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时,河里鱼虾丰富,为何百姓宁愿啃树皮,也不抓鱼吃?

叶青傲雪说事阿 2025-04-02 08:44:35
前言:

古代饥荒肆虐,田野荒芜,百姓食不果腹,甚至啃树皮、吃观音土勉强求生。

然而奇怪的是,哪怕河水依旧奔流,鱼虾仍然成群,百姓却很少有人下河捕鱼,宁愿挨饿也不肯食用。

难道是鱼虾不能吃?还是另有难言之隐?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人们为何对近在咫尺的食物视而不见?是禁忌、律法,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

古人也有智慧

面对饥荒,古人真的只会坐以待毙吗?非也!古人虽然受到时代的局限,但并非愚昧无知之辈。

《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伍子胥教越国百姓用鱼鳞制陶,开辟新的生存之道。

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也描绘了一个远离战乱,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

可见,古人也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智慧。

只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摆脱饥饿的魔咒。

内陆无鱼可捞

古代饥荒,为何百姓不去河里捞鱼充饥呢?说起来有些可笑,很多灾区根本就没有什么河湖。

中国地域辽阔,内陆地区远离江河湖海,一旦遭遇干旱,别说捞鱼,恐怕连口水都喝不上。

即便是有河的地方,古代的渔业技术也十分原始。

再加上天气寒冷,鱼儿们大多躲在深水里不愿出来,想靠这点儿收获,养活一家老小简直是天方夜谭。

海边禁地难触

不过,万里长江、滚滚黄河,再加上漫长的海岸线,鱼虾资源应该还是很丰富的吧?为何还会闹饥荒呢?

原来,古代的海洋,对普通百姓而言几乎就是一片禁地。

一方面,造船技术落后,风浪无情,出海打渔十分凶险。

另一方面,由于倭寇猖獗,明清时期又推行了海禁政策,百姓根本无法接近大海,更别提捕鱼了。

南方沿海地区,虽然风景秀丽,但土地贫瘠,常有海水倒灌的危险,也不适合耕种。

对以农立国的古人而言,这里只是一片蛮荒之地。

逃荒几多艰辛

对于灾区的百姓来说,与其指望不靠谱的捕鱼,还不如趁早逃荒。

张大娘一家在灾荒中几经挣扎,最终还是踏上了逃荒的路。

沿途他们吃光了仅有的口粮,树皮都被啃得一干二净,有时实在饿极了,甚至会吃一种叫做"观音土"的东西。

这种土质细腻洁白,乍一看还有些像面粉,但却毫无营养可言。

吃多了,只会堵在肚子里,把五脏六腑撑得胀痛难忍,最后活活痛死。

明朝末年,灾难不断,饥荒连年。

据史料记载,当时竟有人母子相食,夫妻易子,惨不忍睹。

即便是后来玉米、红薯等作物从欧洲传入,因推广不力,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冰期的噩梦

更雪上加霜的是,17世纪,地球进入了一个小冰期。

全球气温骤降,农作物大面积歉收。

据统计,仅明朝276年间,就发生了1000多次自然灾害。

要知道,元朝98年才388次,清朝296年也不过1121次。

"小冰期"的影响,古人又怎能幸免?寒冷的气候下,即便是捕鱼,难度也是大大增加。

鱼儿们躲在深水里瑟瑟发抖,渔民空对一江春水,叹息不已。

海禁锁住希望

面对如此凄惨的景象,朝廷就没有想过开发海洋,搞一搞渔业生产吗?

可惜,当时的执政者,显然更关心自己的权柄,而不是百姓的死活。

明朝初年,倭寇猖獗,朝廷为了维护统治,颁布了严厉的海禁政策。

百姓不准私自出海,违者杀无赦。

到了清朝,这一政策依然延续。

仅有为数不多的特许渔民,能在政府的管控下,从事一些近海捕捞。

一些地方官员本想开发海洋,振兴渔业,但在重重阻力面前,也只能望洋兴叹。

马尾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惨败,更是暴露了封建王朝落后腐朽的本质。

工业化的曙光

18世纪后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传统农业社会的弊端暴露无遗,工业革命的劲风也吹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被卷入全球化的洪流中。

列强的商品涌入,刺激了国人的欲望,也让他们看到了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

曾国藩等有识之士,也开始推动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

到了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随之传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渔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到1985年,全国鱼类产量已达到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渔业大国"。

渔民们驾驶着现代化的渔船,在浩瀚的海洋上捕捞着各种海鲜。

那些曾经困扰古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段遥远的记忆。

启示与反思

回望历史,我们既要看到古人的苦难,也要学会反思。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也经历了无数苦难。

战乱、天灾,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主题。

古人固然可敬,但时代的局限,也让他们难以跳出农耕文明的桎梏。

工业革命的曙光,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科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有了更多的应对之策。

三峡工程的建成,再也不用担心长江流域的洪涝之灾。

人工影响天气,更让我们看到了改造自然的希望。

但科技终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歪曲的人性、短视的决策,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源。

愚昧和贪婪,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敌人。

唯有不断进步,开放包容,才能真正让人民远离苦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映照着先辈们的艰辛,也映照出我们肩负的责任。

让我们携手同行,去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9 阅读:13886

评论列表

大河

大河

23
2025-04-03 18:27

58.59年没吃观音土的吗?

独步宇宙 回复 04-10 17:14
谁家冒烟 谁家就倒霉了

用户14xxx32 回复 04-07 02:14
我爸57年都没有吃过

明天明天就是后天

明天明天就是后天

18
2025-04-02 11:56

神经啊,饥荒怎么来的,就是不下雨庄稼都死了才有饥荒。还鱼虾

痞子绅士

痞子绅士

18
2025-04-03 12:07

三峡?麻烦看看下游长江干枯成什么样了,都露底了,别若干年后成为没人承认的笑话

一边踢球一边吹哨子 回复 04-10 00:06
建议你去了解下上世纪我们为什要大修水库沟渠蓄水吗?58年大旱,不积水蓄水,种田地要水时,可以求神拜佛,跳大神,应不应是一回事,不修堤坝水库蓄水,水都流走了,枯水期有什么水,一个水龙头放水,一排10口缸积水,另一个只有1口缸积水,枯水期水龙头没水只能往下滴水了,1口缸下方的怪那1口缸把水全接走了,人家10口缸的就算枯水,半缸,少半缸水总有吧,可以从上堤坝修两条分支河到下堤堤,1条流水库积水发电,1条直流通下堤坝保证物种平衡,还可以泄洪,减轻主河道雨季压力,主河道通航,怎么可能会下游露底,水流干了,流走了才会露庇

一边踢球一边吹哨子 回复 04-09 21:38
下游为什么会那样,很简单,没堤坝水潭积水,都流走了,所以就流干了,跟我家那条河一样,没水,上空没水蒸气,人工降水都不行,有用的话为什么不去沙漠人工降雨,去多读点书,大聪明

倪妹

倪妹

16
2025-04-04 14:09

不会点外卖吗?

梵天

梵天

15
2025-04-05 20:36

何不食肉糜

互联智能

互联智能

14
2025-04-04 07:46

呵呵,没有粮 可以 吃肉或海鲜,野味也行,是不是啊!跟没钱,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可以开车去载客,同理

强少

强少

11
2025-04-05 20:28

怀疑有人是背后控制。绝对是。

僵尸世界大战

僵尸世界大战

7
2025-04-04 15:09

千里寸草不生,南方闹饥荒的时候更可怕

zhong

zhong

7
2025-04-07 04:07

都饥荒了,肯定鱼吃完了,连耗子都别想跑

梦幻 回复 04-14 22:26
就是!小时候农村的大人们抓到或是打到,电到大只的老鼠,都㓥吃了!一鼠当三鸡,那时农村的老鼠肉比鸡肉还好吃!

eddie

eddie

7
2025-04-15 08:19

看标题我就想问有小编都要饿死了有鱼抓不去抓吗

梦幻

梦幻

6
2025-04-14 22:20

那种环境下,除了老编和傻子,没人会不抓鱼虾吃的!小时候农村里的大人大多都去渠道溪流抓过泥鳅,黄鳝等鱼类加菜了!何况饥荒时,没有兵荒贼乱,誰不抓来吃!

壹贰叁123

壹贰叁123

4
2025-04-06 23:48

一般的河里哪有你想像的那么多鱼虾?大江大河里的难捉,而且也解决不了多少人的口粮。

用户18xxx58

用户18xxx58

3
2025-04-06 22:59

大荒之年必是大旱之年啊!

小小年纪

小小年纪

3
2025-04-06 23:21

有海的地方可以吃海鲜[笑着哭]可能古代的不知道可以吃

筑梦将来

筑梦将来

3
2025-04-09 16:28

有草烧啊?有油?

用户10xxx95

用户10xxx95

2
2025-04-05 13:27

海里有鲸鱼,能吃一年😏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2025-04-07 22:24

无知 无知得小编、如有鱼虾丰富、老百兴也不用去啃草树皮了; 哪是各流域河塘都没有了 捞剩下得只有小小得象鱼苗样。 还有六几年及过往年朝 氛候变化影响 庄田 颗粒无收竟发不出苗辨; 更别说有结果了。 可怕不可怕 ? 人间氛候就如龙卷风笼罩着、阴沉阴沉得 庄野发不出长不出东西、 也不知怎么搞得 !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2025-04-07 22:21

无知、如有鱼虾丰富、老百也不用去啃草树皮了; 哪是各流域河塘都没有了 捞剩只有小小得象鱼苗样。 还有六几年及过往年朝 氛候变化影响 庄田 颗粒无收竟发不出苗辨; 更别说有结果了。 可怕不可怕 ? 人间氛候就如龙卷风笼罩着、阴沉阴沉得 庄野发不出长不出东西、 也不知怎么搞得 !

叶青傲雪说事阿

叶青傲雪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