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59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蒙哥大汗驾崩了。按常理来说,忽必烈当时正在鄂州呢,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他应该从鄂州班师回朝才对。然而呢,忽必烈并没有这样做哦。他心里可是有着自己的盘算呢,他先是派出了廉希宪前往辽东去找塔察儿。为啥要这么做?原来,忽必烈心里很清楚,自己和阿里不哥之间那是注定要展开一场激烈角逐的,这双方之间的战斗肯定是没办法避免的啦。在这种情况下呢,他深知必须得去拉拢一些盟友来支持自己才行,所以就派廉希宪去联络塔察儿,期望能得到东道诸王对自己的支持呢。
在公元1260年的时候,忽必烈在开平这个地方召开了一场极为重要的忽里勒台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忽必烈成功继位成为了蒙古大汗呢。当时,有以塔察儿作为首领的东道诸侯们,他们的态度那是相当明确且坚定的,对忽必烈给予了全力的支持。然而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道诸王这边的情况。西道诸王并没有来参加这次的忽里勒台大会哦。他们心里,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觉得阿里不哥才应该算是正统的大汗人选呢,在他们看来,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那就是篡位的行为,所以他们压根就不承认忽必烈作为大汗所具有的合法性呢。
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展开争斗的时期,出现了不同诸侯阵营的选择情况。其中,东道诸侯做出了拥戴忽必烈的决定。然而,在西道诸侯这边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除了旭烈兀之外,其他的西道诸侯压根就没有支持忽必烈的意思,而且他们的态度更为强硬,甚至直接和忽必烈兵戎相见了呢。就这样,双方之间的争斗持续了好几十年的时间。
接下来咱们聊聊,为啥西道诸侯不愿意支持忽必烈呢?是不是真像1269年八剌、海都、忙哥帖木儿在怛罗斯会谈时讲的那样,说是“忽必烈违背了蒙古的习俗,所以他们要为捍卫传统而去战斗”呢?这其中的缘由确实值得好好探究一番。
在蒙古汗位的争夺这件事儿上,其实压根就不会去谈论什么所谓的“习俗”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判断是不是要去捍卫某种风俗,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习俗能不能保住蒙古贵族们的利益。你想啊,这汗位之争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各方利益之间的一种博弈。而习俗呢,它本来就是人制定出来的嘛,既然是人定的,那当然就是可以根据情况去改变的啦。
在蒙古的传统习俗里,有着幼子守灶制这样的规定呢,按照这个制度,通常是幼子来继承父亲的那份家业。那么,实际情况真的就完全是按照这个传统来的吗?咱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哦。也速该的幼子是铁木哥斡赤斤,可最后呢,是成吉思汗统治了广袤的草原,而且还把弟弟安排到了辽东那边去了。实际上,也速该所留下的那份基业,是由成吉思汗给继承下来的哦。为啥会这样呢?主要就是因为成吉思汗有着非凡的实力,正是他凭借自身的能力重振了整个家族的威望和势力呢,所以说,真正做到重振家族的并不是幼子铁木哥,而是成吉思汗哦。
拖雷呢,他是成吉思汗的幼子哦。按常理来说,幼子往往能得到父亲较多的遗产,拖雷也确实得到了父亲遗产中的绝大部分呢。不过呢,这蒙古大汗的位子却没有传给他,而是交给了老三窝阔台。这是为啥?原来啊,成吉思汗这四个儿子,也就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可真是复杂得很呐。成吉思汗心里明白,要是处理不好这大汗之位的传承问题,儿子们很可能就会为了争夺这个位子而闹得不可开交,搞不好还会手足相残呢。为了能让这几个儿子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避免出现那种残酷的兄弟相斗的局面,成吉思汗思来想去,最后也只能做出把大汗之位传给窝阔台这样的决定啦。
咱们来说说忽里勒台大会,这可是蒙古贵族们专门用来议事的会议呢,而且它有着很重要的决策权哦,就算是大汗,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去更改它做出的决定。不过呢,这忽里勒台大会达成的协议,说到底还是得看各方的实力情况呢。就拿以前来说吧,忽里勒台大会可是多次着重强调了“蒙古大汗要由窝阔台家族优先担任”这件事呢。可结果呢,拖雷系的蒙哥最后不还是凭借自身的实力,把大汗之位给抢到手了嘛。
忽必烈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按照当时的惯例,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作为幼子,是有理由去继承他们的父亲拖雷所留下的那份基业的。而且呢,蒙哥的好几个儿子也都站在了阿里不哥这一边,他们都希望由四叔阿里不哥来继承蒙古大汗的位子,所以是坚决反对忽必烈来继承这个位子的。不过呢,即便有这么多蒙古的勋贵们表示反对,但这却并没有能够阻碍忽必烈最终继位哦,这是因为,忽必烈他自己也是有着一帮坚定支持他的人的。
我们来看看所谓的“捍卫蒙古旧俗”这件事,实际上呢,它不过就是西道诸侯用来反对忽必烈的一个借口罢了,并非是他们真正的原因哦。那西道诸侯王为啥要反对忽必烈呢?这是因为,他们和忽必烈之间在利益方面几乎没什么交集,而且还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冲突呢。所以呢,他们就更倾向于阿里不哥啦,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很少会直接出兵去参与到这场争斗当中哦。
成吉思汗有弟弟及其后代被称作东道诸侯,像铁木哥、合撒儿,还有按赤台(他是合赤温的后代)以及别勒古台。他们所拥有的封地在和林以东的区域,大致范围涵盖了蒙古东部地区以及我国的东三省一带。
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形成了西道诸侯,主要涵盖他的几个儿子所属家族,像是术赤家族、察合台家族以及窝阔台家族等。除此之外,还有后来发展势头强劲、逆势而上的拖雷系所建立的伊利汗国。然而呢,在这其中,除了伊利汗国之外的其他三大汗国,它们彼此之间倒是达成了一种默契,都对伊利汗国不怎么待见,还时常联合到一块儿,出动兵力去攻打这个和它们同属蒙古一脉的伊利汗国。
咱们来看啊,从血缘关系来讲呢,西道诸侯可是属于黄金家族的,这在身份上就比东道诸侯要更为尊贵啦。就因为有着这样尊贵的血缘,蒙古大汗心里可就有了防备,对西道诸侯处处提防着,为啥呢?就是不希望他们发展得太过强大了,不然的话,很可能就会威胁到蒙古大汗自身的利益。所以呢,在以往的历代当中,蒙古大汗在经营中原地区的时候,每次都是更乐意调用东道诸侯的军队去办事,而西道诸侯呢,就只能被安排去进行西征啦。
在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等几位蒙古大汗当政的时期啊,有这么个情况,那就是西道诸侯基本上没办法参与到中原地区的军事行动当中去。您想啊,他们要是也想扩充自己的领地,增加所管辖的人口数量,在没办法参与中原军事活动的前提下,就只能选择去西征啦。而这呢,恰恰就是蒙古后来进行那两次西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公元1235年的时候,窝阔台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拔都率领军队去进行西征。而且啊,当时还有个特别的规定,要求各个宗王以及武将家中的长子都必须参与到这场战斗当中去,也正因为这样的规定,所以这次出征就被叫做长子从征啦。在这次西征的队伍当中呢,速不台可以说是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他是这次出征实际的指挥官哦。相比较而言,其他一同出征的诸侯们,在军事方面的经验就比较欠缺啦,毕竟打仗可是很需要经验来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呢。
在将蒙古勋贵驱赶到西部以后,窝阔台紧接着就开启了南征之举。时间来到1236年,那时蒙古兵分三路对南宋展开进攻,三路大军的主帅分别是阔端、阔出以及铁木哥。其中,阔端乃是窝阔台的次子,阔出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帝国所确立的储君,而铁木哥呢,则是东道诸侯之中位居首位的人物。再看看参与此次作战的将领们,那可是涵盖了窝阔台系的宗王,还有东道诸侯以及汉军世侯等各方势力。
在1253年的时候,蒙哥大汗下达了西征的命令呢。他安排旭烈兀率领着多达10万的兵马,去对两河流域以及呼罗珊地区发起进攻。随后呢,蒙哥大汗又做出了新的部署,他让自己的弟弟忽必烈来负责漠南地区的军政方面的各项事务。而且,忽必烈还得接管原本属于窝阔台家族的领地哦。不仅如此呢,忽必烈还要展开一场远征行动,目标就是西南地区,要去攻灭大理国。
在1258年的时候,蒙古发起了大规模的向南进军行动,而且兵分三路去攻打南宋呢。其中,中路是由蒙古大汗亲自率领的哦;西路则是由他的亲信兀良合台来带领;而东路呢,是由东道诸侯里排在首位的塔察儿负责指挥的。要说起来,当时因为蒙哥大汗心里有所猜忌,所以忽必烈并没有能够参与到这次的南征当中去呢。在征战过程中呢,东路的塔察儿进展得不太顺利,没办法,后来蒙哥大汗就只好换人啦。这次参与作战的将领呢,主要是拖雷系宗王、东道诸侯以及汉军世侯这些群体哦。
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西道诸侯王是没有参与中原军政事务的资格的,中原这块地方可不是他们能够开展活动的所在。就好比蒙哥登上大汗之位以后呢,就算是曾经大力支持他继位的拔都,也压根儿没那个机会到中原这块地方来参与作战行动。后来蒙哥组织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去攻打南宋,在这个时候,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察合台汗国的木八剌沙、窝阔台系的海都,这些人都完全没办法涉足中原地区,合丹同样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机会参与到中原这边的相关事宜当中去呢。
长期以来,西道诸侯一直处于和中原军政相脱离的状态,他们在中原地区压根就不存在自身的核心利益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去支持忽必烈呢?要知道,忽必烈所倚仗的根基其实是在中原这边哦。他能够一步步崛起,那可是多亏了金莲川幕府,而且当年蒙哥安排他负责漠南汉地的军国政务,这一系列的经历也都对他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呢。
大家知道吗,忽必烈身边有不少谋士呢,而这些谋士大多都是汉人哦。并且,他所依靠的武装力量主要也是汉军世侯这方面的呢。再说说忽必烈重新组建的怯薛武卫军吧,这里面除了几个怯薛长是“四杰”的后裔之外,剩下的士兵大部分可都是汉人呢。当时忽必烈是怎么做的呢?他从汉军世侯当中精心挑选那些精锐的人员,然后用这些人来组建属于自己的卫队。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旭烈兀西征这一重大事件。当时呢,蒙哥安排旭烈兀西征是有着明确目的的,那就是要在相关地区插入一枚钉子,以此来进一步扩大拖雷家族在整个局势中的影响力呢。然而,世事难料,蒙哥大汗突然驾崩了。这个时候的旭烈兀,手中可是握有十几万的大军,兵力相当雄厚呢。凭借着这样的实力,旭烈兀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蒙古大汗这一位置的热门人选之一啦。而在当时的局面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都是旭烈兀的兄弟。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不禁会好奇,旭烈兀他到底会支持谁去争夺蒙古大汗的宝座呢?这还真成了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悬念。
在公元1260年的时候,旭烈兀率领军队从两河流域启程班师回朝了,他们回到了呼罗珊地区,然后就静静地在那儿观察着局势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变化。就在这之后呢,忽必烈在开平这个地方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登上了皇位。他刚一登基,马上就派人前往呼罗珊地区,去见旭烈兀呢。这忽必烈做了一件挺重要的事儿,就是明确承认旭烈兀对两河流域拥有控制权,而且,还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利汗。这下好了,旭烈兀之前凭借武力攻打下来的那些土地,全部都被划归为伊利汗国的所属范围啦。
话说在当时那个局势下,忽必烈为了能争取到旭烈兀站在自己这边,那可是着实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呢。这其中是有缘由的,当时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大汗,察合台汗国先后的阿鲁忽大汗、八剌大汗,还有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大汗,这些人可都对旭烈兀恨得牙痒痒的。为啥呢?因为他们都觉得这天下的利益就那么多,就好比一块蛋糕似的,他们可不希望旭烈兀来跟他们一起分这块蛋糕,所以一看到忽必烈要去争取旭烈兀,心里就老大不乐意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对忽必烈产生了诸多不满的情绪啦。
旭烈兀展开了军事行动,成功攻取了南高加索地区。要知道,这南高加索原本可是蒙哥许诺给术赤家族的领地。另外,呼罗珊这块地方呢,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察合台家族的领地,结果也被旭烈兀给拿下了。而窝阔台系的海都呢,心里早就窝着一股火呢。为啥?因为他觉得拖雷家族抢夺了蒙古大汗之位,这让他很是恼火。并且,他还需要得到钦察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就理所当然地站出来反对旭烈兀啦。
话说忽必烈呢,把旭烈兀攻占下来的那些土地给合法化了,还准许旭烈兀去建立一个伊利汗国。可这事儿啊,在西域的那三大汗国眼里,那简直是没法忍受的。就因为这样,西边那些诸侯可没说要去支持忽必烈哦,恰恰相反呢,他们竟然联合起来结成了同盟。干嘛呢?他们聚在一起商量着要去瓜分河中绿洲这块地方,而且还打算一块儿来对付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还有旭烈兀的伊利汗国呢。
在当时的局势下,别儿哥与那海将目标指向了南高加索地区,他们率领兵马展开攻势,试图在那里占据优势。与此同时,八剌则是选择攻打呼罗珊,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重要举措,那就是和马穆鲁克王朝结成联盟,形成一股合力,从两边对伊利汗国发起夹击,给伊利汗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另一边呢,海都也没闲着。他先是认真地整顿自己手头的兵马,让部队的战斗力得以提升,接着又对家族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调配,尽可能地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海都拉上了察合台汗国的笃哇,二人联手,与忽必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局势十分复杂且激烈。
在忽必烈成功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呢,他心里一直就有着一个期盼,那就是能够和钦察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以及窝阔台汗国的海都这几位进行一场会谈。他为啥想要会谈呢?其实就是希望这几位能承认他作为蒙古大汗的这个地位呢。可结果呢,尽管忽必烈有这样的想法,却始终没能达成这个心愿哦。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到了1294年的时候,忽必烈驾崩离世了,他这一生活了整整80岁呢。不过,直到这个时候,那些西道诸侯,也就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相关方面,都还没有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