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正史中的瓦岗四悍将:裴元庆难入选,秦琼第二,程咬金第几?

招财妙思 2025-02-20 13:31:11

大家知道吗?隋唐十八条好汉里,绝大多数其实都是虚构出来的呢。就好比这其中的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在历史上你去翻遍所有的隋唐史书,都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哦。还有那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也同样如此,在真实的隋唐史书当中根本就见不到他们存在过的影子呢。另外,第九条好汉魏文通,第十条好汉尚师徒,以及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这些人物也都是虚构的啦,在正统的隋唐史书里那是怎么找都找不见他们踪迹的哟。

在隋唐时期的十八条好汉当中,有三位那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特别干脆。除此之外呢,像罗成、裴元庆还有杨林这几位,也还能勉强在历史中找到对应的原型人物哦。就说罗成吧,好多人可能会误以为他的历史原型就是在叛逃突厥的路上,被自己部下给杀掉的罗艺的儿子,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罗成的历史原型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呢,这人是谁呢?他曾经是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的手下,而且和秦琼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呢,在瓦岗寨的时候,他还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四骠骑之一哦,到了唐朝呢,还当上了绛州总管,并且被封为剡国公,他就是罗士信。有意思的是,有些隋唐英雄题材的小说,干脆就直接写成“罗成字士信”了呢。

在古代的史书中啊,是有着这么一种行文的规矩呢。啥规矩呢?就是对于那些有着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往往只称呼他们的字,而不会直接称他们的名,这其实就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啦。就比如说罗成吧,他的字是士信,所以称他为罗士信也是能够理解的。还有像尉迟敬德,他的名其实是恭,但是大家通常是以他的字“敬德”来称呼他,也就是以字行于世啦;再看秦琼,他的字是叔宝,同样也是凭借着这个字而被大家所熟知,也就是以字显名哦。

大家知道吗,有个被称作隋唐第一条好汉的李元霸,其实他的本名是李玄霸,是李渊的第三个嫡子呢。为啥后来叫李元霸了呢?这是因为啊,在清朝的时候,那些写书的人和说书的人,得避康熙皇帝的名讳,康熙皇帝名叫玄烨,这“玄”字就不能随便用啦,所以就把李玄霸的“玄”字给改成了“元”字。可惜的是,这个李玄霸在隋炀帝大业十年的时候就早早离世了,当时他还只是个少年呢。而在那一年,李渊正担任卫尉少卿的职务,在做什么呢?原来是在替他那征讨辽东的“表弟”杨广运送粮草呢。

李玄霸离世三年之后,李渊方才凭借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以及晋阳宫监这些身份发起起兵之事。需要注意的是,李渊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并没有公然打出反隋的旗号哦。而在李渊成功拿下长安之后呢,他也并未马上称帝,而是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安排,那就是拥立代王杨侑成为皇帝,也就是后来所说的隋恭帝啦。并且,李渊还遥尊当时在位的炀帝为太上皇呢。同时,他给自己加封了一系列的官职与名号,像是假节钺、加九锡,还有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以及录尚书事等。

大家知道吗,在历史上啊,有这么一个情况,那些被加了九锡的重臣呢,绝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开国皇帝”哦。李渊呢,他自然也不想去打破这样的一个惯例。就在隋恭帝义宁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的五月甲子日,这一天换算成咱们现在通用的日期呢,是6月18日,李渊就进行了“受禅”这件大事。这之后,他就确定了国号是“唐”,并且把年号改成了“武德”。就因为这样,唐高祖李渊又有了个称呼,叫做“武德天子”呢。这里得说一下哦,在古代,帝王那都是得等到去世之后,才会有谥号和庙号的哦。要是有哪个臣子胆子大到敢当着李渊还活着的时候,就称呼他为“唐高祖神尧皇帝”,那可不得了啦,这臣子基本上就是自己不想活了,因为这在当时的规矩里,可是大不敬的行为呢。

李玄霸其实压根就没机会亲眼目睹李渊称王称帝这一幕哦。要知道,他是在去世之后才被追封了王爵呢。所以,常常听到的那个“西府赵王”的说法,完全就是虚构出来的啦。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呢,太穆皇后也就是窦皇后,她生下了隐太子李建成,还有后来的太宗皇帝,以及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这李玄霸呢,可是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哦,他字大德,打小就聪慧善辩呢。可惜的是,在隋大业十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十六岁,而且还没有子嗣。到了武德元年的时候,朝廷追赠他为卫王,给他的谥号是“怀”呢。(这些内容是综合《旧唐书·列传第十四》以及《新唐书·列传第四》的记载哦)

李玄霸这人啊,一辈子都没真正踏上过战场呢。而且啊,他在世的时候,也不是因为武功有多厉害而出名的。把他说成是隋唐时期的第一条好汉,这其实就是那些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啦。再看看十八条好汉中排名比较靠后,甚至都快到倒数位置的秦琼、单雄信、尉迟恭等人呢,他们可不得了,在真实的历史上那是留下了非常辉煌的战绩。咱们今天呢,就来说说隋唐正史里面瓦岗军里的那些高手情况哦。就说那个裴元庆吧,其实他的历史原型是裴行俨,可就算是这样,要把他选进顶尖高手行列似乎也有点难呢。还有秦琼,感觉他最多也就只能排在第二位啦。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家都知道程咬金善用马槊,那他在这些高手里面能排到第几名呢?这就是咱们要聊的话题啦。

大家知道吗?程咬金可是很擅长使用马槊的哦,这在两唐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呢。程咬金啊,他本来名叫程知节,是济州东阿那个地方的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特别勇猛,而且对于马槊的使用那是相当娴熟。在大业末年的时候,他召集了好几百人呢,大家一起守护家乡,就是为了防备那些盗贼来侵扰。后来,他就投靠了李密,李密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官职,让他担任内军骠骑呢。

程咬金给人的感觉像是个有钱人呢,为啥这么说?因为要是没点财力,他可玩儿不起马槊。要知道,在当年那个时候,制造一杆上好的马槊,光是槊杆的制作就得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呢,这可太费工夫啦,没点经济实力真支撑不起。就说单雄信的那杆“寒骨白”长枪吧,它的枪杆是用春枣树做成的,结果呢,在和尉迟恭交手的时候,就因为春枣树做成的枪杆柔韧性不够,一下子就被尉迟恭给拉折了。

在古代,大将所使用的马槊是一种很厉害的兵器,其槊杆通常是极为坚韧的,很难被折断。而在史料记载当中,就有这么一件颇为惊人的事情,除了程咬金之外,似乎再没发现有其他人能做到空手折断插进自己身体的槊杆呢。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个叫行俨的人,他率先骑马冲向敌人,结果很不幸,在交战过程中被流矢射中了,一下子就从马上坠落到了地上。这时候,程咬金(也就是知节)看到了,赶忙前去救援。他那可真是勇猛无比,一下子就斩杀了好几个人,把王世充的军队打得纷纷后退,呈现出一片披靡之势。接着,程咬金抱起受伤的行俨,然后两人共骑一匹马往回赶。可王世充的骑兵哪肯罢休,在后面紧紧追赶。在追逐过程中,有敌人用槊刺向他们,这一槊竟然直接从程咬金的身体穿过了。然而,令人惊叹的是,程咬金在这种危急时刻,居然回身用力,硬生生地把那根插进自己身体的槊杆给徒手折断了,而且还顺势斩杀了追赶他们的敌人。就这样,凭借着程咬金的英勇无畏,他和行俨最终都成功脱险了。

大家知道吗?程咬金曾经舍命救过一个人,这人就是裴行俨啦。裴行俨可不是一般人哦,他可是裴仁基的儿子,并且还是裴元庆在历史上的原型呢。这裴行俨啊,那可真是相当勇猛,作战十分厉害,都号称“万人敌”了。不过呢,说来也有点奇怪,在正史的记载里,他好像就没怎么打过特别出彩的胜仗呢。再看看程咬金这边,那可真是相当厉害啦。他就靠着一杆马槊,在战场上那是大显身手,打出了特别响亮的威名。而且呢,凭借着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还获得了从一品的爵位呢。他都立下了哪些功劳?比如说打败了宋金刚,又生擒了窦建德,还让王世充投降了,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登上敌方阵地的,就因为这些了不起的功绩,最后被封为了宿国公。

在贞观年间,程咬金可是获得了最高的勋位,也就是上柱国呢。那时候隋唐实行的军功制度是有明确规定的哦,策勋十二转就能达到上柱国这个最高级别啦,要是十一转呢,就是柱国,十转是上护军,九转则为护军。这就意味着得积累足足十二次大功,才能够拥有最顶级的爵位。程咬金和秦琼的情况差不多哦,他们俩可都至少立下了十二次大功呢,正因为如此,程咬金才得以受封上柱国。要知道,在当时的勋位体系里,上柱国已经是最高的啦,再往上可就没有更高级别的勋位咯。

咱们来聊聊程咬金和裴元庆历史原型裴行俨在战场上的表现。程咬金那在战场上的劲头,可真是相当勇悍呢,甚至比裴行俨还要厉害哦。要是说到评选瓦岗军里的四大悍将或者四大单挑高手的话,程咬金那是绝对比“裴元庆”更有资格能够被选进去的。

裴行俨与其父亲最初是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然而在之后的局势发展中,他们不幸被王世充所俘虏。当时呢,秦琼、程咬金、牛进达(也就是尤俊达在历史上的原型人物)以及吴黑闼这些人采取了在阵前直接归降唐朝的做法。但裴行俨父子却不一样,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谋划铲除王世充并且重新拥立越王杨侗。只可惜啊,这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裴行俨父子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裴行俨的勇猛强悍那是大家都公认的,这一点确实没什么可怀疑的。不过呢,要是把他和程咬金放在一起比一比的话,就会发现他好像还是要比程咬金稍微差那么一点儿。在瓦岗军这支队伍里,有一个人是能够和程咬金不相上下、实力相当的,这个人就是外马军的统领单雄信啦。单雄信是曹州济阴这个地方的人,他和翟让的关系特别好,两人很是友善。而且单雄信可有一手厉害的本领,他能够在马背上熟练地使用长枪,在瓦岗军的队伍当中,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很响亮的外号,叫“飞将”呢。

在历史上有一场颇为著名的战役,那就是瓦岗军围歼张须陀的大海寺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单雄信是参与其中的。而张须陀呢,他有两位得力助手,分别是秦琼和罗士信,这二人就如同张须陀的左膀右臂一般,在其麾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此一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者说某种意义上去看,单雄信因为参与了围歼张须陀的这场战役,也就相当于和秦琼、罗士信站在了对立面,所以可以说单雄信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秦琼和罗士信的仇人啦。

在瓦岗军里,单雄信有两位关系极为要好的朋友,一位是翟让,另一位呢就是徐世勣啦。这徐世勣,字懋功,后来归唐之后还被赐姓李,所以也被称作李世勣、李勣呢。单雄信对朋友那可是相当够义气。曾经有那么个情况,他本是有机会在阵前立下击杀李世民这样天大的功劳的,可就因为徐世勣的缘故,他最终放弃了这个能让自己名震天下的绝佳机会。再后来呢,单雄信跟随王世充投降了唐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这一降,最后却落得个被李世民毫不留情地给斩杀了的悲惨结局。

关于尉迟敬德与单雄信之间的那段经历,在不同的史料记载里说法可不太一样呢。有的史料说是尉迟敬德用马槊直接把单雄信给撞落马下了;而另外一些史料呢,则记载的是尉迟敬德拉折了单雄信那杆七十斤枣木杆的长枪“寒骨白”。再说说单雄信和李世民之间的情况,综合各方面来分析的话,单雄信其实有过两次差点就把李世民给杀掉的情况哦。其中一次呢,是在单雄信对李世民动手的时候,被尉迟恭给成功击退了,让李世民逃过了一劫;还有一次,是正要对李世民下手呢,结果被徐世勣给喝止了。哦,对了,笔者之前在考证过后的几天还专门写过相关的内容呢。

要是论起武功以及所取得的战绩,单雄信和程咬金这两位,其实都是具备能够位列瓦岗军四大高手行列的资格的。不过呢,要是把他们和秦琼、罗士信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单雄信和程咬金相较于秦琼、罗士信而言,似乎在各方面还是要稍微差上那么一点儿的。

秦琼可是被李渊亲自钦封的上柱国,那地位相当不一般呢。而且呢,他还是李世民手中极为厉害的王牌杀手锏哦。就说当初去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这三大势力的时候吧,秦琼每次作战那可都是身先士卒,奋勇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面对再强大的敌人,再坚固的防线,他都毫无畏惧呢。每次要是敌方阵营里有那种特别勇猛的将领,或者是特别精锐的士兵,这些人耀武扬威地在阵前来回出入,想要以此来吓唬众人、显示他们的厉害的时候,秦王李世民就会立刻下令让秦琼前去把这些人给拿下。而秦琼呢,接到命令后就会毫不犹豫地跃上马背,挺着长枪,直接朝着那敌阵中的万千敌军冲过去,然后,每次都能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把那些嚣张的敌将或者敌兵给解决掉,真的是太厉害了。

话说秦琼接受了李渊的委托,就一直跟着秦王李世民四处征战,那可真是厉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一路披荆斩棘,几乎可以说是打遍天下都找不到能与他抗衡的敌手呢。为啥他能这么勇猛无畏?这里面其实还有个缘故。原来,他有一位既是好战友又是好兄弟的罗士信,这人可也是相当厉害的角色。但可惜的是,在洺水城之战当中,罗士信拼尽了全力,最后因为力气耗尽,不幸被敌人给俘虏了,而且还牺牲了性命。要是罗士信还在的话,要知道他可是很年轻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说不定这瓦岗寨里的第一高手,甚至整个隋唐时期的第一高手的名号,秦琼就得拱手相让给他喽。

在两唐书中记载,有个叫罗士信的人,那可是比秦琼还要勇悍呢。想当年,他们俩都在张须陀的手底下当差效力。这期间,秦琼凭借着立下的诸多功劳,被封了个正六品的建节尉。而罗士信呢,他和张须陀一起,那可不得了,居然成了隋炀帝心目中了不起的大英雄。这情形,看上去就和后来在李世民眼中的秦琼、尉迟恭差不多呢。每次打仗的时候,都是张须陀率先登上敌方城头之类的地方,而罗士信呢,就作为副手紧紧跟随配合着。隋炀帝知道他们这么英勇善战,还专门派了使者去慰问勉励他们,并且又让画工把张须陀和罗士信在战场上作战的阵仗画面给画下来,然后呈送到内史那儿去呢。

罗士信和秦琼呢,他俩是山东齐州历城县的小同乡哦,而和济州东阿县的程咬金相比,那就算是大同乡啦。罗士信刚加入隋军的时候,才十四岁呢,长得又矮又壮实,看着挺凶悍的样子。当时张须陀对他可有点小瞧呢,觉得他没什么了不起的。然而呢,让人没想到的是,罗士信首次出战,就展现出了极其勇悍的一面,那可比秦舞阳还要厉害得多。你瞧,这罗士信当时就火了,一下子穿了两层铠甲,左右两边都挂着箭袋,然后就飞身上马,朝着敌人那边疾驰而去。到了敌军跟前,他抬手就刺倒了好几个人,接着又砍下一个人的脑袋,把这脑袋往空中一扔,再用枪接住,就这么举着脑袋在阵前显摆了一番,那气势可太吓人了。而且呢,罗士信在追击敌军败退的人马时,每杀掉一个人,就会把这人的鼻子割下来,然后放在怀里藏着。等他回来的时候,就靠着数怀里的鼻子来表明自己到底杀了多少敌人呢,你说这是不是够猛的。

读者朋友们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画面: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的身材比较矮小。而每经历一场战斗之后呢,就会看见他提着一只大大的口袋。随后,他便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往外倒,倒出来的竟然是一堆鼻子,接着还会就这些鼻子来清点数目以便报功呢。大家想想,这会是多么让人觉得可怕的一种场景啊。

倘若罗士信不是过早离世的话,那么以他的功绩等情况来看,获得上柱国勋位是极为容易的事情,几乎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而单雄信呢,要是他没有被李世民下令斩杀,以当时唐朝开国初期的形势以及论功行赏的惯例等方面综合考量,他在唐朝也是很有可能被封开国公的呢,并非完全没有这样受封的机会。

英雄虽已远去,但其雄风依旧留存。当我们把思绪遥牵至隋唐那个乱世之时,着实会为瓦岗群雄所展现出的非凡风采而深深折服。你想啊,当时的瓦岗军那可是人才济济,麾下有魏征、徐世勣、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刘黑闼、王君廓等诸多厉害的人物呢。可谁能想到呢,就因为李密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生生把原本大好的局面给搞砸了,把一手好牌打得乱七八糟。这时候我们不禁就会去设想啊,如果不是李密这样乱来,那拥有如此众多能人的瓦岗军,是不是有可能和李唐去一争天下的高低呢?而且,依据相关的史料记载,要是从这些声名赫赫的瓦岗名将当中评选出四大单挑高手的话,到底哪些人能够有幸入选呢?入选之后又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进行排列才合适呢?这可都是很值得探讨一番的问题。

0 阅读:36
招财妙思

招财妙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