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杰之张良

坚持去未来 2023-09-11 22:22:32

同为汉初三杰,为何韩信被诛杀三族,萧何获罪入狱?而张良却能功成身退呢?作为中国第一谋士,张良在权谋上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进则为帝王师,退则为逍遥身。就连诸葛亮在他面前都显得黯淡无光。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在帮助刘邦立国后,张良又能够迅速退隐于紫百山中,成为千百年来国人纷纷效仿的楷模。

张良

从公元前250年在韩国出生至公元前186年病逝,张良活了65岁。然而,他为大汉王朝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他帮助刘邦智取晚瑶,使其得以在项羽之前入主关中,鸿门试险,既保全了刘邦,又使其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张良献上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谋,并帮助刘邦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身退之后,张良又被吕雉请出,再次献策,保住了刘盈太子的位置。可以说,张良与西汉王朝的成长息息相关。要想完全理解张良的一生故事,我们还需要从头说起。张良于公元前250年在韩国出生。可以说他是汉初三杰出身最显赫的一个人物。他的祖辈在韩国担任过五代的国相,所以从小张良就接受了非常正规的诗书礼乐教育。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就是韩国国相的天选之人。而且,张良不仅出身显贵,长相也像女人一样漂亮,真可谓高富帅一枚。就这样,张良在众人宠爱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张良

然而,在张良21岁时,韩国却被秦国灭亡。张良所有美好的憧憬都在这一刻化为泡影。于是,他带着三百名私家仆人,将全部家财投入到了反秦的事业中。他一心想要为韩国复仇。公元前218年,张良耗尽了家产,收买了一个大力士,并为他打造了一支重达120斤的大铁锥。他还派人四处打探秦始皇东巡的行踪,准备刺杀秦始皇当他们的车队经过波浪沙桥时,提前埋伏好的张良指挥大力士,用大铁锥向车队中最豪华的那辆车砸去。虽然乘车者当场被砸身亡,但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防备,常常换座驾,幸免于难。事发后,秦始皇非常愤怒,下令在全国缉拿元凶。33岁的张良不得不改名换姓,流亡到下邳,从一个富有家族的贵族少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流浪儿。然而,正是在下邳流浪的经历使得他快速成长起来。一年后的某天,张良偶遇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人,在桥头故意将鞋脱掉丢到桥下,然后傲慢地要求张良为他捡鞋并帮他穿上。面对这个窘境,沦落的张良强压怒火,为了少惹麻烦,顺从地帮助老人穿好鞋,并忍受住了老人的刁难。作为回报,老人赠予了张良一本名为《太公兵法》的宝贵典籍。在接下来的十年流浪生活中,张良认真研读此书,为以后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流浪生活也使他更加了解百姓的痛苦,坚定了推翻秦王朝的决心。

张良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举兵反秦,各地反秦武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42岁的张良聚集了一百多人,以反秦为旗号,但由于身份敏感,无法立足发展。于是,张良决定投奔刚刚被项羽拥立的楚王。然而,在半路上,他们却被刘邦截胡了。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而刘邦也能够立即领会其中的道理。因此,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楚王的计划,决定辅助刘邦。一年后,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七万人,并在薛城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共商大计。而不忘复兴韩国的张良,则给予了项梁宝贵的建议,让他拥立衡阳君为韩王,借机把大量楚国的势力引入。正是这样,张良达到了自己复兴韩国的目的,并如愿成为了韩国的丞相。然而,韩王的军队却在收复失地的战斗中与秦军打成了僵局,迟迟无法取得胜利。与此同时,刘邦被楚王承诺,谁先入关中便可立为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占颍川,与张良会合之后,接连攻取了秦国十座城池。刘邦请韩王留守,自己则带着张良继续南下。在张良的计策下,他顺利夺取了宛城,解除了大军西进的后顾之忧。经过张良的运筹帷幄,刘邦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成功攻占了姚城,比项羽提早一步进入了关中。子婴献上了传国玉玺,刘邦退兵霸上约法三章,使得刘邦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张良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攻破函谷关,与刘邦一决雌雄。通过张良利用与项羽的叔父项伯的交情,给刘邦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使得刘邦在鸿门宴中全身而退。不久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并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刘邦则被封到了偏僻荒凉的巴蜀,成为汉王。更过分的是,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秦朝的三个降将,以遏制刘邦北上。在离开刘邦返回韩国之前,张良将刘邦所赐的金银财宝全部交给了项伯,让他说服项羽加封刘邦汉中地区,以消除项羽对刘邦的猜忌。刘邦随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再无东进之意,以巩固北方防线。同时,他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度展示宏图。这才有了日后张良帮助刘邦实现中国统一伟业的传奇故事。

公元前205年,刘邦连续战胜了五个诸侯,拥兵56万之众。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的时机,他攻下了楚国的都城。但是,由于胜利使刘邦冲昏了头脑,很快就被项羽的援军击败,只好带着张良等几十名骑兵狼狈逃离。当时,刘邦已经感到事情不妙,认为大事已去,而张良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著名的夏邑之谋。首先,他策反了九霄王鹰部,然后派人联系彭岳,并派韩信北击燕赵等地,迂回包抄楚军。在内外联合的情况下,最终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一年后,韩信击败龙驹,消灭了二十万楚军,实现了对楚军侧翼的战略迂回。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以鸿沟为界,将天下分成两部分。就在刘邦准备撤军的时候,张良以一个谋略家深邃的眼光看出了项羽士兵匮乏的困境,建议刘邦不要放过楚东归,因为这样会有无尽的后患。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撕毁了盟约,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当时,项羽见到韩信和彭越迟迟不肯出兵,而张良深知其中的奥妙,提议让刘邦以土地作为代价,最终让韩信和彭越出兵合击,五路大军围困了项羽,最终迫使他自刎于乌江。

张良

一年后,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了胜利庆功大宴。群臣中,韩信、张良和萧何被刘邦认为是汉朝能够取得天下的最大功臣,因此他们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更是盛赞张良,并表示自己远不如他。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定都关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确保了汉朝的稳定。在这一年里,张良已经48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了日后谋士的最高评价。张良渐渐地开始借口病重闭门不出,逐渐从政事中退居到帝者宾的身份。在刘邦诛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也遵循着可有可原则,极少参与谋划。面对皇室内部的残酷斗争,张良则坚守着“疏不见亲”的策略来保全自己。直到公元前197年,西汉王朝又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察觉到吕后有意代刘而王的迹象,于是向张良求助。但是,张良认为天下方才定下来,汉朝统治的根基还未稳固,只有顺其自然,无为而至,才能使天下安定。所以,他告诉吕后:只有请到商山四号来辅佐太子,才可保护好太子之位。吕后真的调动了四位老者来辅佐太子,并帮助吕后稳住了太子的地位。吕后对张良更加敬重。一年后,淮南王发动了叛乱,刘邦亲自前去镇压,让张良代理朝政辅佐太子。这时,张良也很少参与议事。公元前186年,65岁的张良病逝了。在整个张良的一生中,他辞去了封地,选择在自己与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做了留侯,汉朝政权日益稳固时,他又自请告退,摒弃了世俗的纷扰,专心修道。张良的行为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有损名节的谋臣之一。后世人争相效仿他。如果你喜欢,请点击加关注,并在评论区留下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我们下期再见!(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

0 阅读:36

坚持去未来

简介:带你回顾历史,踏进历史的长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