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通盛泰】2024年三季度银行基本面分析-1

否极宝珍 2024-10-25 22:58:41

本次报告针对基本面的分析,是由研究部李元刚、吴丹阳执笔完成的,我参加了讨论和论证过程。整个分析主要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最根本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数据。凌通盛泰认为,当前银行一系列指标和数据中,最重要的关键指标是息差走向和资产质量变化。其他的指标至少在当前的时点上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本次基本面分析抓住息差进行详细论述。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凌通盛泰得出结论息差已经见底。在写完本报告后,2024年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还会降低一系列基准利率,包括LPR利率,但是潘功胜在记者大会上明确表示,接下来的下降是存、贷款利率的同步下降,对银行息差的影响是中性的。这个判断和我们用数据研究的结论几乎完全一致。以下是潘功胜在9月24日讲话内容:

“9月份下降20个点,从1.7%下调到1.5%,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下,政策利率的调整将会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整。预计本次政策利率调整之后,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大概在0.3个百分点,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这次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总体保持中性。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但也会减少客户的提前还款。央行降准相当于为银行直接提供低成本的、长期的资金运营,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中短期资金的主要方式,利率的下降也将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此外,刚才也讲到,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将会对称下行。前几次的存款利率,我们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形成的重新定价效果将会累计显现。因为存款利率重新定价要比贷款慢,所以前几次引导存款利率下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定价的效果会累计显现出来。所以在政策调整的方案设计中,人民银行的技术团队经过多轮认真地量化分析评估,这次利率调整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中性的,银行的净息差将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 在重点分析息差走向之外,研究部也对资产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数据清晰地显示,中国所有上市银行的对公不良率稳定的下降,零售不良率开始明显上升了。零售不良率上升是对中国社会整体经济下滑的反应,是就业率下降,以及预期悲观的反应。由于零售贷款在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占比整体不超过30%。目前银行业正处于高计提阶段,每年中国银行业所贡献出来的净利润是在史无前例的高计提情况下实现的,这种高计提主要是前期应对对公不良,目前对公不良已经稳定的下降,不需要大规模维持高计提,假如零售不良没有上升,这时利润就会大幅增长,但现在的零售不良上升只是把高计提的时间拖后一两年,本身不会制造出大的问题,零售的体量和对公的体量相比是相对较少的。

​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在过去一两年之内发生了明显的波动,这是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和感受到的,银行是万业之母在社会经济波动的过程中,银行的零售不良上升了是必然。在中国最高决策当局已经发现问题,已经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度的进行经济刺激的情况下,这个态势应该不会比现在继续恶化。所以综合看零售不良的上升整体上属于波动,不是大的战略趋势的恶化。波动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没有可能不波动!对于这种波动,只是波动而已。

​ 另外还要说的是我们投资银行是在4毛买一块,该投资模式是不依赖于企业增长的,企业不增长乃至企业衰退百分之二三十都不影响。目前零售不良上升,不会使中国银行业的全行业利润小于零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社会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零售不良上升包括息差虽然已经走向稳定的阶段,它也会波动,在整个这个情况下,凌通盛泰团队认为银行业,尤其是上市银行的整体净利润不会发生小于零增长的情况,目前到2024年二季度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是4%。从而四毛买一块盈利模式,估值修复基础条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董宝珍

目录

一、资产质量分析

(一) 指标概览

1、 关注率

2、 不良率

3、 拨备覆盖率

4、 偏离率

5、新增逾期

(二) 个贷(零售)不良率分析

1、个人房贷

2、个人经营贷

3、个人消费贷

4、信用卡

(三)对公业务不良率分析

(四)各家银行应对资产质量小幅恶化的措施:

二、息差分析

(一)指标概览

1、收入增速

2、利息净收入增速

3、净息差

(二)银行毛利润还原的讨论

(三)净息差拆解

(四)息差变化三阶段

1、 第一阶段:LPR缺陷导致过度挤压息差阶段

2、第二阶段:纠正LPR缺陷帮助维稳息差的阶段

3、第三阶段:LPR停止下降,重定价久期占据主导助力息差回升

(五)量化未来净息差走势

方案一:用存贷款重定价结构量化分析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未来净息差的影响

方案二:从存贷款业务角度分析个人及对公业务特征对未来净息差的影响

2024年凌通盛泰三季度报告(下)银行基本面分析

​ 银行业基本面抽象到两个点:【息差看收入】+【资产质量看成本】

​ 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分析。

一、资产质量分析

​(一)指标概览

​1、关注率

整体结束了2022年之前单边下降的态势,底部略微抬升。

2、不良率

​ 整体低位波动。

3、拨备覆盖率

​ 整体见顶回落。

4、偏离率

​ 同样出现底部抬升的态势。

上述四个指标,共同指向了一点,就是银行业再次感受到了资产质量的压力。

5、新增逾期

​(1)整体:

​ 新增逾期率整体都在快速上升,非江浙城商行绝对值最高,增速也最快,困难地区潜在不良爆发风险最大;江浙城商行绝对值最低但增速较快,也是所有类银行中持续上升周期最长的,可能一:市场化经济程度越高,风险暴露越快。可能二:根据江苏银行电访猜测江浙地区可能是经营贷出问题拖累。

(2)国有行:

​ 除农业银行外都在上升,邮储和中行超过平均更快速上升

(3)股份行:

​ 华夏和平安下降,其它银行都在上升,浙商银行上升最猛。

​ 华夏和平安逾期率为什么逆行业上升而下降?可能是由于周期性,差无可差时自然好转。

(4)江浙城商行:

​ 南京银行和苏州银行增幅很大超过平均,潜在不良可能上升。

​ 上海银行身处长三角,基础略好一些,逾期在低位波动。

​ 长三角地区新增逾期率增幅较快。

(5)非江浙城商行:

​ 西安出现大问题,逾期暴增。

​ 其中业绩最好的成都银行连续多期明显上升,困难逐渐暴露。

​ 下降的银行反而是著名的困难银行,重庆银行连续三期下降,与行业表现完全不同,但绝对值仍不算很低;兰州银行从很差的水平上,差到不能再差的基础上,开始好转,后文还将看到,兰州是在全行业息差快速下降的过程中,率先实现息差同比回升的银行。

​ 这就很有趣了,最差的银行,过去是哪个方面都困难,资产质量差,存款成本高,但在本轮全国所有银行都下调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兰州却得以快速压降存款成本,因为它过去定期存款占比高,存款成本自然高,而降存款利率的过程中,降幅最大的就是定期存款,所以,过去的困难,变成现在的优势。这就是银行业周期性的最好诠释。

(6)农商行:

​ 观察新增逾期增幅较大的都是传统优质行,有降幅的都是传统劣质行,猜测原因也是周期性,过去经营差的银行,因为各种原因,经营户比发达地区更早地表现出困难,当前困难传导到发达地区,反而过去那些差的,已经差无可差了,人们该生活还是要生活,早期出险的客户,处置不了的也就核销完了,能处置的也就处置了,所以转折就这样发生了。

(二)个贷(零售)不良率分析

从整体的个贷不良率来看,从2021年开始出现明显上升态势,零售开始恶化。细分来看:

1、个人房贷

个人房贷长期维持在低不良率水平,但2021年后开始快速上升,增了一倍左右,反映社会经济导致的个人收入快速下降。个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还房贷,房产是中国亿万底层百姓最重要的家庭资产,当房贷出现大量不良时,表征的是亿万百姓的生活现金流出现群体性的困境,折射的是近年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困难。

2、个人经营贷

个人经营贷的不良率,与企业经营贷款性质类似,不良率走势也趋同,早期的下降更明显,近期的上升不明显,我们把近期走势放大得出下图:

近年个人经营贷不良率有小幅的趋势性上升。

3、个人消费贷

个人消费贷的不良率没有明显上升趋势。

4、信用卡

信用卡不良率出现明显的趋势性上升,拐点在2021年。

​ 小结:不良率分析中,明显上升的是房贷和信用卡,小幅上升的是经营贷,平稳的是消费贷,没有明显好转的业务板块,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如下:

​ 第一、信用卡不良率大幅上升,这主要是小额的,我们也找到了佐证数据:

这是一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不良率明细,可以看出,这一轮风险主要来自于小客户。

​ 资产质量出现个人中小经营者危机和恶化,也解释了江浙地区城商行逾期率上升,该区域私营经济发达,中小微企业发达,整体属于泛个人,这个态势深层原因是中国经济降速,消费动能弱。

​ 第二、房贷是过去二十年银行业的好业务,也是百姓的基本底层资产,房贷不良率快速明显的上升,这是社会底层人民现金流明显出现问题的表征指标。

​ 从银行的经营角度讲,这两部分业务的特点,一是规模小,即便是房贷,一家也就最多几套房子的贷款,总金额不会很大,抵押的房子变现之后也是能够解决还款问题的,信用卡困难只是短期的,拖延一段时间也就还清了。

​ 这波资产质量小高峰,可理解为中国版次贷(总资产少的人群)危机,与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有本质不同,美国次贷是大量放贷给三无人员(无存款无工作无收入),完全是金融机构不负责任造成的,这种情况与当下的中国银行业完全不同。中国的银行监管很严格,银行工作人员放贷出了坏账,是会追查的,所以中国的银行不会大量放贷给信用资质差的人员。这些已经拿到贷款的银行客户,目前的困难,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减少导致的,是一种过程状态,这种状态会维持一段时间,但他会想办法,通过消费降级,重新找到工作以后,会在低位找到新的平衡,贷款的归还只是需要靠时间来磨,最终是能还上的,除非个人破产。

​ 时间的长短还决定于中国经济当下这种困难的状态能不能快速转折,经济状态好转了,工作机会增加,次贷人群的收入才能增加,就能够归还银行贷款,解决当下困局。

​ 这一波不良的总体特征是规模小,不像2016年那一波对公不良——规模巨大——十几万亿的体量,这一波明显小。所以银行的困难只是拖延时间,考验的是管理层解决问题的耐心。

​ 个贷小结:经济下行,全民皆困,规模不大,风险可控,拖延时间,考验耐心。

​(三)对公业务不良率分析

​ 凌通盛泰数据库中对公贷款入库数据总额为99万亿,占贷款总额166.71万亿的59.3%。

对公不良率持续下行,结论确凿无疑,这种不良率的下行,进入了正反馈循环,不良率越是低,更多的新增贷款会进入这个领域,企业的现金流充裕,就不会出不良,银行报表的不良率就越低,如此循环往复。

​ 反过来,银行个贷端因为出险了,不会再有新增贷款接续,形成间接的挤兑,不良率就会越来越难看,进入负反馈。

我们把对公中的四个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合并计算不良率,把它理解为政府贷款,这种理解不完全准确,但方便理解,可以看到政府贷款不良率持续向好,且不良率的水平很低。

​ 四大行业贷款余额46.2万亿元,占比27.7%,是银行资产的大头,作为政府的钱袋子,是银行的好业务。

(四)各家银行应对资产质量小幅恶化的措施:

银行处置问题资产的步骤:

​ 1、按贷款五级分类模型,划分每笔贷款,按比例对应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 2、管理层分析还款可能性不大时,进行核销处置(坏账转好时转出已计提的准备金)。

​ 上表看到今年中报最大变化特点是核销量暴增,但计提量的增速比较小。

​ 江浙城商行整体加大了核销力度,增幅接近一倍。快速核销有利于银行稳定资产质量,减少呆账对银行资源的占用,同时银行也不会受太大的损失,“账销案存”,银行会继续追讨这笔已经核销的贷款,未来会计期间追回后计入营业外收入。

​ 其它各组也都同样加大了核销力度,这是不良率整体稳定可控的原因。

​ 上表可以看到,当期计提的增量远小于当期核销的量,这一方面是为保利润,保利润不同于粉饰报表,因为利润是银行再生产的源泉,是维持充足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计提小于核销,使用了存量准备金,这是拨备覆盖率整体下降的原因。

​ 当前各银行存量准备金还比较厚实,足以应付本轮的小的资产质量冲击波。

​=====未完,点击继续阅读=====

1 阅读:4

否极宝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