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0以内退位减法,借十法、平十法算理咋教孩子?

凝妈悟语 2025-04-14 15:58:29

文|凝妈悟语

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确是难点,孩子都学一周了,出错率还是很高。

比如36-8,正确答案是28,孩子错写为34。

38-9,正确答案是29,孩子错写为27。

忘记退位、减错个位的情况双双存在,答案很离谱,估计是蒙的,瞎写一个答案。

问孩子是怎么算的?不是知道计算步骤吗?他说:我以为我会了,没有按步骤算,是想着写的。

原来根本没有耐心按部就班做题,只想快速完成任务,还没走稳就想跑,这哪行啊!

计算错误,尚且能定性为孩子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但是看图写算式或者圈一圈算一算的题目,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具象思维也没有优势。

比如下面这题:

图中一共有3捆和5根小棒,总数是35,用虚线圈出8根小棒,意思是减去8根,那么算式是35-8。

孩子错选了35-5,他只看了前面有5根单独的小棒,就直接选择。

写计算过程更是无从下手,完全没有思路。

解释过后,又找两本书的同类题目练习,还是不置可否。一晚上都没有搞明白,导致其他任务全部取消。

这类题型其实是课本的变形题(见下图)

课本上紧接示例还有两道练习题,孩子也圈对做对了,但是换做其他练习还是一窍不通。老师发的小试卷也有同类题,孩子也不会做。

看来孩子根本没有正确理解课本内容,上课也许听了,但只会依葫芦画瓢,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处于雾里看花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的孩子,只能在家多费些功夫。

当学习效率高的孩子听一次就懂时,学习效率低的孩子可能需要花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专门找了一些练习,孩子做了4题时自我感觉能独立做题,有了一些信心,但是还会出错,继续做了19题后,才掌握更扎实一些,最后做两道题完全正确,收工。

观察孩子出错率高的方面大致有这几个:

1、课本例题方法是借十法,孩子特别喜欢把大数分成一个整数和个位数,比如把43分成40和3,然后用40-7=33,再算33+3=36。

了解应该把43分成30和13后,在第二步计算时,又不知道是30+6,完全无视图上的3捆小棒和剩余的6根小棒。

2、平十法,孩子不明白圈出的两部分小棒都有什么用?直接减7不就行吗?

知道要分两次减后,又不知道哪个数减哪个数,比如,应该用43-3,他问:是7-3吗?

第一步做好后,同样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是用30减吗?再减哪个数?

一连串问号,灌进去的知识都成浆糊了。

根本原因是没有搞懂算理:

抽象和具象的转换障碍,孩子没有建立抽象数字和实物操作之间的联系,没有办法将“拆十位”的动作和计算步骤对应起来,不能用数学符号表达小棒的操作。

位置理解偏差,没有意识到减法要从个位开始运算。比如当3不够减7时,需要从十位借1,变成13才够减7。

分解逻辑不明确,分解方式错误。比如,忽略了退位后十位的变化,错把43分成40+3。不知道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被减数和减数角色混淆,导致颠倒数字位置。比如,把减数7看成被减数。

100以内退位减法,借十法、平十法算理咋教会孩子?

第一,实战练习。

找多个不同题目练习,让孩子做到举一反三,不断使用正确的做题步骤,从而做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不要重复做一个题,避免孩子背诵答案而不理解解题过程。做第二个题目时,可以遮挡上一个题目,避免孩子照猫画虎。

第二,讲清算理过程。

文字会把孩子绕晕,直接举例说明。

1、借十法,是分大数。十位退1当10给个位,变成十几再去减,最后加剩数。也就是先减后加。

想7减8不够减,从20里面分出10借给7变成17,17-8够减,转换成学习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得9,9再加上前面分出来的没有加过的10,得19。

在小棒图中,减8就是用虚线圈出8根小棒,意思是从平铺的17根小棒中拿走8根小棒,之后剩下9根小棒,这9根小棒和前面的一捆小棒合起来,所有的小棒都用过一次,解题完毕。

2、平十法,是分小数。先减个位小尾巴,再减剩余数。也就是连减法。

27的个位是7,想27-7是整数20,很好减。怎么才能减7呢?要把8分成7和1,先用27减7得20,再用20减没有减过的1得19。前面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变成整数,和后面的两位数整数减一位数,都很容易理解。

还要注意,7是减数,不管怎么分成,都处于减数的位置。

在小棒图中,减7就是用虚线圈出7根小棒,意思是从所有小棒中拿走7根小棒,剩下1捆和10根小棒;减1就是用虚线圈出1根小棒,意思是从剩余的1捆和10根小棒中拿走1根小棒,还剩下1捆和9根小棒,共19根小棒。至此,所有的小棒都用过一次,解题完毕。

第三、用直观操作支撑,摆放实物数棒。

1、借十法

摆出2捆加7根小棒,说“7减8不够减,需要从20里借1”,拆开1捆小棒,一根根摆放出来。2捆变成1捆,就是拆十位的操作,少了一个整十,“十位减1”具象化。

拿走8根小棒,数一数剩9根小棒,和前面的一捆合起来数是19。所有的小棒都用到,演示过程结束。

2、平十法

摆出2捆加7根小棒,说8分成7和1,先拿走7根小棒,剩下2捆小棒。

还需要拿走1根小棒,怎么拿走呢?那就把其中1捆小棒拆开,一根根摆放出来,这样就可以拿走1根小棒,剩下9根和1捆小棒,共19根小棒。所有小棒都用完,演示过程结束。

写在最后:

100以内退位减法,孩子理解有困难,不会做题,硬着头皮做也总出错,根本原因是不懂算理。

所以,既要让孩子学会抽象数字拆分、分步骤计算,也要让孩子学会和实物操作对应,理解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

能达到看图列算式,或者根据算式圈一圈算一算的要求,无论题目怎么改变,都能轻松应对。

0 阅读:13
凝妈悟语

凝妈悟语

两宝妈妈,专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