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在中国“泛滥成灾”,却被说是好事?明明数量已达12亿只

头脑风报 2022-05-25 02:07:33

每当人们听到某某物种泛滥成灾的时候,都下意识认为这是“有害”的,是人类和泛滥物种之间的一场战争。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个小家伙,在中国泛滥成灾,数量高达12亿只,却没有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个数量快赶上咱们的全国总人口了,按理来说“形势”应该是相当严峻的,为何专家却说这是好事呢?今天的这位主角高原鼠兔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在它身上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原鼠兔是“何方神圣”?

高原鼠兔这个名字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误解,比如它到底是属于老鼠还是属于兔子?而当咱们看了它的照片之后,就会发现它更像兔子一些,十分的可爱。这种小家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属于兔形目、鼠兔科,所以和兔子更像也是正常的。目前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的西北部,栖息地海拔在3000米到5100米左右。

作为生活在食物链底层的生物,高原鼠兔的个头不大,雄性平均体重为152.49克,雌性为149.17克,长度最长也不超过200毫米。它的耳朵不同于兔子那样长,而是又小又圆的。再者,秉持着“兔子尾巴长不了”的原则,高原鼠兔也没有明显的外尾。

或许是知道自己不仅看起来十分可爱,还非常的“可口”。高原鼠兔总是显得异常的警觉,虽然很多时候它会从洞中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只要察觉到附近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缩回头去,在自己挖好的地道当中躲避。

不过,哪怕是如此的警觉,有时也无法逃过天敌的追杀,毕竟把它写在食谱上的动物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狗獾、荒漠猫、藏狐、猎隼、雕鸮等等,都非常喜欢吃鼠兔,所以这个小家伙在高原上真的是“兔生艰难”。

为了能够应对被吃导致种群消耗甚至灭绝的问题,高原鼠兔决定“以量取胜”,坚信只要孩子生得够多,那么总不可能会被吃完的原则。它们一年能繁殖2到5胎,而每胎的数量在3到7只不等,在这种情况下,高原鼠兔的数量成倍增长,最终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数量高达12亿只。

别看这家伙个头不大,干饭还是非常积极的,并且为了尽可能地躲避天敌,它们往往会“四处打洞”,再将这些洞连接在一起,构成庞大的“地下网络”。由于这种特性,人们对高原鼠兔泛滥的情况就显得十分担忧,害怕它泛滥成灾之后会对高原草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可专家对于这种情况却持有相反的态度,在他们看来以目前高原鼠兔12亿只的数量不仅不会对草场造成威胁,反而会带来好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泛滥成灾”却是好事

以高原鼠兔分布广泛的青藏高原为例,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土壤肥力并不高,使得植物生长的速度尤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所以科学家在研究各种生物对高原草地及生态的影响时,神经绷的非常紧,生怕出什么差池。

最初大家在看到高原鼠兔的食量以及挖洞行为时,也曾下意识地就将其判定为“有害动物”。但是随着深入研究,人们才意识到高原鼠兔的存在对这里的生态到底具备怎样的意义。

首先高原鼠兔作为当地食物链的最底层,是生态系统当中的初级消费者。而且这家伙虽然食量大,但是对一些有毒的草料,却拥有非凡的“抵抗力”。所以,在很多时候,它还起着去除毒草和杂草的功能。

研究发现,高原鼠兔通过采食如黄花棘豆、甘肃棘豆等对家畜有毒的牧草(家畜误食后会出现胃胀、步态不稳等中毒反应,对鼠兔无影响),控制有毒牧草在牧场的扩张。

并且在这家伙的努力之下,所处地区的植物群落变化也很明显。与没有高原鼠兔活动的区域相比,虽然植被的总盖度相比之下差了8%左右,但是植被的丰度却从3种/样方提高到了4到5种/样方。

当然,作为食物链底端,在食物匮乏的冬季,高原鼠兔会为饿得饥肠辘辘的食肉动物们“送温暖”。即使这并不是它自愿的,但是不具备冬眠属性的它确实是食肉动物在冬天的重要食物了!

其次,鼠兔的打洞行为不仅不会对高原草场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起到恢复生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原鼠兔在掘洞的时候往往会将埋藏在深处的土壤翻上来,使其位于表层,这就跟人们种地的时候要“松松土”是一样的概念。

这种掘土的行为,会改变深层土壤的结构和成分,让它们吸收到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让整个草场的生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且根据研究来看,高原鼠兔的洞穴还能够“留存降水”,确实当降雨之后,水顺着洞口流入,就会形成小的径流,将本来无法浸润的深层土壤也润湿,增加其含水量。

此外高原鼠兔在挖掘打洞的过程当中,还会将较大的有机质结构破坏并混于土壤当中,从而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分解速率的提高加速了营养物质的循环,使草地生态变得更好。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高原鼠兔土丘和土丘下0—10cm土壤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表明,不同类型土丘中的铵态氦、硝态氦含量均高于对照,说明高原鼠兔的挖掘活动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含量。

可见,高原鼠兔的生态功能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在食物链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高原草地的生态恢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原鼠兔的洞非常多,有时候一个鼠兔家族的洞口能达到230个,这些洞就为不少小型生物像蛙类、蜥蜴之类的提供了“暂时住所”,为提高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目前12亿只的数量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并未造成威胁,还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所以专家才会称这是好事,不过这依旧要建立在“实时监控种群数量”的前提之下。

因为高原鼠兔如果真的“泛滥成灾”,对于生态还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在达到这个限值之前,人类就不必过多干预。

事实上,在高原鼠兔在被深入研究之前,曾有一段时间可是被“人人喊打”的。当时它背着“致使草场退化”的锅,在高原之上被人类大范围捕杀,简直比“窦娥”还冤。

高原鼠兔:草场退化的背锅侠

原来,上世纪时人们一直在消灭草原鼠害,所以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高原鼠兔,因为名字里带了个“鼠”字并且很爱打洞,就被人们当成了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

在这种情况下,高原鼠兔不仅要面临天敌的捕杀还要面临人类的毒害,日子过的是相当的凄惨,具体有多惨呢?

资料显示我国青藏高原的灭鼠工作从1958年开始实施的,在1960—1990年间,累积有超过208000公顷的土地被施以灭鼠剂,高原鼠兔是主要的捕杀目标。

除了放灭鼠剂以外,人们还使用器械灭鼠、培育天敌灭鼠等方法,直接让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锐减,在青海省部分草场当中,它的数量仅为灭鼠行动前的5%。可是在灭鼠之后,草场并没有得到恢复,反而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许多误食中毒高原鼠兔的生物也因此“二次中毒”。

因此,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高原鼠兔对于生态到底有怎样的作用,渐渐对其转变了看法。

0 阅读:33

头脑风报

简介:开脑洞,抓趣闻,报哥带你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