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因此,我们将茶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归纳为泡茶三要素。
(1)茶叶用量(茶水比)
根据不同的茶类、加工方法和茶叶等级而定。一般来讲,细嫩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成熟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加工时揉捻轻的茶叶用量稍多一点,加工时揉捻重的茶叶用量稍少一点。
普通绿茶、红茶、花茶,以1克茶叶,冲开水60~70毫升为宜。容水量250毫升左右的茶杯或茶壶,投放3~4克茶叶。
乌龙茶,习惯浓饮,茶汤量少而味浓。因此,乌龙茶冲泡时用茶叶量要增加,通常以干茶体积在茶壶中所占比例来衡量,中小型茶壶(400毫升以下)茶叶用量约为茶壶体积的一半或 2/3(视茶叶形状而定),一般是1克乌龙茶冲20~30毫升开水。
普洱茶,也习惯浓饮,泡茶用量也较普通红茶、绿茶多。细嫩茶叶,品种众多,因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方法不同,品质特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揉捻特别重的茶叶用量应少一点,如南京雨花茶、碧螺春等,1克茶叶冲70~80毫升开水为宜。揉捻特别轻甚至不揉捻的茶叶用量应多一点,如开化龙顶、白毫银针等,1克茶叶冲40~50毫升开水为宜。
(2)开水温度
泡茶的开水,一般采取现沸现泡,以100℃的开水泡茶最为适宜,此时揭开烧开的水壶盖,初见鱼眼大小的水泡,即“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时候。
高级绿茶和细嫩的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等,由于原料细嫩,泡茶开水的温度应适当降低,一般掌握在80~90℃较为适宜。如温度太高,会使茶叶泡熟变色,香味俱减,茶叶中对人体有利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等也易遭到破坏。如温度过低,有效成分浸出速度慢,等候时间太长。
白茶,加工时为保毫香以文火干燥。因此,冲泡白茶的开水以70℃较为适宜。
(3)冲泡时间
因茶叶种类、茶叶形态和泡茶器具而有所不同。据研究测定,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首先从茶叶中浸泡出来的是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一般泡到3分钟时,上述物质在茶汤中已有较高的含量。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茶汤具有鲜爽醇和之感,但不足之处是缺乏茶汤应有的刺激味。以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陆续被浸提出来,一般浸泡到5分钟,茶汤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已相当高了,这时的茶汤,喝起来鲜爽味减弱,苦涩味相对增加。因此,要使茶汤有醇厚、鲜爽之感,对一般的大众绿茶、红茶来说,冲泡3~4分钟后饮用能获得最佳的味感。
乌龙茶多以小茶壶、茶多水少和现沸开水冲泡,冲泡时间宜短。通常第一泡泡45秒至1分钟,第二泡泡1.5分钟,第三泡泡2分钟左右。
白茶冲泡时,要求冲泡水温在70℃左右,一般4~5分钟后,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10分钟后方可品饮茶汤。
细嫩名茶,特别是揉捻重的细嫩名茶,如无锡毫茶、南京雨花茶等,茶汁浸出速度快,冲泡时间要短,一般泡2~3分钟就可饮用。做形用力小的茶叶,如江山绿牡丹、开化龙顶等,冲泡时间要适当延长,才能冲泡出滋味鲜醇的茶汤。
茶叶用量(茶水比)、开水温度、冲泡时间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品茶者可根据所选择的茶叶、器具和自己对茶味浓度的爱好灵活运用。
本文来源: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