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该睡枕头吗?
有的说越早越好,怕孩子“睡扁头”;
有的说越晚越安全,脖子才不会压坏。
那,到底该听谁的?
其实,比起年龄,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有没有“准备好”。
孩子睡觉有4种表现,说明他在对你说:“妈妈,我得睡枕头了。”
一:四个表现,说明该用枕头
孩子若有以下4种表现,说明需要枕头了。
①睡醒总揉脖子、喊不舒服,可能是“缺支撑”了
有些孩子,用不着你提醒,早上醒来就自己“报告问题”了。
你会发现,他一睁眼就揉脖子、挠后脑勺,睡了一觉,反而像累着了一样。
有的还会说:“妈妈,我头这不舒服”“这里痒”,当然,有些娃说不出来,但动作已经说明一切。
这时候很多妈妈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枕头太硬了?是不是床不舒服?
其实,大多数情况,是孩子的脖子开始有自然弯度了,头和脖子之间的“空档”开始需要一点支撑,
不枕枕头,他就会觉得“头空着”,睡不踏实。
②睡觉时总喜欢垫东西,拿毛巾、被角当“枕头”
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明明没枕枕头,自己却在“动脑筋”。
一条小毛巾、一件衣服,甚至被子的角,他都会卷起来,往脑袋底下塞——这其实就是身体在找支撑点。
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样,能明确表达“不舒服”,但他们的动作特别真实。
他用毛巾、被角当枕头,不是贪玩,是在“自救”。
很多妈妈会觉得:“哎呀,这不讲卫生,赶紧拿掉。”
其实,不如换个思路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他需要枕头了?
这种时候,就该开始准备一个真正适合孩子的小枕头了,既干净、透气,也能让他安心入睡,少翻腾。
③睡觉姿势怪,头老是偏、往下滑,怎么摆都不舒服
你家娃有没有这种情况:
睡前明明摆得好好的,一觉醒来,脑袋已经歪出床边了;
整个人躺得七扭八歪,身子在床中间,头却在枕边,或者枕在被子上。
很多妈妈一开始以为,孩子睡相不好,或者太皮,其实,这也可能是个信号。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头老是动来动去、找角度,说明他的头和脖子缺少“合适的支撑”。
就像你坐沙发的时候,如果没有个靠枕,坐久了是不是也开始换姿势、扭来扭去?
小孩睡觉其实也是一样的。
他们不是故意翻来翻去,而是在本能地“找舒服”。
当这种“怎么睡都不舒服”的状态频繁出现时,就该考虑:是不是该给孩子一个适合他的“小枕头”了.
④儿科医生建议,2岁以后
如果要看年龄,那很多儿科医生建议,孩子2岁以后,再用枕头。
这是因为,孩子的脊柱,跟我们大人不一样。
他们刚出生时,脖子那块,是没有弯曲弧度的,所以不需要垫枕头。
等到了2岁以后,弯曲慢慢出现,这时候,才需要垫点东西支持。
所以,当孩子2岁后,且喜欢找东西垫脖子,那我们可以考虑给他引入枕头。
二:枕头到底该怎么选?
发现孩子该用枕头了,很多妈妈第一反应就是,上网买一个,
但你会发现:一搜,出来几十种,什么乳胶的、荞麦的、定型的、护脊的……越看越懵。
其实啊,选枕头这事没那么复杂,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点,就不会选错:
①枕头不能高。
孩子的脖子弯度才刚刚开始形成,枕头要低,一般3到5厘米就够了,能轻轻托住头,不悬空就行。
②不能太软,也别太硬
太软的一躺就陷进去,娃一翻身还容易捂住口鼻;
太硬的睡着不舒服,翻个身脑袋砰一声,能吓一跳。
摸起来有点弹性,但不会一下子陷进去的,就差不多。
③透气要好,别捂汗
有些孩子出汗多,一枕头就湿一片,那种就不行。
棉质、乳胶材质、带透气孔的都可以,关键是不能闷。
④能调节高度最好
现在有那种带几层芯的枕头,可以根据孩子头型、习惯慢慢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挺实用。
说白了,小孩的枕头就是“轻、薄、透”,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要求。
别图可爱造型、别看广告说得多好听,舒服、安全、适合自己家娃,才是正事。
孩子什么时候该枕枕头,没有标准答案,真的不是一刀切的事儿。
揉脖子、垫毛巾、睡不安稳、姿势别扭……这些小动作,其实都是身体在悄悄说话。
做妈妈的,不需要一下就做到完美,只要我们多留点心,孩子的一点点小变化,我们其实都能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