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高赞文章:贫富差距,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作者写得很客观,那就是呈现两极分化,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落实到国家层面也一样,发达国家越来越富有,积贫积弱的国家就会沦为强国觊觎吞并的对象。
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
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国家的崛起、兴盛和衰亡?又是哪些禀赋让某一部分群体更容易获得财富?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均的成因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大量社会和政治矛盾?
当代杰出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在《财富、贫穷与政治》中,利用丰富的历史材料,通过超越派系的偏见、突破理论的局限,大胆启用“政治不正确”的观点,拨开权威理论、统计数据、道德审判的迷雾,还原铁证如山的事实和真相,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醒和怀疑精神,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托马斯·索维尔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同时他也是勇敢无畏的黑人知识分子。
他对黑人群体中的特权思想和政治正确极力反对,这导致了他在白人中不受待见,在黑人中被孤立。
但他始终坚持知识分子注重德操、献身真理的道德操守,并未被时代的浪潮倾倒,反而在摸爬滚打中踽踽前行。
托马斯·索维尔的作品权威而深刻,对普通读者来说,既是常识启蒙,亦是“反洗脑”的科普。
他戳破了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模棱两可的数据和耸人听闻的理论,从地理、文化、社会和政治4个方面,以最平实明了的语言揭露了国与国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问题。
读《财富、贫穷与政治》,我们会知道什么样的群体会陷入贫穷,社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贫困者摆脱贫穷。
01、贫穷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竞技场,一切皆有成本。”地理环境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世界各国的生存发展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天差地别。
那些地理环境好的国家,不仅生存体验好,而且更容易从事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
“不是我们生活在过去,而是过去存在我们中间”,正如作者在《财富、贫穷与政治》中所说:过去的环境条件塑造了当今人们所处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不了解这些环境条件,我们就很难理解今天发生的一切。
山区的贫穷你很难想象得到,“只有最富有的人才有足够的木头,可以将人的住所和牲畜分隔开来”,大多数情况都是人畜共住一室。一位旅行者在1574年经过保加利亚山地时说,他宁可在露宿户外,他也不愿意去山区农民的小屋里。
因为“人畜共住,环境污浊,散发恶臭,让人难以忍受”。
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比如,亚非国家相对要比欧美国家贫穷,内陆地区相对要比沿海地区贫穷。
在社会环境中,贫穷和出身有关,出身富人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大多还是富人,来自底层的孩子成年后多半仍身处底层。就像人们常说的:贫穷是可以遗传的!
寒门很难出贵族,寒门向上的通道因为物质条件的匮乏而被无情地阻隔了。
02、贫穷和文化因素息息相关作者在书中指出:开发自然资源转化为真正的财富,要以文化为前提。缺失这种文化,未加工的自然资源将毫无价值。
许许多多的民族都将他们独有的文化带到移居地,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的华人也是如此。
作为第一波移民,他们抵达居住地时身无长物,最强烈的意愿就是努力工作赶超他人。东南亚的华人在法律和现实中很难享有与殖民地者或土著相同的权利。
他们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居住在最简陋的环境中,他们渴望冲破底层,改变命运,唯有靠文化,靠教育。
所以,他们拼命努力,让自己的后代接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的祖国在文化传统上就是高度重视教育,所以他们竭尽所能让孩子去上大学,上贵族学校,接受精英教育。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美国华人移民已经非常富有了,类似的还有犹太人,特别是在美国的犹太人,他们开始在教育上促使子女取得成就,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在职业上取得提升,成为社会精英。
他们重视教育的文化价值,更重视教育的长期价值和回报率。
这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就是:
为人父母要想突破阶层的禁锢,就要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充分发掘孩子的自身潜力,转变阶级固化的思维模式,改变固有的认知。
与其养一堆孩子,不如把一个孩子养好,举全家之力把孩子培养成才,这才是摆脱贫穷最快捷的方法。
当然,《财富、贫穷与政治》还讲了政治因素,收入和财富的差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如果你也渴望摆脱贫困,实现人生逆袭,那么,这本书极具参考价值,它将告诉你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贫穷、改变贫穷。
愿你,阅读有收获!
--end--
斜阳叶:我有一支笔,可以慰风尘!愿与你一起,在文字中潋滟岁月波光,在阅读中浸润心灵成长,感谢爱阅读的你在此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