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五大机遇

叶春能 2024-08-10 17:22:5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通过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等关键领域的战略性突破,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目标和能源结构的深度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框架和明确的技术路径。文件选取主网架构、配电网、输电通道、微电网、调度、储能、充电桩、火电等明确方向开展探索,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对于相关行业,要聚焦七个突破口,抓住五大市场机遇,推动行业发展与顺利转型。

一、重要突破

(一)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攻坚。

文件多方面强调通过优化电网架构、提升涉网性能以及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大幅提升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特别是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通过利用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确保新能源的高比例稳定外送。这不仅推动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且通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

文件还提出加强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持续研发新能源并网技术,推动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建立灵活的电力交易和需求响应机制,以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构建更灵活、高效、可靠的电力系统,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文件强调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需在供电、抗灾和承载能力上实现质的提升。提出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完善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体系,明确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高质量发展的配电网能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增强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韧性。

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加快配电网智能化升级。采用信息通信、自动化控制和智能监测技术,提高配网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实现电力流动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通过需求侧管理平衡能源供需,降低运营成本。

文件还提出因地制宜建设智能微电网,以及与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和需求响应机制的协同发展,推动配电网向灵活、互动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稳定、高效、经济的电力服务,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持。

(三)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

文件提出建设智慧化调度体系,通过创新调度模式和应用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提高电力系统与市场的协同效率。重点在分布式新能源、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关键领域,实施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智慧化调度体系能够精细化管理电力供需,减少能源浪费,如弃风弃光,并与电力市场深度融合,促进市场机制完善和交易透明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系统效率和经济性。

文件还要求加强电网运行的预测和异常诊断能力,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电力调度协同,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成为推动电力行业现代化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力量。

(四)新一代煤电改造升级。

文件提出对传统煤电产业进行现代化升级,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升级策略聚焦于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和启停调峰,以增强煤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和市场响应能力。

升级后的煤电将在新能源比例提升的背景下,保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与封存(CCS)等技术,可减少碳排放,推动煤电向环保和可持续性转型。

新一代煤电机组的高效调节能力,有助于适应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通过频率调节和负荷平衡服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增强电力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文件强调技术革新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采用高效燃烧、先进污染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煤电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五)储能技术发展。

文件突出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核心作用,着重于共享储能电站的建设和新一代技术,如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的研发。这些技术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灵活解决方案,增强电网调峰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

储能技术通过在电力需求低谷存储能量,并在高峰释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有助于电网负荷管理和市场经济效率。

文件强调储能市场的扩张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储能产业将成为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议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加速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为建立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

文件强调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进行战略性布局的重要性,提出扩大高速公路充电网络覆盖,并在农村地区增设充电设施,以促进电动汽车(EV)普及和交通电气化。

充电设施的完善对缓解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增强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融合互动,如车网互动(V2G)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资源,优化能源配置,同时为用户带来经济收益。

为推动充电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文件提出制定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鼓励无线充电、快速充电等技术创新,并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加速充电网络扩张。

(七)需求侧响应和虚拟电厂建设。

文件提出在尖峰负荷或新能源并网难题地区实施需求侧响应(DR)策略和建设虚拟电厂(VPP)。DR通过激励用户在高峰时段减少用电或调整用电模式,降低电网负荷,缓解供需矛盾,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促进可持续能源利用。

虚拟电厂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和可控负荷,实现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系统调度灵活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推动电力行业创新发展。

文件强调需求侧响应和虚拟电厂建设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协同。建议制定政策框架和激励措施,鼓励需求侧管理参与,加大对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现代化,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二、市场机遇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制造企业和咨询机构等市场主体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慧电网和调度系统以及虚拟电厂等关键领域,该行动方案不仅指明了清晰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新能源发电市场。

文件中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推进预示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扩容。电网主网架的优化和涉网性能的提升,不仅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通过政策保障促进了新能源上网的便利性。这为新能源生产企业提供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竞争力的契机,以满足市场对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持续进步迫切需要科研力量的深度参与。科研单位应把握这一趋势,致力于在高效发电、智能并网、及先进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究与创新。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科研单位能够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从而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和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的发展趋势。面对设备需求的激增,制造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效率和稳定性,以适应市场对高性能设备的需求,并巩固其在新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咨询服务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咨询机构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为项目提供从选址、技术方案设计到市场分析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展,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专业服务能力也将随之增强,为新能源项目的高效实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储能市场。

文件中提出的共享储能电站建设和对新型储能技术的探索,为储能设备制造领域注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储能设备生产企业应致力于开发高效能、高安全性、经济性优越的储能解决方案,以响应市场的需求并推动整个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储能技术的进步依赖于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创新。科研单位应聚焦于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通过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科研单位能够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面对多样化的储能应用场景,制造企业迎来了市场细分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升技术水平,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储能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咨询机构能够提供包括储能技术选型、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预测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随着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咨询机构专业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

随着电动汽车(EV)的日益普及,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正急剧上升。生产企业应抓住这一趋势,通过研发和生产高效率、智能化的充电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文件中提出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仅为企业指明了市场发展方向,还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进步亟需科研力量的深度参与。科研单位应聚焦于快速充电、车网互动(V2G)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推动技术突破和优化用户体验。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有助于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充电设备的制造企业正站在市场扩展的风口。文件中提出的“两区三中心”布局,为企业指明了市场开拓的重点区域。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对高效、安全充电设备的需求,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充电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咨询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充电设施选址、技术方案设计、市场分析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随着充电设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咨询机构的专业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同时,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智慧电网和调度市场。

智慧电网和先进调度系统的构建正为电力设备与系统制造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前沿。这些企业可通过研发先进的智能调度设备、综合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以迎合市场对智慧电网技术的需求,加速智慧电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智慧电网和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完善,依赖于持续的科研创新和资金投入。科研单位应聚焦智能调度算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前沿研究,以促进技术突破和实际应用。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将有助于将理论研究快速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智能电网和调度系统设备制造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扩展机遇。根据文件中提出的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目标,制造商可通过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生产出更高效、更可靠的智能设备,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智慧电网解决方案的需求,进而扩大其市场份额。

智慧电网和调度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来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咨询机构能够提供包括技术选型、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在内的定制化服务,辅助企业制定符合市场趋势的发展战略。随着智慧电网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专业咨询的需求亦将日益增长,为咨询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投资者等也应发挥其作用,共同促进智慧电网和调度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技术创新。

(五)虚拟电厂市场。

虚拟电厂(VPP)的构建为电力设备与系统制造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这些企业能够通过开发和制造与虚拟电厂密切相关的设备,如智能控制单元、能量管理系统等,来响应市场对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电力解决方案的需求,进而推动虚拟电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虚拟电厂的发展依赖于持续的科研创新和深入的技术研究。科研单位应专注于虚拟电厂的核心技术,如能源管理算法、需求响应机制、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等领域,以实现技术突破并加速其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促进科研成果向商业产品的转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虚拟电厂设备制造商正站在市场扩展的前沿。根据文件中提出的虚拟电厂建设目标,制造商有机会通过技术升级和工艺创新,生产出更高效、更智能的设备,以满足市场对虚拟电厂设备的需求,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虚拟电厂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咨询机构能够为项目提供包括技术选型、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预测等在内的全面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的发展战略。随着虚拟电厂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咨询机构专业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咨询行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同时,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行业监管机构等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虚拟电厂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

三、有关建议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一系列战略措施,这些市场主体能够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中发现并利用自身的发展机会,推动整个能源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

政府需强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跨部门协调,建立由关键机构组成的工作平台,确保政策连贯性和执行力。应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促进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政府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理解度,深入解释政策战略意图,增进社会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新能源和储能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利用政策红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需制定与政策相符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适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

第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研单位需加大对新能源、储能和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企业建立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市场化。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争取更多支持。

企业应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先进性,特别是在风电、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引进国际技术并再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深化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实现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快市场化进程。

政府需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和电力交易规则,建立反映供需的电价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化。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交易公平公正,营造稳定的商业环境。

企业要紧跟市场化步伐,深入理解市场规则,优化经营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新能源企业应利用市场化工具如绿色证书交易,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适应性。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源服务公司,多元化业务,增强市场占有率,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四,提高公众参与和意识。

政府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的认识,增强环保和节能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新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构建社会支持。企业需将社会责任融入战略,通过社区互动和环保教育加强与公众沟通,提升品牌形象和信誉,特别是新能源企业,要清晰传达绿色能源的效益,提高公众认知度,促进新能源普及。这些措施将促进社会各界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共同助力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

第五,抢抓市场机遇。

市场主体需抓住新能源和智慧电网等领域的发展机遇。生产企业应扩大规模,增加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拓展国际市场以增强竞争力。科研单位应进行前瞻性研究,与产业界合作,推动技术成果商业化,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获取支持。

制造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效率和安全性,满足市场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并通过市场调研拓展市场,提高国际影响力。专业咨询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技术选型、项目分析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

所有市场主体应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战略,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机遇,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强化国际合作。

政府需推动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新能源合作,共享技术,应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并支持企业参与国际项目,提升国际竞争力。新能源技术优势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通过技术输出和合作研发,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创新发展。

企业应利用国际合作促进人才交流和联合研发,更新创新思维和管理模式,融入全球市场,贡献中国智慧于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构建多维度国际合作框架,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

1 阅读:156
评论列表
  • 2024-08-15 21:13

    [玫瑰][玫瑰]

叶春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