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主席做饭的李开文,拒绝组织分配的副县长,选择回乡做站长
1956年4月,北京人民大会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台上,双手微微发抖。当毛主席亲切握住他的手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谁能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曾经历过枪林弹雨,见证过血雨腥风,甚至为毛主席掌勺多年?他就是来自大别山区的李开文,一位普通的粮站站长,却有着不平凡的革命经历。
粮站站长?听起来平平无奇。可谁曾想,这位看似普通的老头,竟然是毛主席的“私人厨师”?这事儿要是搁在现在,怕是比中了五百万还稀罕。可李开文呢?人家不仅当过毛主席的厨子,还当过全国劳模,更神奇的是,他还拒绝了当副县长的机会,非要回老家当个小小的粮站站长。这是什么操作?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且慢,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俗话说得好,事出必有因。咱们得从头说起,看看这位李大爷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话说1929年,那会儿的中国,可不是现在这般安宁。大别山区,穷得叮当响。李开文呢,已经是四个娃的爹了。换作常人,怕是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土里,躲过这个乱世。可李开文倒好,一听说共产党要搞革命,二话不说,撂下老婆孩子就跑去参加了。
你说他是不是疯了?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时候的大别山,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地主老财们横行霸道,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李开文和他的乡亲们,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共产党的到来,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给了这些穷苦人家一线希望。
于是乎,李开文和一帮子穷哥们儿,扛起锄头、镰刀,就这么闹起了革命。这一闹,可不得了,闹出了个轰轰烈烈的金寨大暴动。
可革命哪有那么容易?没过多久,国民党的大军就追了上来。红军不得不踏上长征的道路。这下可苦了李开文,路过自家门口时,八岁的儿子哭得稀里哗啦,死活不让他走。你说这换了谁能忍心?可李开文咬咬牙,还是跟着大队伍走了。
这一走,可就没完没了了。李开文先是当了担架班的班长,每天抬着担架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后来,他又成了炊事班的班长。你别以为炊事班好当,那可是要和饥饿作斗争的。
有一回,李开文带着战友们翻山越岭找吃的,好不容易找到点野菜和草根,煮了一锅粥。可等他们忙活完,战友们都吃饱了,他们自己却只能饿着肚子睡觉。这种事情,李开文经历的可不止一次两次。
就这么着,李开文跟着红军,从大别山一路走到了陕北。到了延安后,李开文可算是时来运转,成了毛主席的“御厨”。这一干,就是整整十一年。
你以为当毛主席的厨子很风光?那可大错特错了。延安那会儿,条件艰苦得很。李开文除了做饭,还得想方设法搞生产。他编草鞋的手艺可是一绝,连毛主席都爱穿他编的鞋。
就这样,李开文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亲眼见证了毛主席是如何带领大家度过难关的,也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
等到新中国成立,组织上要给李开文安排工作。你猜怎么着?人家要派他去天津当厂长,可李开文却坚持要回老家。就连当副县长的机会,他都给推了。最后,他成了家乡一个普普通通的粮站站长。
你说这是不是傻?可李开文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农民,革命成功了,不就该回到农民中间去吗?他把毛主席的话记在心里“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就这样,李开文在粮站一干就是好几年。他把当年搞革命的劲头全用在了工作上,把粮站打理得井井有条。1956年,他又一次当选全国劳模,回北京见到了毛主席。
握着毛主席的手,李开文激动地说“主席,这几年我没给您丢脸,也没给咱们的队伍抹黑。。。”
有人说,李开文这辈子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要我说,他这一辈子,干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大事。从闹革命到当炊事班长,再到甘愿做个普通的粮站站长,哪一样不是为了老百姓?
有人说,像李开文这样的人,放在现在怕是找不出几个了。可我倒觉得,只要还有人心里装着老百姓,李开文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绝迹。