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爆表,疯狂加息,对你的钱包有啥影响?你的海外购物、留学预算、房贷利率以及理财收益都可能会变!
美国超级加息:现状与背景美国6月加息落地,一次加75个基点,这一加息幅度历史罕见。令人意外的是,人们对此事的态度却较为淡定。如此大幅度加息,美国金融市场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出意外。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全球资本大本营,若美国出问题,全世界都难以幸免。

虽然美元地位在下降,但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美元依然占据核心位置。这次美国加息可能产生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后果,因为十多年来放水更多,加息收水力度更大,且全球合作环境远不如2008年。
加息背后的通胀困境
24年6月10日,美国公布5月通胀数据高达8.6%,4月数据本有回落趋势,人们原本期待5月继续下降,出现通胀拐点,但幻想破灭。这导致6月加息力度加大,从原本预期的每次加息50个基点变为75个基点,西方金融市场因此大跌。美国当前通胀问题复杂,并非单纯放水过多。
与40年前80年代大通胀对比,两次通胀共同点是货币出了大问题。80年代大通胀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失去与黄金挂钩,加上越战赤字和中东战争导致原油价格大涨,货币金融体系混乱,引发大通胀。

后来通胀平稳下来,表面是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大幅加息,将基础利率加到20%以上,根本原因是确定了石油美元政策,给美元重新找到锚定物。
美元体系的循环困境与通胀根源美元锚定物一方面是石油,但从能源到商品阶段,对应全球供应链和贸易链。如今,美元从货币金融端到实物生产贸易端循环出现问题。货币金融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货币发行权、提供需求;实物生产贸易端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生产供应链,掌握产能和商品供应。
2008年后十多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放水,制造大量需求,生产型国家满足需求后得到贬值的美元,这让生产型国家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同时,美国搞供应链重组、生产线转移,破坏原本稳定的供应链结构,带来新的磨合期,推高成本,还引发生产端对需求端的信任问题,导致供应链循环不畅通,体现为各种制裁和冲突。

通胀转移与美国的金融算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试图通过汇率解决通胀问题。例如,若生产国货币贬值20%,美国进口商品就便宜20%,通胀下降,而生产国进口成本上升,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实现通胀转移。美国大幅快速加息,逼迫生产国跟进。若生产国跟着加息,国内可能资产泡沫破灭,美国可抄底修复资产负债表;若不跟,货币有贬值压力,美国通过不断加息制造贬值预期。
美国紧缩周期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小幅加息促进美元回流,让回流美元进入金融市场高位换手;后半部分快速大幅加息抽干市场流动性,制造流动性危机挤破资产泡沫,以便现金抄底。
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3%以上,高杠杆资金面临去杠杆压力,目前美债收益率在此水平之上,7月若再加75个基点,基础利率达2.5%,低杠杆资金也会撤离,美国金融市场资金压力将成倍增加。

欧美日金融市场动荡
6月加息前后,南欧国家国债遭抛售,欧洲央行紧急开会并表态可能直接下场购债;日本国债期货暴跌两次熔断,原因是美国大幅加息后资金抛售去美国避险。欧洲和日本国债市场庞大,却因美国加息出现集中抛售,显示美国加息对市场资金的巨大影响。
欧洲央行准备7月退出宽松并加息,却因购债陷入两难;中东石油出口国如沙特、巴林等也跟随加息,因为他们作为主要贸易盈余国,面临资金流出压力,这正是美联储乐意看到的。跟随加息国家越多,不加息国家压力越大,欧洲和日本未加息,面临较大资金流出压力。
全球流动性紧张与风险隐患
随着美国加息,全世界可能进入流动性紧张时期,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各种暴雷,西方金融体系内的庞氏骗局难以支撑,一旦爆雷会引发连锁反应,因为每个雷对应消失的资产和大量金融衍生品,会逐步形成连环爆雷,直至达到临界点。

中国虽未跟随加息甚至有小幅降息,但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下难以独善其身,需采取措施降低影响。一是保持汇率稳定,汇率是货币定价,关系到通胀转移,维持汇率稳定,保障外汇储备安全,维持基本面稳定。
二是维持流动性相对充裕,在美国抽干外部流动性时,中国筑好防火墙,维持内部流动性,为经济兜底,保障一定增速;三是加强防风险冲击准备,美国加息进入后半段,各种爆雷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冲击中国,保持债市、股市、汇市低位震荡有利于防御冲击。
金融的底层是经济,经济的底层是安全。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看似与金融安全无关,实则时刻发挥作用。当年日本因《广场协议》让出货币主权,经济发展受限。货币主权背后是国家安全,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金融和经济安全,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在金融和未来安全方面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文章来源:六爷阿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