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话对孩子不起作用?学会给固执分类,再沟通就简单多了

兰妈谈育儿 2023-11-22 20:30:13

文/兰妈谈育儿

每一个听不进话,性格固执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背后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分类

找到它,对症下药,再去跟孩子沟通自然就简单多了

对此,兰妈自己就深有同感

在我的眼里,大女儿就像是犟牛一样固执

你跟她讲话,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瞪着眼睛跟你犟嘴

叫她写作业,她把本子撕了画画

叫她好好吃饭,她双脚踢桌、身子不停地晃动椅子

叫她把书包检查好,她把书包反过来倒了一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不服管教、固执又放纵的犟性格面前,所有爸爸妈妈们都像我这样无计可施

直到一次加班忙不过来,我把女儿交给同事郭姐帮忙辅导一会作业才知道,原来“犟牛”跟“和顺”就是一个分类的事儿

那一次,女儿刚开始也如之前一样冥顽不灵,你让她写作业,人家在一边偷偷做很多小动作

等到郭姐上手管教时,她仅用“你写的字真漂亮,看你写字就像是一种享受”这句话,就让女儿乖乖完成作业不说,还主动完成了第二天的课文预习

看到这里我目瞪口呆,郭姐却会心一笑说:

“我们做父母的,总觉得孩子固执就是不听话,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就像你家闺女,看起来不好好写作业是在跟你较劲,实际上就是没有时间观、也缺乏动力,你多夸夸她的优点,动力不就来了嘛”

听完郭姐的话,我瞬间明白了:孩子对你话不起作用,那就学会给固执分分类

比如,孩子倔犟背后的这几种需求,就能为我们开拓新的养育思路:

01

嫉妒心强

不喜欢听到别人的优秀

孩子嫉妒心强,不喜欢听到别人的优秀、也不喜欢看到别人的优秀

很多家长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就是天生的不合群性格

事实上,嫉妒心强也是一种本能反应,特别是父母的视线没有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通过“闯祸”的方式来吸引注意力

5岁琳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但凡是孩子想要的东西都会尽全力去满足

可渐渐地,琳琳的嫉妒心表现得特别强

前段时间,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时,中途人家妈妈买了两杯奶茶给孩子喝

可琳琳看到朋友那杯奶茶比自己的高一些,就生气地把奶茶扔到地上,然后又故意把对方的奶茶碰掉

看到这一幕,奶奶当时就教训说:“人家好心好意给你买奶茶,你却如此不小心,真是个没教养的孩子”

琳琳更加生气了,对着奶奶就开始拳打脚踢

事后,那位妈妈温柔地问“阿姨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可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呢”

这句话,让琳琳思考了很久,最后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看到你这么温柔,对自己的孩子又那么好,我好羡慕”

其实,不止是琳琳,很多被忽略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被父母温柔对待时,内心都会有一些羡慕和嫉妒,有时候还会生出一些不当的言行举止

从表面来看,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孩子缺少教养,性格不合群、还带有不礼貌的攻击性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特别缺爱的,比起为孩子做很多事,对孩子说很多“都是为了你”,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能陪在身边的关心和陪伴呀

这就是陪伴的意义,你的陪伴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全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内心力量

02

情感冷漠

那是因为你“拒绝”多了

在很多家长看来,养孩子最大的痛处就是:

“你对孩子掏心掏肺,最后却被嫌弃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完整”

事实上,你认为的每一个报恩孩子,他们背后都有一个懂得感化的父母

有这样一对父母

他们的工作很忙,孩子从小跟着爷爷长大,老人也是付出了全部的爱去精心照顾

可就在11岁那年,爷爷生了一场大病,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半个月后,还是不幸离世了

男孩刚开始得知噩耗,有些呆呆地望着远处、不知道想些什么

等到第二天再起床时,一切似乎都被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星期后,当有同学提起“你爷爷呢”,男孩却没有什么伤感地说“上个礼拜就去世了”

这件事被男孩的父母知道后特别失望,他们觉得“爷爷从小那般疼爱,现在人都不在了,怎么孩子却没有多少伤心的感觉”

再后来,家里一直养的一只猫走丢了,找了很久都没找回来

男孩为小猫的丢失,哭了整整一个星期

本以为这件事情也就此过去了,等到多年后再提起小猫,男孩还是会情绪失控

父母对此一直想不通,为什么爷爷掏心掏肺地孩子好,最后反而还不如一只丢失了的小猫

看到这里,或许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孩子怕是个白眼狼”吧

等到真正了解后才知道,男孩小时候不管有什么好东西都拿回家分享给爷爷,可爷爷心疼孩子,每次都连连拒绝“我不要,你自己留着吧”

而家里的小猫就不一样了,一看到小主人手里有好吃的,就连忙摇头摆尾,还不停地往人身上蹭几下地讨好

几番撒娇卖萌下来,男孩就经常“投喂”那只小猫咪

时间一长,男孩就跟小猫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似乎只有在小猫的身上能体会到久违的需求感

这就是失望性情感冷漠,比起心疼孩子的好心拒绝,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被认可”的存在感

一个人,他也不会记得那个不远千里来见你的人,但他会记得不远千里去见想见的人

所以,你觉得孩子长大后没有感激心、不懂得报恩,很多时候也是我们不经意间“拒绝”了孩子的那份爱

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感,多对他们说一些“我需要你”之类的认可话,你会发现带着被需求力量成长的孩子,他们和父母之间沟通与互动会更多一些

03

屡教不改

是为了故意激怒、获取关注

在育儿这一领域徘徊久了,我慢慢发现,其实很多家庭的亲子问题都是相似的

就拿孩子不听话、固执、和父母犟嘴来说

主要所形成的内部原因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父母给予的陪伴和关注太少了

另一种是家庭给孩子的溺爱感太多

这两种,过少过多都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一定的情感空缺,也是很多教育问题的关键因素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妈妈,和她宝宝正在玩“饶痒痒”的互动小游戏

宝宝在亲子互动游戏时心情特别愉悦,时不时地发出可爱又爽朗的笑声

可正当笑得合不拢嘴时,妈妈突然假装变脸,脸上的毫无表情看起来有些让人不安

宝宝为了让妈妈开心一些,也尝试着用挠痒痒的动作去互动,可妈妈没有回应

不出5秒钟,小宝宝就出现了烦躁不安的小情绪,她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还故意发出尖叫声

当这一切依然换来妈妈的冷漠时,孩子就开始情绪激动了,他不停地寻找身边可破坏的东西,不是伸手把东西打翻、就是用玩具敲打妈妈

最后,直到妈妈恢复笑颜,伸手把孩子抱在怀里才慢慢安静下来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娃性格太暴躁了,不开心就乱扔东西、还烦躁地用玩具敲人

可真实情况呢,只是孩子为了获取关注的一种故意激怒而已

比起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听话”,他们也更需要听到父母的关注“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

为了获得关注,也为了在同龄人间有优势,有很多孩子就喜欢硬着头皮去“闯祸”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倔犟、不听话、还屡教不改孩子,先别急着生气、也不要只顾着责怪,想想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他是否能够接受得了

04

依赖性强

总觉得“有妈在”什么都不怕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育儿话题:

你的孩子喊你“妈”、还是“妈妈”,是暗藏了一定的心理变化

有人觉得,不管是喊“妈”、还是喊“妈妈”,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也有人认为,虽然“妈妈”、和“妈”,只有一字之差,可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他们确实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冷淡

听朋友还说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有一个30多岁的新手女司机刚开车上路,不小心把一位走在路上的老人撞倒了

当时,美女害怕极了,把车停靠在路边就赶紧给妈妈打电话:“我不是故意的,我好害怕…”

妈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像是哄孩子一样安慰说“别怕啊,有妈妈呢,你啥也不要怕”

对于子女,其实父母们纵然有万般不舍,可孩子始终是要长大的,他们也始终需要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如果在该独立的时候我们依然把孩子当成婴儿去呵护,那就会形成依赖性强的情绪巨婴,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习惯“喊妈”,也总觉得“有妈在”就什么都不怕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执念一旦形成了,孩子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他们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子女越依赖父母、反而越显得烦躁

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渴望获得成就感的,父母太上心的保护和参与,或许是孩子所依赖的精神寄托,可心灵上的自我感也会蠢蠢欲动

在这种相对于比较纠结的情况下,孩子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倔犟、喜欢顶嘴了,就要试着去放孩子多一点自由

对于这种想要自由、又舍不得依赖父母的纠结心理,最应该给孩子的内心力量也是勇敢和鼓励

经常对孩子说:

“加油,你可以的”

“不要放弃,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先到达终点”

“快看,在你的不懈努力下,就快取得胜利了

这种带着欣赏、又能起到带动性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才是沁入心灵的感化力量

05

热衷兴趣

在行为参与中强大自我效能

有些孩子,似乎看起来就是喜欢冒险,就是喜欢闯祸,也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地犟嘴

曾经,就有一位妈妈含泪吐槽说:

“如果不是上边有父母牵绊着,我一定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城市去打工,儿子长大后出去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他们有事了也是跟爸爸联系,从来都不跟我说一句话,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太失败了”

说实话,我太能体会到这位妈妈的心情了

也有太多的母亲都把自己置于如此境界,明明很想把孩子教育好、最后却发展得一塌糊涂

朋友的村里,有一个女大学生,今年32岁了

她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找工作、也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女子也天天在家里待着,不是抱着手机打游戏、就是窝在被子里睡大觉

一个有才华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找份工作去实现价值,反而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除了遗憾、还有各种闲言碎语的声音

事实上,走近了解后才发现,不愿出门的背后是站着一对事事干涉的父母

上初中的时候,女子喜欢画画、还喜欢在衣服上设计图案

妈妈知道后,当面销毁那些成果还威胁说“做这些有什么用,以后我见你画一次,就给你撕烂一次”

在生活中,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也总是会换来父母的冷嘲热讽

不是贬低说“就你这样,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就是打击问“你还能干些什么?养你这么大不知道有什么用?”

在这种情形下,女子变得越来越自卑了

就连大学毕业后,准备出去找工作都被父母喊话“不知道有哪个单位肯雇你,要是被选上了,一定要感激涕零,千万别挑三拣四”

后来,应聘失败了,难听的话更是一句接着一句

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女子索性开始摆烂,而父母明明到了花甲之年,还要辛苦去养着不愿意出门的女儿

有人说,这就是教育里两败俱伤的结果

可我却在这段经历中看到了兴趣的重要性,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强大、多么有才华,他们的背后一定要有一股兴趣作为支撑

因为,热衷兴趣里的每一次行为参与,都是强大自我效能的一种认同感呀

所以,不想孩子朝着糟糕的方向后退、胆怯,那我们在看待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将目光聚集在有能量的事情上

只要不是有损健康、有害品质的事情,就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自主决定吧

那么,关于孩子固执、性格倔犟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与方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1 阅读:280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