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超百亿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对银行和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国际金融报 2024-10-23 09:11:27

首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项目迅速落地。

近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两家大型股份行发布公告,宣布首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进展,23家上市公司、超百亿元贷款资金业务已获支持。同时,平安银行等机构也在积极跟进。

受访专家指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与贷款资金进入股市有本质区别。此次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设立,将给银行内控管理带来更大挑战。上市公司也应综合考量回购股权的目的和债务承受能力,不可“贪多”。长期看来,新工具的设立不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首批超百亿贷款落地

日前,中国石化、招商蛇口、招商轮船等23家沪深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称,公司或大股东将使用银行专用贷款资金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涉及贷款资金总额超百亿元。首批参与这一贷款项目的六家银行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什么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据悉,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年利率为1.75%,以1年为期限。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这项工具创新实施,有助于撬动更多股权投资资金,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发展。

对此次专项贷款项目,银行反应迅速,从设立通知发布至首批项目落地仅费时两日。早在10月18日公告发出当天,《国际金融报》记者便从某大行人士处了解到,该行总行已在研究和制定产品。

“近日行里有要求对公条线营销该再贷款产品。”另一位大行工作人员透露。此外,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宁波分行等机构也在近日表示,与部分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合作意向。更有银行表示,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从首批披露的上市公司名单来看,此次银行选择的授信主体包含了不同所有制,涉及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三大板块。此外,公司市值也大多较高,千亿级和百亿级市值公司占比较大。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作为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工具,一方面能够帮助有相关需求的上市公司在合规框架下开展行之有效的市值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对于支持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提振市场信心等均构成利好。”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

对银行风控提出更高要求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中指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按通知规定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与“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等相关监管规定不符的,豁免执行相关监管规定;豁免之外的信贷资金,执行现行监管规定。

市场上也不乏对此资金流向的困扰,此前媒体报道中,也有银行工作人员表露了对资金流向股市的担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认为,要注意厘清“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与“贷款入股市”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信贷资金不能入股市是《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诸多银行规范经营性文件明确规定的,其内核并不是信贷资金不能与股市有任何接触,而是信贷资金不能用于股市、期货等市场的投机性生意,炒卖炒买股票属于高风险的投机性活动,不符合信贷资金的用途。”李楠分析道。

李楠认为,对于正常经营的上市企业股东而言,在股市低迷期间通过回购股票稳定股价的行为,目的不在于抄底,而是向股民展示对公司的信心,是非常合理的经济行为,且企业回购股份原本就是靠银行贷款,在银行没有给予“并购贷款”或“资本金贷款”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流动资金贷款挪用的情况,银行应该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给予支持。

此外,此次《通知》中还给予21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的权利,同时明确要求“自担风险”,要求贷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这无疑也为银行内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茂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创设专项贷款工具,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发展。与普通企业贷款相比,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重要区别在于权益市场风险波动相对更大,对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要求相对更高。

面对新业务、新模式,银行和作为授信主体的上市企业需要注意什么?

“回购股权行为不可数量过多,否则可能引发私有化,只需要向市场体现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即可。”李楠建议,对于企业而言,应综合考量回购股权的目的和债务承受能力等。银行则应当仔细区分授信企业的贷款用途并考察企业经营战略,观察企业追求长期稳健经营、有无股东套现等股市炒作行为,以及未来是否能形成稳定的综合还款能力。

李楠认为,长期来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不会对股市形成重大影响。“一方面,无论有无再贷款产品,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用于股票回购都是常态化的,这一产品的出现反而利于监管。另一方面,能够在股市低迷时期保持正常经营和良好财务状态,并花钱回购股票的企业不会很多。”

0 阅读:13

国际金融报

简介:人民日报旗下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