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大政,疏于人情!这八个字是韩安国对晁错的判断,你忽略了人性的善良,也忽略了人心的贪婪,每个人都想要的更多,得到的更多,但是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呢?你晁错要革宗室诸侯的命,还不让人家反抗吗?被逼急了,羊也是会咬人的!更何况是人呢?晁错的问题在于总是认为汉景帝刘启会替他兜底,实际上当风雨来临时,汉景帝刘启都无处可依,只能去求爷爷告奶奶,为了请窦婴出山,要母亲窦太后出面,为了安抚周亚夫,要交出掌控天下兵权的虎符,没什么是舍不得的,更何况是表面上看,是“削藩策”的始作俑者的晁错呢?尤其是当吴王刘濞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以后,矛盾一下子集中到了晁错身上。
做事既要懂得策马扬鞭,也要知道规避风险。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人早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其中笔者最为推崇的就是西汉名臣韩安国。“精于大政,而疏于人情!”这句对晁错的判词,就出自韩安国之口。从业务角度来看,晁错的能力是十分突出的,他的建议不是空谈,很多都是可以落地的,比如在边塞养马,就是为了建立强大的骑兵做准备。让内地没有土地的贱民去边塞,还给他们土地,搞配套建设,目的就是加上边塞的防御能力,让朝廷的被动防御,变成便民们保护自身财产的一种自发行为。原来的情况,一旦匈奴人来了,很多人会逃跑,但边塞驻民,土地和财富是边民自己的,你匈奴人来抢劫的是这些人的私有财产,他们能不和你拼命吗?
接着就是削藩,这个事贾谊提过,但只说了问题,没有特别具体的举措。领导不仅要你说问题,因为你能看到的问题,领导也能看到,不解决是因为他也没想到好办法,因此,你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没办法你让领导怎么解决呢?拿主意的事情,是你来做的,做决策的事情,才是领导要做的。晁错把削藩的办法拿出来了,这就有了削藩的依据,同时晁错还派大量的密探和地方属官,把地方上这些诸侯的罪证收集起来,作为削藩的依据!这就做到了削藩有理有据,首先你有过错,然后这样的过错,是要被剥夺一部分封地的,依据是有的,就是刚刚颁布的法令,令你不得不服!
窦婴说晁错的“削藩策”操之过急,怎么说呢?是有一点的,但是人家也算是分步执行的,一开始不仅没有动吴王刘濞,还给了吴王刘濞极高的礼物。柿子先可着软的来捏,济北王、楚王首当其冲,成了削藩策的第一批“受害者”。楚王刘戊不服,他质问晁错说:“我有什么罪,你为什么要夺我的封地!”晁错说:“楚王刘戊在薄太后和文皇帝的国丧期间,还和楚国的歌姬寻欢作乐,这不是大不敬吗?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你抵赖!楚王千岁有冤情,大可以去找陛下申冤呀!”因此,说晁错是个书生,那是以偏概全,韩安国的评价比较公允,精于大政,疏于人情,而不是不近人情!只能说和有些人相比,在人情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人性之恶的准备不足,对诸侯们的疯狂反扑,有失察之责!
汉景帝刘启是想大干一场的,但对削藩策带来的惊涛骇浪,他是准备不足的!尽管几十年的太子生涯,让他在父亲汉文帝身边耳濡目染,已经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但是急于求进的思想,刻不容缓的局势,让他还是选择要铤而走险,强推削藩策,这是一步险棋!当叛乱爆发后,晁错束手无策,汉景帝问他,“我启用了周亚夫为太尉,还把虎符交给了他,目前他已经去前线了,但他毕竟是个外臣,不能算是自己人,还需要有个自己人,来制衡一下比较好!”晁错说:“陛下说的对,但眼下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汉景帝说:“不,有一个人,朕感觉很合适!”晁错说:“不,不,不!他不行,他担任吴国国相,还和袁盎交往甚密,而袁盎和吴王刘濞的关系太近……”
晁错说了一大堆的理由,汉景帝只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事实,但他毕竟是我的表弟,太后的侄子,国家危难之时,他总不至于联合吴王刘濞来对付朕吧!”晁错没话说了,“老师,我知道你和窦婴有矛盾,但那是私人恩怨,在如今国家危亡面前,就不能暂时放下吗?”晁错是个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人,对于窦婴、袁盎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他是看不上的,对于接受吴王刘濞贿赂的袁盎,他更是想除之而后快!但在窦婴的庇护下,袁盎最后只是成了个布衣,暂时离开了朝堂而已。你要问朝堂上,有谁是支持晁错的,恐怕一个都没有,唯一可以庇护他的人,只有汉景帝刘启一个人而已。
“老师,你先去吧!朕要好好想想接下来的对策!”当晁错离开大殿后,汉景帝看到在不远处,一群朝臣把晁错阻拦了下来,他们的争论很是激烈,自己都可以听的清清楚楚,或许这些人就是要让自己这个皇帝来旁听,才好说一些在朝堂上不敢说的话来!“晁错大人,看看你干的好事,现在外面都已经是天下大乱了,你看要怎么收场呢?”晁错说:“这是天子的决策,吴王刘濞的叛逆之心是早就有的,他现在造反,并不是削藩策的缘故!”汉景帝刘启叹了口气,手里拿出一支竹简,上面写着六个字:“清君侧,诛晁错”!
“袁大人,你知道你找你来干什么吗?”窦婴府上,窦婴正在和袁盎密谈,“请窦将军明示!”袁盎摇了摇头。“晁错已经把你接受吴王刘濞贿赂的证据搜集齐备了,要证明你对皇帝不忠,下一步就是要你的命!你知道吗?”袁盎惶恐的说:“窦将军,你可要仗义执言呀!我和吴王刘濞这个老贼周旋,不和他拉近关系,怎么能行呢?就算收取了他的贿赂,我也是心中无私的!”“袁大人别担心,那些污蔑你的罪证,我都处理了,我预计陛下马上就要让你出山了,你知道该怎么做了?”袁盎连忙说:“谢窦将军,那个栾布和我是至交,我一定立谏他出山,配合您去平叛!”“好,好,好,看来袁大人是个明白人!晁错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个人不得不除,陛下也不会庇护他了!”
窦婴想除掉晁错,但他自己不想出手,他怕被人扣上一个杀贤的骂名,于是他想到了袁盎。但让袁盎出手没有那么容易,这个人是三朝老臣,为人老谋深算,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服的。于是窦婴先是激化矛盾,说晁错要置袁盎于死地,而后有施以援手,说自己把这件事按了下去,最后达成了自己的诉求。第一是袁盎和栾布是至交好友,窦婴想通过袁盎,请已隐于市的栾布出山,配合自己平叛;第二借袁盎的手,除掉早就看不上眼的晁错,去除一个政敌!和晁错相比,窦婴就是个不仅精于大政,同样通于人情的人!
在窦太后立梁王为储君的问题上,窦婴也是坚决反对,但当汉景帝找到他时,他说这件事我不能直接去说,而是要让袁盎去说比较合适,汉景帝刘启一愣,“魏其侯,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谨慎了?”窦婴说:“陛下,上次酒宴上我替您出头,就已经让姑母很不高兴,当即把我从族籍里除名,不让我随便入宫了!”“袁盎是三朝老臣,善解人意,他去说服太后,是最合适的人选了!臣可以从旁协助,也好见机行事!”结果就是后来梁王刘武被逼急眼了,派出刺客暗杀那些反对立自己为储君的大臣们,第一个被杀的人就是袁盎!袁盎没想清楚,梁王刘武是个不按规矩出牌的主儿,而窦婴当初不去冲在前面,表面上看是怕惹窦太后生气,实际上是担心梁王刘武无所不为!
韩安国在梁王刘武动手前,曾经一反常态的苦口婆心的劝阻梁王,并说:“大王千万不能做这无道之事呀!”韩安国心理很清楚,一旦刘武采用了暗杀的手段,那么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到了那时候,就算窦太后都保不了他了!极端的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会制造更大的问题,这就是韩安国要说的,只是梁王刘武没有意识到这点。韩安国不仅精于大政,同样通达人情,他不是圆滑而是通透,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时,他通过馆陶公主刘嫖,作为纽带和桥梁,化解了梁王刘武最大的危机,也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了机会。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