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少时的一个小伙伴去日本做了“打工仔”,回来给我们讲了很多中国人在日本企业体验安全管理的经历。
他说,日本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特爱“搞形式”,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工作场所贴满安全口号、宣传画,大牌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安全制度。
日本企业要填各种表格,如危险预知预警表、安全流程表、无伤害记录表,细致到每个流程、每个步骤、每项工作,还要写清楚危害是什么,怎么应对,谁负责落实、检查、监督,结果怎么样。表不能瞎填,做了才能填。表格一填好,原本的“形式主义”就变成实打实的“内容服务”了。
日本的巡检方式叫“指差呼称”。每天上班一进车间,就开始各种巡回检查。员工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左手叉腰,右手往前指,扯着嗓子喊:“压力表上的刻度显示,气压2.3兆帕!”不仅自己喊,还要有人回应,有人确认:“气压2.3兆帕,OK?”然后根据情况作答:“气压2.3兆帕,OK!”班班如此地例行公事。
日本工厂还有一种近似于娱乐化的安全活动,叫“手指齐唱”,就是“用眼睛和指尖‘唱’出对象的每一个文字”。这可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因为这种做法刺激大脑细胞活动,集中注意力,减少错误概率,更接近本质安全。
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确实像演戏。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在进行每一项生产之前,都要将具体的工作、生产程序“排练”一遍。所有员工都是“演员”,并且要按照固定的脚本进行:可能发生异常→进行异常处理→找出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对策→将对策要领化→根据要领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追踪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
日本政府向全民发布《交通战争宣言》,半官方组织坚持每年发起安全运动,全民参与,这又何尝不是在更大的舞台上“演戏”。
宝钢、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等企业学习日本安全管理经验,特别是开展危害预知预警活动后,效果明显,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有些开展活动非常到位的二级单位,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中国企业得到的启示是,要把人的本质安全和物的本质安全结合起来,发动岗位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警和控制。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危险危害早知道,就为避免事故打下了基础。
所以说,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看起来像演戏,但“演”得认真,“演”得专业,“演”出了本质安全,“演”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简介
祁有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企业导师
原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员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高级管理顾问
曾作为安全专家受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曾多次应政府机关、部队、院校、企业邀请,授课辅导,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广泛传播安全理念、方法和工具。自2007年开展培训以来,其经典课程“安全永远第一”“本质安全管理”等培训近两千场次,学员达数十万人。
出版有《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12周年修订升级珍藏版)》《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全新升级版)》《安全精细化管理:世界500强安全管理精要》《压实安全责任:原理·实务·工具》等多部安全管理专著,其中《第一管理》首次印刷就达10万册,并多次重印再版,创造了专业书籍变为畅销书的奇迹。
祁有金
安全管理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要著作有《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全新升级版)》《安全精细化管理:世界500强安全管理精要》《第一意识:铸造安全管理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