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提到这个人,很多人都说他谨慎小心,做什么事都很严谨。但我看到的是他深不可测的城府,和雷霆万钧的手段,一个能够废立皇帝的人,古往今来除了伊尹就是霍光,尽管他们废立皇帝,但却没有被当做谋逆之臣,即使霍光死后霍氏被族灭,汉宣帝也没有否认霍光的功绩,那是因为没有霍光,在汉武帝去世后,大汉很可能会重蹈前秦的覆辙!结果在霍光的主持下,大汉不仅没有重蹈前秦的覆辙,还创造了“昭宣中兴”的盛世!
大多数人看不懂霍光,一般人只知道他谨慎做事让人放心,殊不知他才是汉武帝帝王心术的唯一传人。曾经有人打趣,说霍光每次上朝的时候,所走的路线是分毫不差的,为此那个人还专门做了记号,结果大家发现确实如此。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种能力,并不是大多数人所具备的。在我看来,霍光身上有卫青的沉稳地点谨小慎微,却没有霍去病的咄咄逼人当仁不让!在他那个年纪上,是十分难得的品质,可以说霍光,才是卫霍一族在霍去病、卫青死后,最大的柱石!
十几年在汉武帝刘彻身侧的耳濡目染,早就把霍光打造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能臣,搞政治方面的能力,霍光是无人能及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跟随哥哥霍去病进入宫闱,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郎官。因此你说霍光的老师是谁呢?当然是汉武帝了,为什么汉武帝喜欢霍去病和霍光,因为霍去病践行了汉武帝军事意图,而霍光则贯彻了汉武帝的治国方略!
在你看来,霍光是霍去病安排在汉武帝身边的一枚棋子,目的当然是维护卫霍一族的利益!可在霍去病射杀李敢后,不久就去世了,霍光失去了哥哥,这个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随着卫青的去世,卫霍一族的两块柱石都不复存在,针对卫霍和卫太子刘据的明刀暗箭越来越多!而把一切阴谋推向巅峰的,就是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是针对卫霍和卫太子刘据的清洗,各方人马纷纷入局,江充在太子宫挖掘出了“巫蛊”,直接激化了矛盾,但江充没有想到的是:温文尔雅的刘据,在这个时候没有选择逆来顺受,而是选择反戈一击,他不仅杀了江充和韩说,还发动了所有自己可以发动的力量,皇后卫子夫发现自己的儿子,尽管看上去仁厚温柔,却也是个有血性之人!
“陈兵备战,诛杀叛逆!迅速控制全城!”卫子夫站在了儿子一边,刘据用皇后的印信,打开了武库,武装了支持自己的部队,不过随着黄门苏文的逃脱,和他在汉武帝面前搬弄是非,这件事得问题进一步激化了。汉武帝的本意,可能并不是要搞掉太子,只是想剪除卫霍外戚势力,但是把太子逼反了,是汉武帝自己也始料未及的!背叛和愤怒的情绪,完全笼罩了汉武帝,他愤怒的说:“丞相呢?刘屈髦到哪里去了?太子到底怎么了?”侍者说:“陛下,太子围困丞相府,丞相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逃跑了,连印信都丢在了相府没有带走!”“怕什么?霍光拟旨,令刘屈髦统领南北军,镇压叛乱,对于参与叛乱的人,全部格杀勿论,一个不留!”“臣领命!”很快旨意就拟好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未来的情况是可以预知的,但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谁替卫霍说话,替卫太子刘据说话,就会被看作卫霍一党!
刘屈髦统领的南北军和支持太子刘据的部队,在京城整整血战了五天五夜!刘屈髦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他们都支持昌邑王做储君,因此在镇压“叛乱”的问题上,刘屈髦格外卖力,一定要做到除恶务尽,于是所有支持卫太子的人,都被借机赶尽杀绝了!但唯独漏掉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霍光,霍去病的弟弟。最奇怪的是就没人认为霍光是卫霍一党,你说奇不奇怪,大家都选择了无视这个事实,把霍光和卫霍自动划清了界限。为什么呢?因为霍光一直在刻意避嫌,他跟随汉武帝十几年来,就没有为卫霍说过一句话。
汉武帝安排江充彻查巫蛊,矛头直接指向了卫太子刘据和卫霍一族,这点政治敏锐度,霍光是有的,他意识到汉武帝要对卫霍下手了!但霍光认为汉武帝不过是要剪除外戚势力,并不是真的要逼死太子,只不过事态的发展,在很多人的推波助澜下,已经失去了控制。这个时候的霍光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什么,否则只会惹祸上身!不过刘屈髦、李广利的紧密配合,钩弋夫人的蠢蠢欲动,霍光都看在眼里,只不过他尽管洞若观火,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一切的行动,都是多余的,对于汉武帝来讲,你的行动只能是加速自掘坟墓而已!
刘屈髦统领的南北军,和支持太子刘据的部队,在京城整整血战了五天五夜!卫太子刘据失败了,他逃出了京城,但刘屈髦不会给他机会,在刘屈髦的逼迫下,刘据和他的两个儿子自杀。当苏文把刘据自杀的“好消息”告诉汉武帝时,汉武帝说:“你认为这是个好消息,恐怕只有对你们才是好消息吧!我失去了儿子!”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在自省,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错了!汉武帝会被蒙蔽一时,但任何人都无法蒙蔽他一世,当他把江充、苏文、刘屈髦、李广利自己钩弋夫人,都联系在一起考虑后,一个针对卫太子的阴谋,便在汉武帝的脑海里勾勒的越来越清晰了。
刘屈髦在内室,面对自己的夫人,早已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之情。“如今戾太子刘据已死,只要把昌邑王扶上位,属于我们的好日子就来了!”刘屈髦和老婆喝酒时,不仅自鸣得意的袒露了心声,他哪里知道隔墙有耳,他的左右早就安排了廷尉的眼线,他所说的话,一字不落的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丞相还说只要李广利拥兵于外,自己就可以横行无阻,谁也奈何不了他!”“嚣张至极,简直是丧心病狂,廷尉,朕命你立刻把刘屈髦逮捕,严加审讯,一定要把他们的同党都给我找出来,他让我失去了儿子,我也要让他们断子绝孙!”
站在汉武帝身侧的霍光,只是按部就班的拟旨,丝毫没有复仇的喜悦,至于霍光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巫蛊之祸对霍光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会,不要忘了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也算是卫霍一族的。从始至终霍光都谨言慎行,对这件事从始至终一言不发,一切以汉武帝的命令为准。当汉武帝和霍光说一切都是李广利和刘屈髦的阴谋时,霍光表现的很诧异,似乎汉武帝不说的话,他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真正促使刘彻反思巫蛊之祸的,是一个小吏田千秋,他给汉武帝上了一份奏折,里面阐述了戾太子刘据不可能造反,原因是太子居于正位,本来就是储君,帝位的继承人,他根本没有必要发难,如果不是被人逼迫的太紧,怎么可能兴兵自保呢?这番话尽管写在田千秋的奏折纸上,却是由霍光在众多奏折中甄选出来,并且用口转述出来的,如果是霍光自己说的,汉武帝不仅不会听,还会认为他是偏袒卫霍,而一个小吏田千秋,居然也能看出问题,汉武帝就不得不相信,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看来太子确实是被自己冤枉的!
于是这个给汉武帝上奏的小吏田千秋,在短短的时间内被连续提拔,竟然成为了大汉的丞相。而田千秋这个丞相,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隐身,国家大政之事,完全由霍光决策!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是继续开边兴利的国策,还是转化为守成固国?一直左右摇摆,不能决断!这从他临终前,安排的几位辅政大臣人选就可以看出来,其中的桑弘羊是汉武帝开边兴利,对外用兵时的重臣。战争的背后打的是经济,每次汉武帝用兵前都要问桑弘羊,国库里的钱还够不够用?当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汉武帝才开始下一步的部署,因为汉武帝很清楚人要吃饭,马要吃草,没有钱粮,打胜仗难上加难!
既然要向守成转变,为什么还会留下桑弘羊这样和霍光政见不同的人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桑弘羊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巫蛊之祸去构陷卫太子刘据;第二搞经济是个专业活,专业的事还要由专业的人来干,桑弘羊可以弥补霍光在经济上的短板。在汉武帝眼里,如果说刘弗陵是周成王的话,那么霍光就是周公,因为刘弗陵的年纪幼小,因此国家的权力,汉武帝刘彻实际上是交到了霍光手里!
权力这个东西,可以改变很多人,上官桀自认为和霍光是亲戚,自己也是辅政大臣,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霍光这个人原则性很强,就是不给他开绿灯,你不能搞特殊,一切都要按照规律来办才行!这样一来,就让上官桀和霍光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化了!上官桀的孙女儿,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他越看霍光越不顺眼,于是他把和霍光有矛盾的人,全部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反霍光联盟!燕王刘旦上奏,说霍光恣意妄为,目无天子,一定要严加查办!上官桀原来的打算,只要汉昭帝同意,他和其他人立刻就把霍光拿下,夺取霍光的权力!
但是汉昭帝的反应,令上官桀很吃惊,汉昭帝刘弗陵说:“大将军不会造反的,我信得过他,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会知道朝堂的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小人挑拨离间!一定要严查,把背后的黑手给我挖出来,严加惩处才行!”这时的刘弗陵只有十四岁,他看破了燕王刘旦的谎言,这让上官桀等人的计划落空了。果然检举霍光的人听到风声后,立刻逃跑了,更加证明了他们做贼心虚。实际上,当燕王刘旦出手检举霍光的时候,上官桀他们就已经输了,因为燕王刘旦是诸侯,从本质上来讲,他是皇位的竞争者和威胁,你检举霍光谋逆,皇帝能信任你吗?他们这么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会让汉昭帝刘弗陵更加信任霍光!
霍光对于上官桀的做派冷眼旁观,看他的拙劣表演,目的无非是看清到底有那些人反对自己,以便于一网打尽!到了元凤元年,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上官桀勾结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谋乱,人证物证俱全!至此,所有限制霍光的人,都被铲除了,权力被牢牢的控制在霍光一个人手里。
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他没有留下子嗣,让谁继位是个问题,昌邑王刘贺被霍光选做接班人。但这位王爷野心太大,当初汉文帝刘恒继位,只带了几个人进京,对于陈平、周勃这些老臣也十分尊重,但刘贺不同,他从封地带了全部班子来,目的就是接管权力,丝毫没把霍光这些老臣放在眼里。霍光一直在观察,并安排人记录刘贺的一言一行,他要看看刘贺的底色,便于自己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当大家都看出刘贺是来革大家的命时,霍光才被动站了出来,“如果不是昌邑王做的太过分,我也不会做这个大不敬之事,他继位短短的时间里,竟然干出了几千件恶事,我去请示太后!”
刘贺被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让谁来做皇帝呢?霍光的近臣丙吉站了出来,他向大家说:“有一个人很合适,他在民间长大,深知民间疾苦,且出身高贵,是皇家嫡系血脉!”大家追问道:“丙吉,你说的是谁?”丙吉说:“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已经在民间流落了十几年了,他敦厚仁慈,是守成之君的最佳人选!”霍光说:“还是要慎重,我看还是让人去调查下,然后再做决定比较好!”于是经过了充分的考察后,在民间流落多年的刘病已继位,他就是汉宣帝刘询!看到了吧,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又走上了皇位,你说这里面没有霍光,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霍光去世后不久,霍氏就被灭族,但汉宣帝刘询并没有因此而贬低霍光,没有霍光他不过是一放牛少年。霍氏被灭族,在我看来倒不是因为谋反,他们还没有那个本事,这和曾经的“诸吕之乱”一样,当吕雉去世后,吕禄、吕产都是无能之辈,不夺你的权力,难道还要屈居人下吗?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