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对于普娃来说,简直没有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不是重点和易错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之比较大小,做过一些小测试后,发现孩子在3类问题上特别容易失误,比之前的学习内容错误率还要高。
下面按照不同题型,从可能出现的错误、错误原因、正确做法、克服弱点等几个方面详细拆解,让孩子彻底融会贯通,以后不丢分。
题型一,填“>”,“<”就目前所学知识来说,题型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和一位数比较。
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填反,漏填。
错误原因:
做题不够专心,读题不仔细,匆忙做题导致错误或跳做。
对符号的理解不够深入和扎实,符号方向相反、视觉相似、容易混淆;
可能对数位概念不清晰,比较步骤混乱,容易比较个位忽视了十位的优先级;
正确做法:
首先,比较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比如两位数>一位数。
其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最后,十位上的数相同时,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也可以根据数的顺序进行比较,排在后面的数大。
攻克弱点:
1、做题专注力训练:定时做题,读题三遍,检查确认。
2、形象化记忆“>”和“<”:大鱼吃小鱼,开口朝大数。
3、针对性纠错分析:
收集出现过的错题,引导孩子用正确解题步骤进行分析。
设计易错题,如十位相同个位小、个位相同十位小、十位小个位大、十位大个位小等,让孩子反复练习巩固。
1、两位数,给定个位或十位,补充缺少的十位或个位
可能出现的错误:填写的十位数和另一边相同,比如写成了83>(8)4,(5)5>57。
错误原因:
忽视了符号的存在,理解为按规律填写数字,而不是比较数的大小。
正确做法:
看清题目要求,是比较大小,不是找规律。
当括号在十位时,直接比较十位数,无需比较个位。根据符号想已知数大于几或小于几,填入对应数字。
当十位相同,括号在个位时,比较个位数,方法同上。
比如,83>()4。比较十位数,想8大于几?8大于7,那么,括号中可填7。
()5>57。比较十位数,想几大于5?6大于5,那么,括号中可填6。
7()>74。比较个位数,想几大于4?5大于4,那么,括号中可填5。
53>5()。比较个位数,想3大于几?3大于2,那么,括号中可填2。
攻克弱点:
再次强调审题三遍的重要性。
收集出现过的错题,引导孩子用正确步骤解题,并口头表达,看是否真正理解。
模仿错题设计易错题,如个位相差1、个位都是奇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同等等,让孩子反复练习巩固。
2、最大或最小能填几?
可能出现的错误:
没有按要求填最大数或最小数,而是随机一个数。比如25-(1)>20,60+(4)<68,65>(55),(43)<50等等。
大小比较错误。比如55<(54),38>(39)等等。
填写了用于比较的数字,而没有进行逆计算。比如40+(44)<45。
错误原因:
没有看清题目中要求的“最大”或“最小”,直接比较大小。
混淆“>”和“<”,符号错乱,认知不扎实。
做题步骤缺失,顾此失彼,只完成了比较大小的步骤,而忽视了还需要进行加减运算,要扣除已有的数字,才是正确答案。
正确做法:
读题三遍。确认题目要求填“最大”还是“最小”。
掌握做题原则。最大能填几,是指比已知数刚好大1的数字。最小能填几,是指比已知数刚好小1的数。
逆运算。如果需要运算,要在算式下面画横线,把用于比较的数写在横线下方,再想如何计算得到这个数,把算出来的数写在指定位置。
(这样做,思考过程一目了然,孩子很快掌握,亲测有效。熟练后,可把用于比较的数字写在边角,直至不再遗漏计算,可省去书写标记辅助记忆。)
比如,47-()>40
在47-()下面画横线,想41>40,想47减几等于41?是47-6=41,那么括号内填6。
60+()<68
在60+()下面画横线,想67<68,想60+几等于67?是60+7=67,那么括号内填7。
攻克弱点:
收集出现过的错题,让孩子改错,并给家长讲做题步骤,看是否真正理解。
模仿错题设计易错题,如两数相加小于一个数,两数相减大于一个数,一个数大于两数相加等等,让孩子反复练习巩固。
错误集中在用不同符号标记答案题型上面。
可能出现的错误:选择错误,符号使用错误。比如,张老师摘得比王老师多的多,应该选94个,而选成了53个。
错误原因:
审题不够仔细,没有区分符号使用。
对“多得多、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多一些、少一些”等两数关系理解不够清晰明确。
正确做法:
读题三遍,确认分别用什么符号画出,可能是对号“√”,可能是圆圈“◯”,也可能是三角“△”,不要根据惯性选择。
理解概念。描述相差较多的两个数的关系时,用“多得多、大得多”;描述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关系时,用“大一些、小一些、多一些、少一些”。
根据题目文字描述,找到符合“多得多”、“多一些”等要求的数字,画上指定符号。
比如,上图题目。
李老师说摘的梨比王老师少一些,也就是说数字要小于48,还和48相差不大。
比较发现,小于48的数字有14、44,44和48更接近,那么选44。题目要求李老师摘的个数画“√”,就在44下面画“√”。
攻克弱点:
收集出现过的错题,让孩子改错并讲解做题步骤,直至做到真正理解。
找类似题目,让孩子反复练习巩固。
写在最后: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看似简单,实则却是考试中的“隐形陷阱”。从测试结果来看,3类易错题是高频丢分重灾区。本文针对每类题型进行了详细解析,并附上相关练习题,让孩子从“似懂非懂”到“稳拿满分”。
我是@凝妈悟语
家有两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读12年后重新出发
分享学科学习、阅读、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