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和毛主席曾经并列为何后来职务越来越低?他有3处公认短板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4-12-25 01:00:29

1934年,我军在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很快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猛烈攻击。迫于当时的形势,我军不得不即刻进行战略性转移。但是令人心痛、愤怒的是,由于错误路线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因而在此后的长征路上,我军部队更是惨遭损兵折将,其耗损、伤亡程度极其严重。

眼看党和红军队伍都到了万分危急之时,彼时毛主席立即挺身而出!于1935年的1月之时,我党、我军在遵义召开了一次紧急、且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而在此次重大会议上,当时第一个站出来力挺毛主席,同时提出让毛主席重新出来指挥红军的,正是王稼祥。而在投票的关键时刻,仍旧是他投下了关键一票!

对此,毛主席一直对王稼祥铭记于心。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毛主席经常提起王稼祥当年在“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他总是感慨且由衷地说道:“当年遵义会议上,要是没有王稼祥,那真不行!王稼祥在会议上投了关键一票!”

由此可见,王稼祥当年发挥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而在此次的“遵义会议”上,重新被选出的“新三人团”,正是毛主席、王稼祥、周恩来。那时候,王稼祥和毛主席、周恩来并列,。一同指挥着军事行动。但是,由于王稼祥在军事方面生疏,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毛主席负责主要的军事指挥。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党和军队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王稼祥,后来的职务却是越来越低。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之后的七大会议上,他居然连中央委员都为选上。而这其中原因,则是因为他有3处公认的短板,因此才会限制了他后期发展。

王稼祥的第一处公认短板:不懂军事指挥。众所周知,王稼祥乃安徽宣城泾县人,出生于1906年。于19岁时,心有志向的王稼祥就开始远赴莫斯科留学就读,回来后就在上海工作。

1931年时,王稼祥被组织派往苏区任职,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职务。于彼年11月时,他又被当选为军委副主席。而在之后的“遵义会议”上,他之所以发挥关键作用,以及为毛主席投下至关重要的一票,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担任了军委副主席的职务。

在大会上,王稼祥毫不留情、正直不屈地指出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不过由于他不懂军事方面的指挥,所以也就给了毛主席重新出来指挥红军的绝佳机会。

但亦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王稼祥由于不懂军事,所以也就没有进入领导岗位。

他的第二个公认短板是:曲高和寡,身体不好。王稼祥是典型的学者气质,非常善于理论,但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因此给人的印象通常为性格孤僻,从而让人误认为他的架子很大。

再加上他本身的职务也高,所以大家也不太方便去找他。据悉,当年他除了对下面的军级、师级将领有所了解之外,而其余的将领则一概不认识。

再加上他的身体不太好,如此原因亦是限制他发展的制约之一。因为在当年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前线帅不做作,抑或是后勤任职工作,最基本的得有一个好身体。

而早在当年的第四次反“围剿”时,王稼祥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所以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此后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而在遵义会议召开的时候,王稼祥是被抬着去参加会议的,之后又被抬着走完了长征。后来他的病情愈发严重,随即又被送到苏联治疗,一直到1947年时才回国。

而他的第三个短板,就是缺乏群众基础。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虽然毛主席也站出来为他说话了,但是他还是落选中央委员。而在军中,他亦是没有在基层待过,所以很多将领都不认识他,甚至都没有见过。

而他的性格又是沉落少言之人,不曾主动去接触群众,因此也无法得到大家的支持。而正是综合以上3处短板,所以王稼祥在建国后的职务愈来愈多,但是他自己并不在乎。于1974年1月25日时,享年68岁的王稼祥病重去世。不过在其家乡安徽宣城泾县,有一所公立学校以其名字为命名,亦算是遗传了他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与贡献。

0 阅读:0

乐荷谈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