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一个书反复读,薄薄一本47页的故事书,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了,只要我让孩子自己选书,他一定还会选这本。
每每看到这本读了不下100遍的书,我都一个头两个大,“又是这本,能不能换一本?”
可是孩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主儿,只要他想的,一定要办到。哭闹会破坏学习氛围,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本来以为就我家小子才有这种“毛病”,问了宝妈群里的妈妈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且高发期通常是4岁前,2-4岁的频率最高。
你知道的,美妈是个好奇心格外强的人,看到这种现象怎么也得弄出个所以然来。一研究,不得了了!
原来孩子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是快要开窍的迹象,家长把握好这个机会,为孩子打通大脑的任督二脉,脑力嗖嗖往上涨。
1.重复,是认知发展的必然过程
0-4岁是孩子听觉中枢(颞叶)与视觉中枢(枕叶)的发育高峰,也是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的“语言敏感期”。
孩子出生后,神经元的数量与成年人无异,却无法像成年人那么行事,是因为神经元之间还没连接起来。
它需要外界丰富的刺激,才能彼此连接,创建一条条可以流畅传递信息的脑回路。
孩子喜欢一本书反复读,就是因为脑连接比较稀疏,他没能消化你所说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但是他想了解故事的脉络(认识事物的全貌),那只能反复去聆听,让大脑重新去记录、订正、思考所听到的词句和语境,慢慢掌握故事(事物)的全部信息。
一本读了无数遍的绘本,在你看来很乏味,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每一次读,孩子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察觉到新的内容。
就像我家小子,经常读着读着,就会有新的发现,“哎呀,这片叶子上有两只蚂蚁,它们好像在打架呢”、“妈妈,为什么这两只蜻蜓长得不一样呀”……有时兴致来了,自个儿还编个小故事讲给我听。
总之,一本读了很多遍的书,就像新读的书一样,总能读出新鲜感来。
反复读,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不但悄无声息地强化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结,还能深化了大脑的A10神经系统、奖赏系统、思考系统和记忆系统,塑造出一个强大而充满探索热情的大脑。
2.重复带来的掌控感,能抚慰心灵
当一个人面对未知时,他会感到焦躁、不安、迷茫。
一个故事,如果孩子只是读了几遍,对里面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这种感觉就像吃饭不咀嚼就吞进肚子一样,会非常难受。
而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一本书,他可以反复咀嚼里面的内容,吸收书中的所有营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然而他可以掌控的事情,却少得可怜。
当他发现每次听自己听过的故事,比如哪个人物即将登场,下一页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主人公会说哪一句话,他都能准确地“预测”到,事情好像是在他的操纵下展开一样。
求知过程带来的安心感和掌控感,让孩子为了继续体验这种快乐,而不厌其烦地念同一本书。
大脑有“类化”的本能,对学习的东西,它能从众多不同的刺激中,找到相似之处,归纳得出原则。
所以,不管是反复看同一本书也好,多读不同的书也好,同样可以建立发达的阅读回路,养成阅读习惯。
当我了解到,孩子念同一本书背后的脑科学原理后,再也不逼迫他另选其他书了。
他选择继续读这本书,那他肯定还有一些地方没有理解到位,那我们就顺他的意,耐心地读,直到他满意为止。
当这本书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滋养他,自然会寻找下一本有趣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