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海,实力出圈!一起来揭秘广州华立学院

名校头条 2024-12-16 09:44:56

奔涌银湖湾,巍峨古兜山

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新会人民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立下愚公移山志,在这里战天斗地,发展生产,铸就了“踏平崖海千重浪,誓将荒滩变良田”的“围垦精神”。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围垦水田升级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宝藏之地”。广州华立学院将目光聚焦在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这片热土,以“华立精神”筑起了一座开放之校、创新之校、品质之校——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谱写出又一段战天斗地、辉映未来的新华章。

华立对校园的每一处设计都独具匠心

要求既有外在的高颜值,也要有符合学校气质的内涵

仅仅四年时间

一张蓝图、一座校园、一种精神

勾勒出华立

打造“百年名校”的逐梦故事

全新的华立,变得更“大”了。这不止是84万平方米的面积扩大,更“大”在格局,全面融入湾区,打开开放之门;“大”在能级,推进产教融合,强化科创辐射;“大”在担当,服务地方经济,广聚天下英才。“笃行致远、自强不息。”这是一条民办高校要“强”的再跃升之路,这一步的背后,是华立二十五年的执着和积累。这一步的前方,是华立千锤百炼的更“强”水平。

越是壮阔的征程

越需要开山辟路

越需要创新引领

立足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

一个更“大”更“强”的广州华立学院

正在到来

融通湾区 开放之校

机遇中求变,常变者常新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的发展“很忙”:从开工到校舍办结不动产权登记投入使用只历时360天,是江门地区政商协作的典范;参照硅谷模式的华立大学科技园破土动工,预计明年7月投入运营;联合四校与新会区政府签署“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协议,助力“百千万工程”走实走深…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联合四校与新会区政府签署“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协议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的发展亦“很热”:江门校区预计总投资为1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180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投资44.6亿元。截至今年,学生规模突破8000人,2030年前后预计达到2万人;6个学院26个专业全面服务江门市产业结构发展,筹建中的医学院将提前布局银湖湾滨海新区的大健康产业规划;全省同类高校中唯一的省级高校智能特种装备工程中心搬迁江门,乡村振兴、华侨研究、海洋装备等研究中心(院)与江门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

透过这份“忙”和“热”,足以窥见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的开放之象:于外,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面越来越广;于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正在结出丰硕成果。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立足江门,面向湾区,我们一定要开‘门’办学!”华立学院校长刘洁生自信地说。

在刘洁生看来,江门是珠江西岸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潜力非常大,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人才需求,都与华立的学科专业高度吻合。瞄准大湾区的市场需求,该校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重点布局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为特色的新工科专业群,构建了“中药、药学、护理、医疗技术等大健康专业群”。

机电工程学院

作为广州华立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何益宏亲眼见证和参与了该院从增城校区到江门校区的转移。“这是我们学院乘势而上的大机遇!”何益宏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背景下,这不仅符合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更深度地参与到江门市目前大力推进的“六大工程”、深江合作经济区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来。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为学生提供行业先进的实训设备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学校供图)

健康与护理学院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广东全省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到2046年,香港老年群体人口占比将增至36%,达到重度老龄化。“我们学院成立的目标,就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健康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系统掌握医药健康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符合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健康与护理学院院长杨立群介绍道。

为了培养对口人才,该院依靠粤港澳大湾区各医院及卫生系统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与教学见习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走医教结合发展之路。目前,已与湾区包括广州、中山、东莞、珠海、江门多家三甲医院以及养老机构签订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和奠定良好基础。

奋楫前行,迎来新变

近三年来,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不断攀登:

2025年争取开展研究生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电专业获批创新能力培养试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音乐教育专业获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B级上榜专业。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国家语委以及江门市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年度项目,2024年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2024年“侨乡与海外华人社会研究”获批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创新团队。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就是华立的立校之本,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与合作中,我们将立足自身优势,全面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浪潮。”刘洁生展望道。

克罗地亚前副总统司马安·希莫尼奇教授在江门校区作讲座

科技引领 创新之校

行至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

广州华立学院从广州增城到江门新会,仅有200公里路程。但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办学资金何以筹措、创新资源何以集聚、产教融合何以转化、人才培育何以精准等,都是华立学院打造“百年名校”所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

在广州华立学院建校25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职业教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广州华立学院董事长张智峰就明确提出,华立学院必须坚守“百年名校”的办学初心,必须坚持走华立园特色的“产学研”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三个全面”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催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新的刻度。

华立大学科技园效果图

今年1月,华立大学科技园在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破土动工,占地24.2万平方米,首期工程计划2025年7月投入运营。

按照规划,该园将参照美国硅谷模式发展。建立高技术产业集群(包含微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通过多个高技术产业集群,共享资源、知识和技术,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开展产学研合作(强调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企业出资支持科研项目,而科研机构和大学则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使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政策支持、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吸引世界各地的创新者和投资者,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形成持续的创新活力,引领未来。

十年磨一剑,这里将是未来华立的“根”

刘洁生表示,华立大学科技园将不仅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凭借校区配套和华立集团资金优势,强力拉动地方经济,整合创新资源,汇聚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与人才要素,形成三聚效应,打造成重大创新引擎,发挥创造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形成江门创新创业一流生态硅谷。

一系列新思路、新打法、新举措重构己身,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正不断巩固和拓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速迈向“创新之校”: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健康养护、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诸多带有未来感和先锋性的新赛道、新领域、新产业,都将在华立大学科技园纷纷登场,为整个大湾区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最广阔的舞台。

健康与护理学院率先在智慧康养领域探路。杨立群介绍,该院已与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AI+智慧康养数智化示范基地的合作协议,将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前沿技术及实践平台深度整合,大力培育康养领域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双方还将在科研创新、课程优化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协作,推动行业的技术革新与人才储备进程。

“江门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如新会陈皮、台山沉香、开平牛大力、鹤山素馨花、恩平簕菜等,都是我们今后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资源。”广州华立学院药学院院长王培席表示,按照该院“守正传统文化、传承本草精髓、知行现代技能、创新引领发展”的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多元合作,通过华立大学科技园把江门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

广州华立学院药学院教授李向林(左)带领学生在崖门镇梁黄屋村开展“荔枝+铁皮石斛+红松茸+荔枝蜜”四维一体立体种植项目。 任晓盈 摄

期待能够在华立大学科技园大展拳脚的还有健康与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吴宇鹏。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吴宇鹏对新会陈皮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正在重点研究新会陈皮在保健方面的创新性应用。

“江门在大湾区的医养健康市场中很有优势,我很想创建一所新会陈皮主题的养生馆。”吴宇鹏希望,未来能够借助华立大学科技园,让项目真正落地,顺利解锁人生新副本。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连接珠江两岸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相继打通,华立大学科技园的战略地位将得到根本提升。

如群星闪耀,似浪花飞溅,未来入驻园区的一个个团队、项目、企业发力创新,将汇聚成一股向新向上的力量,构成华立新质生产力的源动能。

人才向往 品质之校

入冬后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依山傍海,空气清爽。漫步在校园中,感受绿色环抱,欣赏繁花似锦,大自然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捡”起一份治愈和宁静。

沿途的校园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建筑外立面以红白蓝为基调,墙身是复古红,朴实厚重,古色古香。教学区、公共绿地,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机结合、比例合理的绿色景观;宿舍区、湖边、运动场周边,是以花灌木、彩叶树、常绿树为主的精心搭配。

“整个校园四季常绿、四季有花,这里还是银湖湾欣赏日落的最美打卡地。”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玉林笑着介绍道,华立对校园的每一处设计都独具匠心,要求既有外在的高颜值,也要符合学校气质的内涵,全力为师生打造一个舒适而宁静的育人、学习空间。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科技园承载着华立人追“高”向“新”的梦想 (效果图)

面朝南海,春暖花开。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从设计和建设之初,就已将浪漫和优雅的基因注入了这座品质之校。如果将时钟拨回至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网密布的围垦区。

回想当年,江门校区建设的艰辛仍历历在目。李玉林感慨地说:“泥浆、软基给工程带来极大挑战,最困难的就是要解决回填夯实土方工程。”从2020年9月1日起,施工团队通过陆路、海路向校区运送大量土方。校舍开工后,一天24小时不间断,1300多工人每天三班轮岗,以每四小时论工程量,日夜兼程,加班加点,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完成了施工任务。

“项目从开工到校舍办结不动产权登记投入使用只历时360天!”李玉林激动地说,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江门市、新会区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贴心服务,在建设过程中精准对接项目需求,在发展中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和难点,为学校建成、发展、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开展军训活动

2021年8月28日,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首期工程顺利交付使用,9月14日迎接第一批新生入学,书写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华立速度”,成为江门市政商协作的典范。

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

去年12月,在广州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华立学院教育学院暨侨乡与海外华人社会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曾毅平来到了江门校区,一年时间,他便渐渐习惯了“双城”生活。

“江门新会是著名侨乡,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江门站交通非常便利。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在这片土地上走创新之路,把教育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决心。”在曾毅平看来,广州华立学院教育学院的未来发展之路,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本,以学生前程为念,立足侨乡求发展,服务湾区基础教育,助力海外华文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广州华立学院斩获第26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 创下学校羽毛球队历史最佳战绩

梦想是一种力量。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王肇军深有感触地说:“每天,我都会被华立山水秀丽的风景所打动,这里是适合求学的地方,我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专业知识的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气硬件工程师。”

相信的力量,激励着无数像曾毅平、王肇军这样的人才集聚华立。华立也在不遗余力,让相信的力量变成现实。

根据规划,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明年9月预计达到1万人、2027年预计达到1.5万人、2030年前后生源将达到2万人。

刘洁生指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在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上,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品德与全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面,将紧密结合江门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此外,学校还将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江门地区乃至整个大湾区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历史的进程波澜壮阔

时代的脚步浩瀚激荡

越来越多人才怀揣赤子之心

与华立园一见如故

选择留下来

在这片热土逐梦

用更多“小而美”的故事

续写“大而强”的“华立奇迹”

来源:江门日报(统筹/谢敏 叶田 采写/叶田 冯瑶君 钟珍玲 任晓盈 图/广州华立学院供图(署名除外))

0 阅读:1

名校头条

简介:分享有价值的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