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要说拉低成绩最冤的事莫过于考试漏题了,本来能好好展示自己的能力,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没做,也不知道考查的知识点是会还是不会,你说亏不亏?
孩子自上学以来,考试漏题现象比较频繁,总体算来不下10次,原因五花八门,看看下面的分析,有一样的吗?
1、可能从老师读题过渡到自己读题不够适应。
一年级上学期,老师考虑到孩子们识字量不大,可能看不懂题,采用了老师读题学生听题答题的方式。
下学期,老师认为孩子们识字量增加,已经有了一学期考试经验,慢慢开始让学生们自己读题做题。
习惯于依赖老师读题,自己读题难免有些不适应,技术不够熟练,读题的时候就有丢三落四的现象,出现跳读或者漏读的问题。
2、可能题目有难度,不会做跳过去。
虽说是一年级,试题比较基础,但是对孩子来说总会有一部分题目有难度。
孩子读题后发现不知道如何解答,但是不能把时间耗在难题上,继续往后做吧。做着做着就忘了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做完了直接交卷,导致留一个小尾巴。
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始至终,孩子就没有想好到底该怎么做,又不能随便写一个答案,就空着吧。
比如下面第四题,右边的文字也要连线,但是孩子当时不知道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也不知道要猜测一番,直接空着没做。
3、可能读题不仔细,速度太快。
孩子们读题的时候并不严谨,可能很迅速地读一遍题目,就开始做题。
如果试卷文字比较密集,有一行题目处于夹缝中,孩子可能就不会注意到。
比如下面第1小题,题目只有一行,也没有空格,而是要和阅读内容搭配起来做,孩子直接漏做。这种错误非常常见,屡教不改。
还有一种可能是,恰好遇到一道题不会做,紧挨着下面的题目也遭了殃,被孩子误认为和难题是同一题,直接略过去不做。
比如下面试卷中的第5小题,孩子第4题不会做,错把第5题也当作第4题来看待,导致漏做。
4、理解力问题,没有理解完整题目要求。
不管题目复杂还是简单,孩子都可能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做题时做不完整,看上去是漏做,实际上是理解能力问题。
比如下面第1小题,题目中出现了“两张卡片的数相加得10”,孩子把重点放在“两张”上,认为只连线两个数字即可,导致答题不全。
实际上,这道题的要求是把所有两两相加得10的卡片连起来。
还有的题目既要求填序号或填数字,又要求列算式,但孩子没有按要求列算式。还有的既要画图或圈画,又要写数字,孩子可能只写了数字。
这类不完整答题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5、没有检查的习惯。
我们应该都会嘱咐孩子,做完试卷要好好检查,而且也告诉了孩子怎么检查,孩子也知道怎么检查。
但真正考试的时候,孩子偏偏就省略这个步骤,最后也不检查,稀里糊涂交卷。
说明检查的习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孩子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漏题问题也会不同,要观察孩子当前阶段的高频漏题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只跟孩子说白搭,孩子还是不能按照要求做,必须有规划地具体训练,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的做题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跨过漏题的坎儿。
我们想解决的是孩子在考试中的漏题现象,那就直接找一些和真实考试排版相似的练习题,让孩子每天练习,最为直接。
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
方法一,不做题,只圈题号。
让孩子把试卷中的大题题号、大题中包括的小题题号都要圈出来。锻炼孩子准确找题号的能力,防止习惯性漏题。
方法二,做题实战。
第一步,按照正确做题步骤做题。
读题,用手指指着文字逐字阅读,防止跳读而忽视关键信息。第一遍不理解,再读一遍。
圈画,用铅笔把关键信息圈画出来。包括数字、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
做题,根据圈画信息解答问题。如需多步计算、画图辅助等等,在草稿纸上工整书写,防止写错或看错。
标记,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用圆圈圈出题号,等做完其他题最后来解决。
第二步,检查
查题号,先按顺序看一遍题号,看有没有全部做完。
默念“1、2、3、4、5......”一题一题对,一个也不掉队。如有遗漏赶紧补充完整,防止检查完忘记。对于圈画出的难题,进一步思考解答。
查细节,将直尺放在题目下方,进行Z字形检查。用手指指着文字先从左到右扫读,看有没有漏填的空格。再移动直尺到下一行,手指从最右边滑至最左边,继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检查。如此反复,这样做可以防止串行。
第三步,复核。
孩子检查完交卷,家长复核确认。
如有漏题,分析原因,让孩子明确问题。再次制定强化训练计划,继续巩固。
如没有漏题,立即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有能力做到不漏题,树立自信,强化正确做题和检查方法的重要性。
连续训练一周,看孩子的变化,安排新一轮练习计划。
写在最后:
孩子漏题导致丢分,非常可惜,也反映出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要重视并解决。
从实际经验来说,只要孩子不是视觉障碍,不是生理上的专注力极度不集中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假以时日,漏题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我是@凝妈悟语
家有两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读12年后重新出发
分享学科学习、阅读、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