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茶具知多少

神州茶韵 2025-04-15 08:51:35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质茶具按产品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色白如玉等特点。)白瓷茶具产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地。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誉。)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元代,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明代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镇白瓷青花茶具,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开发创制出许多新品种,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茶盘,从造型到图饰,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东方气派。景瓷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白瓷,因其色泽洁白,泡茶时能真实地反映茶汤色泽,且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晋代浙江已是青瓷的主产地,当时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有相当规模。到宋代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鼎盛时期,品种有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产品远销海内外。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龙泉青瓷产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瓷器重要产地之一。

南宋时,龙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窑业中心。其优良产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当时皇朝对外贸易交换的主要物品。特别是艺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的“哥窑”“弟窑”产品,无论釉色或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因此,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被誉为“名窑之巨擘”。哥窑瓷,以“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著称,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纹片大小相间的称“文武片”,有细眼似的叫“鱼子纹”,类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缮血纹”“牛毛纹”等。这些别具风格的纹样图饰,是瓷的釉层因胎、釉的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裂纹,给人以“碎纹”之美感。

弟窑瓷以“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著称,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滋润的粉青酷似美玉,晶莹的梅于青宛如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无双。

青瓷茶具,因色泽青翠,用于冲泡绿茶,更有利于汤色之美,但如用于红花、黑茶、乌龙茶,易使茶汤变色,存有不足之处。

(3)黑瓷茶具

黑瓷,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据北宋蔡襄《茶录》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致)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四川的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几可乱真。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视作珍宝。黑瓷因釉中含铁量较高,烧窑保温时间长,又在还原焰中烧成,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成品显示出流光溢彩的特殊花纹,每一件细细看去皆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茶器。

本文来源: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