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看好AI?表示人工智能不会大幅提高生产力

徐小康评养护 2024-10-18 22:07:2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前几天诺贝尔奖的得主名单公布,其中获得经济学奖的MIT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曾经公开表示,人工智能不会大幅提高生产力。

要知道本次诺贝尔几个领域的奖项都与人工智能有关,该学者的言论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大家也都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引导下一场工业革命持不同看法。

为何这位学者会说出这样的结论呢?第四次工业革命到底会不会是由AI而起呢?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他认为算法不应当被用来取代人类,因为技术本质是成为人类的工具,否则无法实质上提高社会生产力。

虽然他因为该言论被媒体戏称为“人工智能悲观主义者”,但是他坚持认为在人工智能不断商业化的环境下,需要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社会影响。

在接受澎湃网的采访时,他表示虽然人工智能是个十分有前途的技术,但一方面无法进行技术迭代,更多的还是完成所谓的自动化;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收集人民的喜好数据进行盈利式分析,这将造成社会对于社交以及媒体的不信任感。

这项技术带来的社会不平等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科技巨头对于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将导致大企业垄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并不会为社会发展开拓新的方向和能力。

他在采访中着重强调了技术应当为人类所使用,而不是发挥替代人类的作用,所以政府需要有强有力的规范机制,确保普通人也能在这场人工智能浪潮中真正受益,这才能被称得上是技术革新。

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的理论,在此前的三次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第一次迈入工业文明的重大转折点,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蒸汽机推动了工业机械的蓬勃发展,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工厂生产模式得以推广并延续至今,工业文明从此取代了农耕文明,生产方式也是从此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电气时代”,从此电力成了新的动力源,内燃机也在此时被发明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电力的普及使得工厂的生产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和精细的控制,内燃机的应用则为交通运输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汽车等交通工具得以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轻工业开始不再是重心产业,重工业成了新时代的宠儿,与之相关例如化工、汽车、通讯等等周边产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革新,通讯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好似一张大网,将整个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快速传播和共享,同时还能更好的帮助科技协同创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其实很多人都在关心什么时候会迎来新的科技大爆炸,想要目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诞生以及带来的红利。

2013年在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工业4.0”的蓝图,即利用物联网将制造业生产中的供应、生产以及销售环境进行数据化和智能化,从而得到高效且个性化的产品供应能力。

之后全球各个国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颁布此类纲领性文件,例如美国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构建“科技工业联盟”,英国制定“工业 2050 战略”等等。

这些文件均着眼于各国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从不同维度为推动制造业的进步指明方向,彰显了各国在工业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发展决心。

我们对此理论十分重视,在2015年就开始研究这个“工业4.0”的模式,并且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我们相信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因为这将带动制造业完成新型的产业升级。

智能制造的本质其实就是大数据与互联网赋能的人工智能的运用,这也是未来我们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AI的出现让我们发现这种技术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它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的特性将会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技术的关键就是算力和大模型,而更重要的是这将推动能源的革新,传统的化石能源慢慢会被新型绿色能源取代,这样才能满足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所需的电能供应。

我们的专家学者们都认为人工智能将会为工业赋能,而这也正是与阿西莫格鲁教授的看法不谋而合,技术一定是要为人类所用的工具。

今年我们相关部门公布的报告中就提到了,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让人工智能成为促进产业深度转型的重要工具,以此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是要深度融入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的,而这必然会使得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技术革新引发矛盾”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提前统筹协调的关键问题。

正如同阿西莫格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当下我们不需要封禁这个技术,而是要想好如何正确使用它,因为这个技术是帮助各行各业从业者提升职业技术的好帮手,也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好的做研究,从而改进科学发现的过程。”

在过往岁月中,诸多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功之处,关键在于人们得以凭借全新的视角对工作流程予以重构,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进程,而非仅仅借助该技术来实现更多成本的降低。

这种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视角的转换和流程的重塑,而非成本削减这一单一维度,在这样清晰的认知下,才能深刻洞察科技创新的本质与价值所在。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AI反对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信息来源:

时代周报:反转?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AI反对者”,曾表示人工智能不会大幅提高生产力

澎湃新闻:专访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不赞成对AI推动经济增长的过度乐观预测

0 阅读:10

徐小康评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