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潘玉良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有两件东西,交给潘赞化的子孙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1-27 09:04:51

潘玉良这个出生在民国的绘画大师,时至今日对她有了解的人并不算多。但要说起她波澜壮阔的一生,相信会引起多数人的兴趣,她有着凄惨的童年,尴尬的身份,特殊的境遇,最终竟成为了民国的一代大画家。

说她爱国,但她在法国多年,直到去世也未回过祖国,说她不爱,她却将所有的展品全部运回祖国,并且给自己爱人的子孙留下了两件宝物。究竟是哪两份宝物?潘玉良这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救赎

是否还记得《红楼梦》中巧姐儿的命运,里面写着“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个选段描述着巧姐儿的悲惨命运,这句话形容潘玉良也实在是贴切不过了。潘玉良出生在1895年,正是清朝末期距离辛亥革命还差那么几年,社会动乱之时。

她本名叫陈秀清,家住扬州,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姐姐也在他两岁的时候死了,所谓命运总是摧残着苦命的人,她到八岁的时候,母亲也撒手人寰,她便被他舅舅收养。

实话实说,潘玉良其实生得并非美艳,虽然她是扬州人,但相貌稍微夸张点说长得有点像《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没头脑,而且这个没头脑鼻子还有点大。

她先是在舅舅家呆了六年,舅舅不指望她能嫁入大富大贵,却也应该能让自己得来一份财产,毕竟自己养育了她六年,这种想法在清末民初之时十分普遍,但她的舅舅尤其的泯灭人性。

在一次带领陈秀清去往芜湖的时候,几经哄骗把她卖进了芜湖的怡春院,这个怡春院可是货真价实的妓院。在妓院里面,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张玉良。

千万不要被一些武侠小说中的情节蒙蔽了双眼,妓院那个地方鱼龙混杂的地方,所谓的卖艺不卖身这种事情少之又少。

也许张玉良年纪小,还会一些弹唱,最终她被包装成了怡春院的头牌,并且打名头,招揽顾客。

正应了那句老话,男人总爱劝妓从良,还真有愿意为张玉良赎身,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安徽桐城有名的才子,曾经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时任海关监督一职的潘赞化。

画画

海关监督为何会去这种风月场所呢?据传是当地的工会宴请他,所以就来了怡春院,并且点了头牌。可能是出于同情张玉良的身世或赞叹张玉良弹唱的技艺,总之见过一面的潘赞华真的就将张玉良给赎身了。

当时潘赞华其实有妻室儿女,张玉良一个烟花柳巷的女子被救赎出来,她能走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出家,还有一条有依附在“恩人”门下。最终顺理成章,潘赞华与张玉良结婚,张玉良成了小妾,也有了新居,甚至还请了教师,供她学习。

出于感恩亦或是夫妻情分,张玉良便改名叫做潘玉良。由于之前在烟花柳巷之人,突然间来到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而教她的教授竟然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洪教授,洪教授愿意收她为徒,这是天赐的机会,潘玉良也越来越爱画画,并且在一九一八年,潘玉良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考试成绩出来了,潘玉良名落孙山,但是却在洪教授的据理力争下,惊动了当时的校长刘海粟,最终潘玉良的名字又被写进了录取通知人员名单中,至此潘玉良正式踏入了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的基本上都是西洋画,肯定要有裸体的画像,而潘玉良有可能受约束少,她打破了桎梏,竟然去浴室里创作,还真的被她创造出了一副名为《裸女》油画,这一下子轰动全校,当时的校长刘海丽听闻他竟然在澡堂子里面创作,也知道其中肯定有一些艰辛,就建议他毕业之后去法国,校长甚至还给她找了一个法国的教师辅导她法语。

潘玉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潘赞华也十分支持小妾去往国外学习绘画,在1921年潘玉良取得了留学津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里昂中法大学,并在1923年到了巴黎国立美术专业学校,她甚至与徐悲鸿等人相识。

这几年也是潘玉良最开心的日子,感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周围没有战争,困苦,而自己留学所有的费用都是丈夫承担。

到了1929年,潘玉良丢失了海关监督一职,潘玉良的生活立刻就陷入了困苦,但当时师生们为她凑钱,让他保持正常生活,并且她把她在中国创作的《裸女》的画作拿去参赛,这幅画作荣获了三等奖了,获得了很高的奖金,车到山前必有路,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短暂停留

经过了九年的海外留学生活,潘玉良终于回到了祖国,当轮船靠岸之时,她与丈夫紧紧相拥。两个月后,潘玉良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画展,当时起的名头非常响亮,上面写着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展示了她两百多张作品,当时的上海《申报》为此还做了专题报道。

时间到了1936年,她已经举办了五次个人画展,此时却出现一些危机,要知道潘玉良毕竟是出身花柳场所,当时很容易就陷入非议,当时一副叫《力壮士人》的油画就遭到了人为破坏。

这使得潘玉良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潘玉良的下一个决定,既然不欢迎我,那我就走呗,再次踏上去国外的路,此后四十年就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也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丈夫。

1938年,南京陷落,潘玉良与丈夫就失去了联系,在海外的潘玉良坚持三不主义,所谓的不入外国籍,不恋爱,不与任何画商签合同。有风骨也好,沽名钓誉也罢,总之潘玉良真的说到做到。

在这些年里潘玉良去了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巡回展览九个多月的画展,都十分成功,甚至获得一枚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圣诞奖章,在巴黎多尔赛画廊也是大获成功。潘玉良的油画,无论是技术,色彩都是一流的。

虽然潘玉良去世之后,她本人以及她的画作得到相应的关注较少,以至于这位艺术家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当时追求潘玉良的人可是不少,并且有一个人始终在她身边,照顾她,这人名叫王守义。

他可不是卖十三香的,有人说王守义是她的情人,两个人相互仰慕却未在一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恋人未满。王守义一直守护在潘玉良的身边,直到潘玉良死,当然王守义在出国前就已经结过婚,生过孩子了,勤工俭学在法国开了一家中餐馆,二人也因此在法国相识相知。

潘玉良在1960年知道自己的丈夫潘赞化去世的消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国的想法,连话题都没有提过。

结语

1977年潘玉良去世了,并且交代给了王守义她的遗愿,第一,死后要为她换上一个旗袍,说明她是中国女人;第二,她要将两件遗物交给潘家的后人;

第三,把她的作品带回到中国。王守义信守承诺,在1978年回国之后将两份遗物交给了当时潘家的媳妇,一份是挂着鸡心盒的项链,盒子里面打开便是一张潘玉良和潘赞化结婚时候的肖像,她一直挂在自己脖子上。

另一个份是一块怀表,是她第二次到法国时候,潘赞化送她到江边,临走时给她的,这块怀表可有名气,因为这是蔡锷将军送给潘赞化的。

前两件事情已经办妥,王守义正准备把潘玉良的作品全带回来,但当时就发现他自己长了恶性肿瘤,十几天就去世了,最终朋友们将他埋到了潘玉良的墓穴中,也算是死后同穴。后来经过中法政府之间的交涉,在1984年潘玉良的作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大多存放在安徽省博物馆。

作者:天下行

参考资料:

潘玉良:粉彩丹心绘画魂;雪月花时最忆君:那些静寂如斯的红颜;浙江大学出版社·真故图书;胡狼拜月

一路有艺术为伴;民国红颜:那些奇女子的美丽与哀伤;中国华侨出版社·竹石文化;李安安 编著

0 阅读:0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