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治国”,为何“不可以取天下”?

问道化鸣 2025-01-04 16:40:59
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多数人认为这三句话是正面陈述

当我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足以取天下的时候,许多人会嗤之以鼻,认为我割裂了老子思想,我的头条号好友,那些很活跃的朋友也指责我就喜欢引用古人解读为自己背书。

无论怎么交锋,先入为主的思想已经各自深入骨髓,最终都是不欢而散,双方很是无奈。还有的朋友,笔锋凌厉,严词酷语,若与他的观点不同,他必火力全开,誓死捍卫,以为他自己的“认知论”才是正道、正论。

我现在仍然要以历代注老解老名家的解读,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我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老子思想一以贯之,解读任何一章、任何一句话,都要紧贴老子“道法自然”的“无为”思想。比如:“正、奇”难道不与“无为”思想冲突吗?

第二,当代名家对《道德经》的解读,不如古代“老子注”名家的整体解读水平高。

第三,我坚信,任何人的解读都不可能被大众完全接受,王弼、河上公也不例外。但古代名家的解读通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因此,我常常以质疑的态度来揣摩他们的解读。

下面,就以当代佛儒道三大名家南怀瑾、任法融、陈鼓应为例,比照王弼、唐玄宗、王夫之、魏源的解读,看他们对“正、奇、无事”三句话的解读到底有什么不同。

当代三大家的解读:“正、奇、无事”是圣人之治的三大法宝

原文: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伎巧,而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请朋友们注意原文中的“吾何以知其然也哉”这句话,老子紧接着就说:忌讳,利器,技巧,法令等,皆是“有事”,都是对“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案例说明。

1、南怀瑾:这是政治的三大原则。真正的政治,就是“以正治国”,不能用权术,不能用手段,而是用真正诚恳的道德,不能虚诈,不能作假。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诡道”就是“以奇用兵”,所以用兵要用奇兵。能用奇的,那是上将之才,大将之才。

然而,南先生话锋一转,却说,张良、陈平、萧何都有大功劳,张良、陈平都是道家人物。一生用奇谋术。但陈平最后反思说:“吾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将影响后代。

南先生又说:喜欢诡道、奇计,这就大错特错了——既然以奇用兵是不合道的,为何解读却说“用兵要用奇兵。能用奇的,那是上将之才,大将之才”?岂不矛盾?

2、任法融:执政者要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顺从人间伦理常情,大公无私,端方正直治理国家。但用兵却相反,要采用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的诡诈之术。要取得天下太平,须安分守己,不可妄生事端。

任先生是全真龙门派代表,而全真道是三教兼修的,所以他的解读是三教圆融的,难免杂糅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3、陈鼓应: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正”就是“清静之道”吗?那么该如何理解“正复为奇,善复为祅”?如何理解知美则为恶、知善则为不善?

你觉得上述解读符合老子思想吗?我的回答:非也!

因为老子之道无正无奇、无善无恶,即使是用兵也是光明正大,即使不得已而用兵,也是“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绝不会“以兵强于天下”——不敢以暴易暴。

老子说“我恒有三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爱也,本意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喻圣人之为,当以爱百姓如赤子之心而用兵,何来奇诡权诈之说?

总之,上述三先生都是把“正”“奇”“无事”当作“治国”、“用兵”、“取天下”的三大法宝,故脱离了老子思想。

王弼等人的解读:以正治国必然带来以奇用兵,如此“有事”不可以取天下

1、王弼说:

“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兵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国,则不足以取天下。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故必至于以奇用兵也”。

王弼的意思是说:世人认为“以正治国”是正道,但是这就意味着制定繁苛的条条框框令人遵守,甚至禁言禁行,举手投足即犯禁。故云“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

“立辟”就是立法,《尚书》有“大辟”之说,意即夺其性命。“以正治国”就是立法令、定框框、禁言行。但法令都是强制性措施,不是“有国之母”,而是“有为”。

“有国之母”就是以道治国,而不是“以正治国”。“以正治国”势必带来“以兵强天下”的强暴统治。

2、王夫之说:

“以正治国”者,将以弭兵而兵愈起。”以正治国,必将伴随着无法避免的暴力行为。

又说:以“正”正其不正,恶知正者之固将不正邪?故“正”必至于“奇”,而治国必至于“用兵”。

以你所谓的“正”来纠正你所认为的“不正”,怎么知道你所谓的“正”本身就是不正的呢?所以,“以正治国”,此“正”必然走向“以奇用兵”的诡诈之术,并将诡诈之术用之于治国。

3、唐玄宗说:

“在宥天下,贵乎无为,为政若以政教治国,奇诈用兵,斯皆不合于道。唯无事无为,可以取天下……以政治国,动多忌讳,人失作业,故令弥贫也”。

4、魏源说:

“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以正治国之政……訞祸生焉。不知无所谓正则无所谓善,而亦不至反而为奇之訞也……“以为正且善者,时而为奇且訞,祸福奇正善訞,究未知孰在者,徒令智多而难治耳。民自有知以来,迷而固执已久。奈何重之以察察之政,使不得反朴而全其性乎。故圣人反之以‘无为’为本。”

魏解甚详,无非是讲为政越是刑名繁多,赏罚严苛,社会越是动荡难安,民心难定。

老子是怎么得出“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不足以取天下”的?

老子自问自答说:“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说:我就是以今日所见知道的,即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为了“正其不正”,权力就要制定繁苛的条条框框,侵夺天下人的自由生活权利,迫使百姓动辄得咎,越发穷困;利器本是富民强国之器,现以正治国,下有对策,智诈横行,国家昏弱难治;权谋智诈横行,则邪僻之事层出不穷。珍重难得之货,盗贼就层出不穷。

这说的是上有所欲,民则从之。所以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自富、自正、自朴,也就是权力者要崇本以息末,无为而去正、去奇。

老子主张是“道治”而非“德治”,更不是仁治、义治、礼治。讲“以正治国”的是儒家,讲“以奇用兵”的是兵家。

不要以为“以正治邦、以奇用兵”是儒家和兵家的的治国原则,就把它安在老子头上,因为老子的“道治”不是德治,不是仁治,更不是暴政,在老子看来,“以正治邦,以奇用兵”必生大乱。

因为“以正治邦”,就要正名分、立法令、禁言行,多忌讳;剥夺了百姓的自由权,民怨四起,就要武力震慑,震慑就无法避免“以奇用兵”的暴政,这些都是“有为”。

所以,只有“以无事取天下”,即不生事造端,就能赢得天下民心,那些所谓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都是有为之“为”,不是“道治”。



0 阅读:0
问道化鸣

问道化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