在四年级时被同桌故意泼墨水在衣服上

儿子只是理论几句,被对方给打了

被欺负那天,班主任刚好出差不在学校,孩子就哭哭啼啼地回家告状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得知后非常生气,恨不得马上冲到学生家里理论

妈妈呢,把老人都劝退了,然后冷静地和她儿子做了四个步骤的分析:

第一,判断事件性质:“你同桌是只欺负你,还是也欺负过别人”

第二,了解伤害程度:“伤哪儿了,疼不疼?快让我看看”

第三,了解孩子需求:“那这件事你需要我做些什么”

第四,保持继续关注:“最近怎么样?和同桌、还有其他同学相处得还好吧”

随着四个步骤的了解,妈妈也捋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同桌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在班里专门喜欢欺负人,被他打过的孩子也有很多

被欺负那天,儿子也只是被推倒了,受了些皮外伤,并不严重

后来,班主任回来了,这件事也在大家的积极沟通下得到了解决

同桌诚恳道歉,儿子也原谅了他

没想到,从那以后他们还奇迹地成为了好朋友

大家都夸妈妈的儿子厉害,收复了连班主任都搞不定的“小魔王”

事实上,这就是能感受主体的优势

你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真正需求,也许某一天,曾经打得鼻青脸肿的两个人还能成为好朋友

因为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就是:打归打、玩归玩

就像是夫妻打架一样,也许前边打了、后边就和好,旁观者也只能劝和不劝离

孩子被欺负也是一样,我们保护得了孩子一时,却护不了孩子一世

正确的引导方式也应该是多关心孩子的状况、保护孩子的信心、尊重孩子的想法,然后再给出恰当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也是面对孩子被欺负时最应该有的态度!

那么,关于孩子被欺负如何做好把事情和情感本身分开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2 阅读:142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