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为了督促他认真听讲,跟他说过:注意看黑板,听老师说什么,回来讲给妈妈听,他也做不好,支支吾吾地讲不明白。
试卷上做了一些标记,问他:为什么要圈出来?他说:老师让圈的。回答不在点上,其实老师讲的是要把关键词圈出来,帮助整理思路。
同样的错误总是重复出现,像漏题、用错指定符号(圈用成对号、三角用成圈、对号用成斜线等等)、排队和一共等应用题漏洞百出、看图列算式用错加减法、阅读理解用横线画出了多余内容等问题。老师三番五次强调过,该错还是错。
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点问题,他经常搞不明白,需要在家里一点点教,严重拉长了写作业的时间,导致很多事情被搁置。比如规范写好一个字、补砖问题、圈画退位减法等等。
小本上倒是能记录老师的要求,但有些看不明白具体应该怎么做的,他也常常说不上来。比如,小本上写着“一上课本”,以为老师让带课本去,结果背着去了两三天都没用,书包沉甸甸的,最后不得不拿出来。
我就纳闷了,孩子也不算很笨吧?怎么学习上会这么吃力?还要在家里花费很多精力才跟得上!
正好学校组织了家长进课堂活动,我报名参加。从早读开始跟着上了一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虽然坐在教室最后面,也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总算是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上课效果差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好,全部是启发互动,不是填鸭灌输。教室里,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举手争先恐后。
比如老师读题:3、5、6可以组成的最大的两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
没有直接解释怎么做,而是问:里面的“最大”、“最小”代表什么?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只有一个。
老师又补充说:对,比如我们班里谁最高?
孩子们说出了最高同学的名字。
老师笑着说:还有老师呢,老师最高呀,老师是不是唯一的一个呀?
孩子们对唯一的概念更明确了。
接下来才是找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再教孩子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循循善诱,把思考交给孩子。
那些表现积极的孩子,大都是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怪不得是学霸呢?原来他们上课都能做到“耳到、眼到、嘴到”。
所以,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跟上老师的提问节奏非常重要。
就是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中,我看到孩子的表现是稳坐中军帐,嘴巴张不开,小手没举过,就是小透明的存在。老师突击提问他一个问题,他沉默不语,显然是没搞明白。
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根本不会听课。即使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他也没有被感染。
深刻意识到一点:有的孩子天生就会学习,有的孩子就需要手把手告诉他怎么学习。
决定回家后教孩子怎么好好听课,实际操作后,孩子第二天就有了很好的表现,很兴奋地告诉我他的进步,也收获了好好听课的成就感。
孩子从课堂"小透明"到主动举手,是如何提升听课效率的呢?
首先,肯定孩子,树立自信
听课间隙,也和老师进行了一对一沟通,老师对孩子还是挺满意的,听话、学习踏实、写字好、错误率也不高,对他的学习很放心,就是有些内向胆小,不爱举手,叫起来回答问题声音小。
其实,没好意思跟老师说孩子学的慢,在家额外花了一些时间。
我跟老师聊天时,孩子总是皱着眉头回头看,他以为在批评他。
我告诉他: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学习很好,进步很大。老师希望你以后多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可以再洪亮一些。等妈妈下次去的时候,老师就会表扬你又进步了。
孩子听了很开心,盼着我再次去学校,美滋滋地等着老师夸他了。
其次,教孩子正确的听课方法
只是告诉孩子方法,孩子不懂如何操作,反正我们家孩子经常听不懂指令,我们就具体演示一下。
给孩子提3个小要求:
1、做好“课堂三到”,跟上老师的节奏。听老师在说什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或者用手指教鞭指着什么,说出心里想到的答案。
2、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怕错。举手不是为了一定让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只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听课,准备好了。很多孩子都会举手,老师会有选择性提问,不要失望。
3、不懂的问题也要敢于咨询老师。而不是不懂装懂,自我消化。
具体演示:
模仿老师的方法,问孩子一个问题。
比如问孩子,71里面的1表示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来。
孩子说:是1个一。
继续问:为什么前面的1是阿拉伯数字,后面的一是汉字?让孩子再回答。
孩子说:前面的1是数量,后面的一是计数单位。
追问:71里面的7表示什么?谁知道?引导孩子举手回答问题。
孩子举手。
然后告诉孩子,就是这样用嘴巴说,积极举手,听不懂的、有疑问时也可以大胆举手求助。
最后,及时表扬
如果孩子做到了上面要求的三点,要立即表扬,强化好的学习行为,以期继续巩固。
写在最后:
课堂参与力是真正的起跑线,真正的学习,不在于孩子坐得多端正,而在于思维多活跃。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远比教会“学习什么”更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会听课,或者能主动跟优秀孩子学习,需要手把手教导。
只要孩子愿意改变,即使前面费些功夫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