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罗斯曾在演讲中问道:
“兄弟姐妹不和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是:
“家里孩子太多了!”
听起来有些调侃意味,但事情就是如此。
兄弟姐妹之间,难免会出现竞争和对抗,虽然儿时吵吵闹闹,但也很快和好如初。
然而,彼此成年后有了小家,感情无一不经历时间的考验。
有的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有的却已经选择不相往来。
兄弟姐妹断交了,也要做好这3件事,这不是心机,而是远见。
父母不弃养,承担赡养责任和义务
父母抚养儿女长大,儿女也应懂得“反哺”父母。
然而生活中,有的子女因矛盾断交,便像踢皮球一样,找各种理由推诿赡养责任。
事实上,子女们懂得共同赡养父母,即使有再多的不满和怨恨,也会随着时间渐渐消解。
我的爷爷奶奶育有三男一女,但四兄妹本就有过节,除了过年形式上的相聚,基本很少往来。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关于赡养的问题,也成了子女们面临的难题。
后来爷爷突发脑梗,奶奶身体不力行,只能让儿女们想办法。
可每个子女都有他们的无奈,因为这事大家没少起争执。
最后经过协商,由在父母身边的小妹照料。
其它兄长每人每月出1000元,作为给小妹的补偿。
但爷爷出院后在家疗养,有时神志不清会打人,还时常把身上弄得脏兮兮。
小妹心力交瘁,只能呼叫其他兄长轮流照料。
好在大家都已慢慢理解,没有责怪和谩骂,而是决定每人照顾父亲三个月。
大哥经济条件稍好,选择为父亲雇佣保姆;
二哥家境一般,恰好二嫂提前退休,可以回来出一份力;
三哥为了方便照料,干脆回来家附近做农业;
小妹离父母最近,自然没有太大问题。
就这样,四兄妹各尽己能,直到父亲入土为安。
有位哲学家说过: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兄弟姐妹即使断交了,也要共同孝顺老去的父母,而不是处心积虑推给单方。
毕竟自己的小家生活也有压力,单方赡养确实会喘不过气。
共同赡养父母,既能帮助兄弟姐妹减轻压力,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子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手足之怨渐渐缓解,也让父母安心过好晚年。
矛盾不外扬,维护关系和谐与稳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兄弟姐妹间也免不了发生矛盾。
有的人喜欢向外人大吐苦水,寻求安慰和建议,结果却适得其反。
无论从前手足间有多大的纷争,也别轻易将矛盾告诉外人。
最近贝贝很苦恼,父亲车祸致残在家疗养,母亲有基础病,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之前,哥哥和贝贝就互相看不顺眼,彼此很少走动串门。
现在遇到这事,兄妹俩又相互推拖,闹起了矛盾。
哥哥认为自己还在上班,二胎孩子还在上初中,腾不出太多时间,而妹妹已经提前退休,经济尚可,正好可以照料父亲。
但贝贝坚决不同意,她本身做过大手术,虽然能自理,但后遗症也多,而且照料瘫痪老人,不是轻松活儿,她的身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一想到这里,贝贝就憋得难受,她忍不住和闺蜜诉苦。
谁知闺蜜满口支持贝贝,还一个劲鼓动她和哥哥摊牌。
本来这事还有商量的余地,但一经贝贝强烈反对,结果兄妹俩就此闹掰了。
最终哥哥又出钱又出力,贝贝还背负不孝顺父母的骂名,两兄妹关系越来越差。
清官难断家务事。
贝贝和哥哥间的矛盾,有闺蜜插足,即便是出于好心,结果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兄妹俩谁对谁错,也很难评判。
双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照料父亲的利与弊。
外人加以评判,会显得不合时宜。
居心叵测的人,企图搅局,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好心建议的人,不了解情况,最终也只会帮倒忙。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
兄弟姐妹即使不来往,发生分歧时,也不要指望外人点拨,而是矛盾不外扬,有事好商量。
家里的不愉快,在家里解决就好,管住嘴守住心,才能维护手足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恩怨不下传,给予子女尊重和支持
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现实中,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
兄弟姐妹发生矛盾和冲突,便刻意夸大事实,误导孩子,想让下一辈“报仇雪恨”。
他们自私地泄愤,让孩子们承受了不该有的坏情绪,也影响了家族间的稳定与和谐。
听朋友李云说过,她们村有一对积怨很深的亲姐妹。
因为家里有块果地,年迈的父母无法继续管理。
俩老人认为妹妹嫁出去了,应该把果地留给身边的姐姐。
可妹妹执意想变卖果地,与姐姐钱款各分一半。
姐姐坚决不同意,父母的心血,岂能说卖就卖,她愿意好好打理。
俩老人自然赞成姐姐的做法,姐妹俩的关系也越来越差,平日里基本零交流。
虽然她们的孩子都相互认识,但都不允许儿女们频繁来往。
姐妹俩还时不时在小辈面前,说对方坏话:
“以后拜年,别对你小姨这么热情,她掉进钱眼里了,就知道卖地。”
“以后别理你大姨,她从来没给过我们什么帮助,太自私自利了。”
于是,在这样的教唆下,孩子们回老家拜年时,总是一副目无尊长,毫无教养的样子。
反观另一个朋友洋洋,他的爸爸和叔叔有过恩怨,平时关系也比较寡淡。
但小辈们感情不错,平日里互动较多,大家会聚一起吃吃饭,闲聊家常,交流经验。
并没有因为长辈有过不愉快,而影响他们这一辈的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
“冤冤相报何时了。”
孩子不是“报仇”的工具,而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更应该懂得尊重和支持。
兄弟姐妹的恩怨纠葛,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长辈有大格局的体现。
▼
《兄弟姐妹心理学》一书中,有句话说:
“手足之情会伴随人的一生,这种情谊大多十分紧密,而且通常延续到父母过世以后,因此它非常值得珍惜。”
兄弟姐妹始终是血脉至亲,即使有再大的过节,也不应斩断亲情,而是懂得珍惜和包容。
共同赡养父母,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和平解决矛盾,让血缘之情保持稳定与和谐;
自行消解恩怨,给予后代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不妨给彼此一个和解的机会,以便日后的不时之需,也能收获稳定的手足情谊。
作者 | 幕卷·玲听,与你一起在文字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